中美博弈,美國最大的弱點是啥?一個台灣人一語道破了真相

2024年3月12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2024年2月,拜登發布「詔令」,嚴禁美國公司從我國進口新能源汽車,不光是整車,哪怕是車上有一根兒我國生產的電線也不行。如此,曾經的「全球化旗手」如今居然玩起來「閉關鎖國」。

由此可見,美國在中美博弈中,離徹底「掀桌子」已經不遠了。世界各國也在緊張地關注着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

不過,全世界也都知道美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美國,國力衰退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美國最大的弱點是什麼呢?其實,在2022年,就有一個台灣人已經道破了其中的真相。

那麼,這個人是誰?

他口中美國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而他所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弱點

特朗普發起針對我國的貿易戰,其主要手段有二,一是與我國「硬脫鈎」,也就讓美國及其小弟的企業徹底擺脫我國的供應鏈。二就是企圖「重振」美國的製造業。

客觀地講,雖然特朗普乾的很多事兒看似不靠譜,但卻都干在了點子上。

作為其「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戰略重點,半導體芯片產業就成了美國「全村兒的希望」。為了扼殺我國在這個產業中的發展,特朗普是釜底抽薪,軟硬兼施,一邊喊着制裁,一邊用高額補貼為誘餌,勾搭富士康和台積電這兩世界兩大半導體芯片產業的代工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

當然,這兩家企業也沒得選,只能乖乖聽話。

不過,在2022年,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卻說出了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同時也道破了美國在中美博弈中最大的弱點。

這張忠謀於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當然,他後來入了美國籍。

1949年,18歲的張忠謀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哈佛大學。在本科畢業後,他又先後拿下了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碩士、博士學位。由此可見,這理工男的腦子不是一般的好。

他博士畢業那陣子,半導體行業正處於橫空出世的階段。而手握名校的學位,張忠謀在1955年加入美國一家名叫ylva-nia的公司,擔任了半導體事業部的工程師。如此,他開始踩中了國際最先進行業的風口浪尖。

在這公司上班時,張忠謀認識了一位業內大咖,那就是集成電路的發明者~傑克·基爾比。3年後,兩人一塊兒跳槽到了德州儀器。

在新公司,技術實力和管理能力都過硬的張忠謀一路高升,於1972年升任為公司的副總裁。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以敏銳的商業嗅覺,意識到半導體行業的巨大前景。

所以,張忠謀於1985你那回到台灣,擔任了「工業技術研究院」的院長。轉年,他就創辦了台積電,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家半導體產品的專業代工企業。

由此可見,張忠謀經歷了世界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全部歷程,算是妥妥的「老司機」,所以,他說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而且,他是公認的「親美派」,發表的親美言論數不勝數,甚至包括和半導體毫不相乾的政治言論,對待美國的態度,他也始終非常「溫和」。然而,在被「邀請」到美國進行新一輪大規模投資後,他卻發表了一番針對美國的「驚世駭俗」的言論。

他到底說了啥呢?

他指出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後的製造成本太高,而且還找不到足夠的相關人才,投資純屬是既昂貴、又浪費,最後還是白忙一場。

此話被廣泛認為是他在為從美國撤資做前期鋪墊。

不過,細琢磨下來,張忠謀的話還真是一語點破美國在中美博弈,乃至整個實體行業發展中的最大弱點,那就是沒人!

好了,說兩個例子,就能知道美國在高科技產業中,到底有多缺人了。

自作孽

2月23日,美國在時隔52年之後,終於再次「登月」,而這次送上去的卻只是個無人探測器,而且落地的姿勢還非常「妖嬈」。

這不禁就讓人產生了很大的疑問,想當初,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何等的波瀾壯闊。

當時,登月所用的大火箭~「土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的火箭,沒有之一,總量超過3000噸。而其使用的5台火箭發動機,總推力更是達到了匪夷所思的3500噸。

放到現在,這玩意兒都是妥妥的「巨無霸」級別,能把45噸的鐵疙瘩送到月球軌道,能把118噸的鐵疙瘩送到地球的近地軌道。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當時的電腦內存才4K!

這個「阿波羅計劃」在當年總耗資為240億美元,別忘了,那可是在50年前。

而如今呢,美國的這次登月只花了1億美元出頭,送上去的鐵疙瘩才1噸多,而且還來了個「倒栽蔥」。

就問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這科技都發展了半個世紀,美國怎麼反而玩不轉登月了呢?

其實,登月艙這玩意不太難搞,難搞的是發動機。當初的發動機,美國還存着一台樣機,而且圖紙都是全的,保存得妥妥的。可為啥美國卻搞不出來了呢?

不為別的,就因為沒人會搞了。

要知道,當初的「阿波羅計劃」可是集中了全美的幾十萬精英科技人才和熟練的產業工人,才得以完成。

而如今,當時的工程師和工人基本都已去世了。而新一代的美國工程師卻看不懂當初的圖紙,而隨着美國實體行業的「空心化」,就算圖紙看明白了,美國也沒有工廠和設備再生產出50年前的火箭發動機。

美國的這種尷尬還適合其空軍最頂尖的戰斗機~F22。

如今,我國的殲20已經裝備了200多架,並且,第二款隱身戰斗機殲35也要投入量產。而美國空軍呢,F35雖然裝備了幾百架,但卻百病纏身,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空優型的F22身上。

然而,F22早就停產,裝備的那100多架,到現在為止,能隨時出動的也就60多架。美國空軍也提出過重啟F22的生產線,但現實卻很打臉。

和大火箭一樣,F22的生產線早就沒了,工人老的老,走的走。更要命的是,戰斗機的航電系統是專門設計的,跟現在的技術完全是格格不入,沒法兼容。30年前的那批設計師到現在也都快入土了,而年輕的一代根本玩不轉。

所以,就算美國國會能咬牙批准那幾百億美元的重啟資金,美國企業也找到不足夠合格的工程師和熟練的技術工人。

從以上兩個例子就能看出美國實體行業的窘境。

那麼,美國的人才都跑哪去了呢?

高科技行業需要的都是理工科的人才,按照國際標准,理工科主要涉及4大門類: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看看美國在這方面的人才數量。拿2020年舉例,美國理工科所有本科以上的在讀學生是56萬多一點,而醫療器械和生物制藥專業就占了快一半。在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研究生里,7成都是外國留學生,美國本土才占3成。

除此以外,留給美國半導體芯片行業儲備的人才,往寬里算,也就是30來萬。再細分一下,這些學生里,亞裔占了幾乎一半,白人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按美國現在的「排外政策」,這意味着只有10萬出頭的理工類畢業生符合美國的國家政策,能進入高科技行業上班。

反觀我國,同類在學學生的總數為600萬,足足是美國的60倍!

不得不說,在高科技產業的人才培養上,中美早就攻守之勢異也。

不過,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就算有了足夠的工程師,還得有足夠的熟練工人才能把產品干出來。

不看別的,就看看美國的造船業,當然,現在美國的造船業基本都是在造軍艦了。

據美國海軍自己的評估,從2000之後,因為美國放棄了民船製造業,美國造船廠已經流失了2萬多熟練工人。於是乎,美國現在的軍艦基本都是帶病出海,想修?至少等5年起步。

據美國勞工部評估,在2000年時,美國有產業工人1900多萬,而到了2020年前後,這個數字幾乎腰斬。並且,在這1000多萬工人中,還有400多萬在汽車企業。其他那麼多行業,扒拉扒拉,每個行業能分到10萬人就不錯了。

這一切都是由美國資本家一切為盈利為核心,使美國經濟「脫實就虛」而造成的。看看美國現在的主流產業,不論是半導體,還是制藥,都是技術密集型企業,而不是勞動密集型。如此,熟練工人的大批流失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此外,美國又拚命發展金融資本,並以此來割全世界的韭菜。這就導致學習好的精英子弟都扎堆進金融業,而不是呼哈哈的高科技和實體產業。

兩者疊加就可以看出張忠謀的話是一語中的。

同時,他的話不只是進行分析,而且還有着「血的教訓」。


大坑

特朗普在的時候,就以「超級補貼」為誘餌,先把郭台銘給勾搭到美國。郭台銘當時是興致勃勃,號稱要投資百億美元。其實,他是沖着特朗普的補貼去的,盼着拿補貼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好捷足先登,擠了死台積電這樣的對手。

結果呢?

特朗普是挺給面子,參加了奠基儀式,還幫郭台銘吹了一串「彩虹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按郭台銘的「大餅」,富士康在美國的新工廠能招13000多員工,如此,就能拿到40億美元的補貼。

可實際上呢?

富士康在2018年才招到了178個人,而按投資協定,這個數應該是260。

按計劃,全廠需要500多名工程師,才能帶着1萬多工人生產。而現實就這麼打臉,湊齊五分之一的工程師都費勁,郭台銘只能緊急從台灣調工程師到美國救急。可美國呢,以富士康沒完成協議為由,乾脆取消了所有補貼。

想想,13000人換40億美元的買賣,傻子才不干。郭台銘不是不干,是實在找不到人。

然後,就輪到台積電了。

1996年,台積電就在美國投資了一家代工廠,但從哪以後,就沒再擴建。

為啥?

在當時,台積電還算能在美國湊齊工程師,但熟練的工人卻湊不齊。最後導致在美國代工的產品成本比在台灣生產出的高了50%!

轉眼到了2022年,張忠謀就再也忍無可忍,直接懟了美國。其實,他不是沒想過其他的辦法,在美國找不到足夠的工程師和工人,那就從台灣地區調。

可美國現在對移民政策卡得又緊,台積電一口氣弄幾千人到美國,美國根本不批准。

於是乎,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的新廠又成了爛尾工程,開工日期是一拖再拖,啥時能建成,啥時能湊夠工程師和工人,誰也不知道。

更「幽默」的是,「華為代言人」雷蒙多最近宣布美國要大力發展半導體芯片產業,並成為世界第一,占到全球產量的20%。而美國政府將為此投資200億美元!

聽着不少吧?

但別忘了華為每年用於研發的投入都比200億美元多!就這,美國還要拿世界第一。就這,美國還有富裕錢給富士康和台積電發補貼?

別忘了,美國現在的國債已經突破35萬億美元,每年還的利息就足有3萬億,地主家實在是沒余糧了。

如此,美國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實體行業給自己挖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沒人才,沒工人,沒資金,真不知道美國這「三無」半導體芯片產業到底要怎麼和我國博弈?

一切,拭目以待吧。

素材來源:

「美國噩夢」才正開始,張忠謀已然坐不住了 海峽之聲

「芯片法案」榨乾台積電還不夠 熊本設廠也是美國的戰略規劃?東南網

中美博弈,美國最大的弱點是什麼?一個台灣人說出了真相 紅歌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