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給英國國王寫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還藏於大英博物館

2024年3月13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大家都知道,晚清時期,政治腐敗,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清朝的國門。

清朝自稱是天朝上國,但在列強的火力壓制面前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

其實,晚清時期的落後都源於其閉關鎖國政策,這個政策正是由乾隆時期開始「發揚光大」的。

乾隆時期,英國派使臣遠赴清朝訪問。但來了之後,乾隆對這一行人只有拒絕。

垂頭喪氣的使團回國時,乾隆還賜了他們一封976字的信件,他要求使臣將這封信件交給英國國王。

但乾隆怎麼也不會想到,他所認為的蠻夷小國將來有一天會把他的傳承者們打的狼狽而逃。

那麼,這封愚昧自大的信里究竟寫了什麼呢?英國使團在清帝國訪問期間又經歷了什麼呢?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北京日報《馬戛爾尼使團訪華記》2018年10月16日發布),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英國使團訪清政府

17世紀,當時的歐洲各國在快速發展的歷程中日益強大,很多國家的探險者們都對神秘的東方充滿了興趣,尤其是中國。

在歐洲當時的一些傳說中,他們認為中國好像是一個家庭一樣,統治者是非常仁慈的長輩。

百姓們則兼具着各種各樣的美德,甚至連最底層的人民都勝過歐洲的貴族。

其實這些傳說都是對中國充滿好奇的歐洲學者們杜撰出來的,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遠勝於歐洲的富庶大國。

在歐洲各國中,以英國對於中國的興趣最大,因為那時的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其經濟大幅度發展。

為了拓開中國市場,英國國王決定派出一支使團去試探中國統治者是否有互通商貿的意願。

英國國王希望他派出的這支使團可以與中國的皇帝達成統一意見,從而促進英國的商業發展。

彼時正是乾隆皇帝當政時期,乾隆皇帝上台後就全面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外國的商船只能在廣州的港口進行貿易。

起初,外國人還是可以上岸的,後來,乾隆皇帝又下令外國商船上的所有人都不得上岸,這讓來華做生意的外國商人處境舉步維艱。

英國國王希望能與中國的皇帝達成通商合作協議,而後在達成友好的外交關系,這樣可以使得英國在商業貿易中獲得巨大利潤。

1792年,也就是乾隆57年,英國政府組成了以馬戛爾尼為首的龐大使團出發前往中國。

在此之前,使團已經准備了足足幾年時間,在這幾年的時間里,英國政府費盡心思的為乾隆皇帝准備禮物。

這些禮物每一件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在挑禮物的同時,馬戛爾尼等人還學習了中國的禮節。

馬戛爾尼團將當時英國最為先進的科技產品都帶給了清帝國,如紡棉機,織布機,這些在清朝完全就是聞所未聞的高科技產品。

使團一行人乘坐的是裝有64門大炮的獅子號軍艦,這是為了彰顯英國強大的軍事實力。

除此之外,馬戛爾尼使團還帶來了各種各樣先進的武器以及英國的奇珍異寶,這些都是當時的清朝所沒有的東西。

為了符合外交禮節,所以馬戛爾尼使團在出發半年前特地挑人學習中文,並將英國國王的信件翻譯成中文書寫。

馬戛爾尼認為,此舉動可讓乾隆皇帝感受到英國政府對和清政府建交的重視。

在眾多的禮物中,有一件是格外引人注目的,這就是英國國王專門送給乾隆皇帝的英國軍艦模型。

這個模型上足足有110門炮,當時的清帝國見都沒見過這樣的軍艦。

英國國王送給乾隆皇帝這樣的軍艦模型其實也另有深意,他是想在談判不成的情況下讓乾隆皇帝感受到英國強大的軍事實力。

1792年9月份,馬戛爾尼使團艦隊沿歐洲海岸南下,他們歷經快一年的旅程,直到1793年7月在舟山登陸。

清政府負責接待的官員在馬戛爾尼一行人到來之後,為他們制定了一條進京路線,並以嚴格的規矩來約束使團眾人。

禮節爭論,通商遭拒

早在英國使團到來之前,乾隆皇帝就已經得知了此消息。

他這時還不知道英國在哪裡,於是他在地圖上尋找英國,但是卻沒有找到。

乾隆皇帝下意識認為英國只不過是一個海外的蠻夷小國罷了,但他還是命令禮部的官員以國禮相待。

他認為,英國使團從蠻夷小國帶着貢品來為自己上貢是值得夸獎的事情。

在接待馬戛爾尼一行時,禮部的官員在英國的船上插上了彩旗,上面標志着「英吉利貢使」幾個大字,在給乾隆皇帝呈上的禮品清單中也標上的是「英吉利貢」。

在馬戛爾尼使團看來,到中國來訪問是兩個國家之間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一方把姿態放低來進行討好的行為,所以使團對此舉動都不滿意。

乾隆皇帝命令官員,英國使團每到一個港口,當地官員就要組織士兵列隊歡迎。

其實,乾隆的目的是想彰顯天朝上國的武力軍威。

但馬戛爾尼一行人對這樣的聲勢並不感到意外,清軍使用的大多都是落後的裝備,和英國的先進槍炮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可乾隆皇帝卻絲毫不知,他和大臣們還沾沾自喜的認為馬戛爾尼使團肯定被大清的軍威所嚇住了。

在進京的一路上,馬戛爾尼使團每到一個港口,都有當地的負責人親自出來熱情迎接,使團眾人也能上岸觀光游覽,使團中有畫家將這個神秘的東方大國百姓的生活景象畫了出來。

馬戛爾尼此時心裡有些失望,在沒到中國之前,他一直以為中國是一個比英國富庶很多倍的國家,可當他看到百姓的生活情況時,對中國已經沒有了那麼大的期待。

使團認為,此行的目的地是乾隆皇帝所在的北京,京城的景象肯定是煥然一新的。

所以,眾人迫切的想要去到京城。在面見乾隆皇帝之前,禮部的官員們與馬戛爾尼使團發生了爭執。

官員們要求英國使團按照臣子拜見皇帝的禮節去見乾隆皇帝。

在清朝官員的眼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凡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就要向乾隆皇帝下跪。

馬戛爾尼對這個要求斷然拒絕,他此行是代表着國家尊嚴來平等的與乾隆皇帝協商合作事宜的,不是向乾隆皇帝俯首稱臣的。

於是清朝官員故意把進京事宜一拖再拖,馬戛爾尼一時間陷入了為難之中,因為來中國一趟很不容易。

使團承載着英國國王殷切的期盼,馬戛爾尼不想讓出訪一事因為禮節之爭而功虧一簣。

所以他不得不退讓了一步,但仍然堅持不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1793年6月,乾隆皇帝正在熱河行宮避暑,也就是今天的避暑山莊。

剛剛到達北京的使團又趕赴熱河,馬戛爾尼使團發現,在北京,除了上層的官員及貴族之外,百姓們的日子過得也不是那麼好。

因為攜帶的禮品眾多,有一部分天文儀器需要在北京安裝,所以馬戛爾尼使團就留了一部分人在圓明園安裝儀器。

從北京到熱河的一路上,馬戛爾尼又與清朝官員因為禮節問題而爭論不休。

到了熱河之後,乾隆皇帝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勃然大怒,認為這是蠻夷小國對自己的不尊敬,因此他暫不接見馬戛爾尼,還降低了接待規格。

雙方就此事耗了許久,直到1793年8月13日終於確定了面見乾隆皇帝事宜。

這天正是乾隆皇帝的80大壽,並不是說乾隆皇帝非得要在生日這天接見馬戛爾尼,實際上是乾隆帝想給自己的生日增添些樂趣罷了。

一封信件

在布置的燈火輝煌的宮殿前,馬戛爾尼和各國前來祝壽的使臣於凌晨等待着乾隆皇帝的出場。

終於等到會見時,馬戛爾尼妥協,他用單膝下跪的禮儀向乾隆皇帝呈上了英國國王的信件以及幾只精美的西洋表。

乾隆帝給和他見面的使團成員們均有賞賜,馬戛爾尼並沒有在乾隆皇帝生日當天說出他此行商量互通商貿的目的,因為他覺得現在還不是時機。

在熱河行宮內,馬戛爾尼一行人盡情的參觀,馬戛爾尼參觀了皇帝的御林軍,但是他看到御林軍使用的也都是落後的武器。

對此,馬戛爾尼覺得中國在軍事方面實在是過於落後。

乾隆皇帝對使團帶來的那些能改變國計民生的先進機器並不感興趣,他倒是對一些西洋表等精美的小玩意兒興趣盎然。

可以改變國家經濟命運的蒸汽機等就被堆放到了皇宮的倉庫中落滿塵土,過了幾天後,乾隆皇帝又接見了馬戛爾尼。

這次馬戛爾尼說出了英國國王想互通商貿的要求,但乾隆皇帝毫不留情的拒絕了。

他表示,英國有的東西清朝有,英國沒有的東西清朝也有。

這話讓馬戛爾尼猝不及防,他沒有想到乾隆皇帝會這麼回應。

馬戛爾尼與乾隆皇帝商量,但乾隆皇帝的意思很是嚴厲。

被拒絕後,英國使團還想在中國多待一段時間以求得談判餘地。但乾隆皇帝督促英國使團盡快回國,馬戛爾尼一行人只得灰溜溜的離去。

乾隆皇帝賞賜了使團很多的珍寶,並給了馬戛爾尼一封信件,讓他轉交給英國國王。

這封信件共976字,其大致意思是,天朝以寬宏大量為懷,但對於你們提出通商和駐外交使臣的要求斷然拒絕。

節選自《敕英咭利國王諭》

乾隆皇帝對英國國王表示,你們遠在海外,這次來上供祝壽是值得表揚的。

他表示,英國只是一個小國而已,和清朝通商是沒有必要的,畢竟英國沒有的清帝國都有。

在這封信件中,乾隆皇帝說話的語氣完全就是對附屬國說話的語氣。

這封信在英國統治者們看來是愚昧不堪的,所以這封信被英國人視為笑柄,放在了英國博物館中供人恥笑。

其實就目的而言,英國使團來華訪問並不只是通商和外交那麼簡單,他們還有窺測中國領土的意思。

但就是這次訪問讓他們看透了清帝國表面繁華,實則腐朽的真實情況,從馬戛爾尼使團回國後,英國就對清朝起了窺測之心。

直到多年後,英國正式發起了對清朝的侵略,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乾隆的狂妄自大和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