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自己不濫用抗生素,就不用擔心耐藥菌?

2024年2月5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答:不是這樣

隨著《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的頒佈,在網上購買處方藥物也日漸普及。

那天在網上體驗了一下購買抗生素,雖然流程裡也需要醫生開處方,但實際應該是隨便用了一個醫生的資質系統自動開藥,因為處方幾乎是秒開。

一方面,讓醫生把關,讓包括抗生素在內的處方藥嚴格掌握指征,避免處方藥濫用造成的危害已名存實亡。

另一方面,現在患者自己也可以下單做呼吸道病原體檢測,甚至包括定植率很高的細菌,查出陽性細菌也很常見,然後患者不明所以想吃上抗生素更安心。

網上自己下單就可以做細菌檢測,還可以自己買抗生素,可以想象抗生素的濫用會越來越多。

對於抗生素的濫用,有人認為是濫用的那些人的事,和自己無關,其實不是這樣的。

使用抗生素後,那些不耐藥的細菌被抑制或殺死了,但有的細菌因為基因突變獲得了耐受抗生素能力,成為了耐藥菌。

在抗生素廣泛使用的環境中,耐藥菌因為具有生存優勢,有可能成為優勢菌,就像國內的肺炎支原體對阿奇黴素耐藥率很高一樣。

如果你感染了一種不耐藥的肺炎支原體,這時候你使用阿奇黴素就可能產生效果,但如果肺炎支原體耐藥菌很普遍,你感染的是對阿奇黴素耐藥的肺炎支原體,即便你之前從來沒有使用過抗生素,現在用阿奇黴素也是沒效果的。

所以細菌耐藥問題,不是我們自己不濫用就和我們無關的,而是和我們每個人都相關。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自己慎用也避免不了耐藥菌問題,那就沒必要少用了。

這也是不對的。

藥物不是營養品,如果沒有適應癥,用了不會有收益,而且即便沒有遇到耐藥的問題,還是有可能遇到皮疹、腹瀉、嚴重過敏反應等風險。

所以抗生素對任何人都需要合理使用,隻有有明確的細菌感染且使用是收益大於風險的,才需要使用,做這個合理性判斷是需要疾病和用藥的專業知識,所以抗生素是處方藥,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才能使用的。

至於醫生的濫用問題,那是監管的問題,不能因為有的醫生在給病人濫用,所以我們自己也要給自己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