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臨陣倒戈十大將

2024年3月14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倒戈有多種解釋,今天我們所說的「倒戈將軍」專指戰爭進行中在尚有抗衡之力的情況下有反叛行為的將領。被俘或戰爭結束後的投效歸順不計入其中。

10:高覽

高覽本為袁紹麾下上將,官渡之戰出戰許褚不分勝負,向世人展現出其過人的勇武。曹操偷襲烏巢時,袁紹用郭圖之計,命張郃、高覽統軍攻打曹營,結果中計被殺得大敗。

由於此戰完全是郭圖謀劃失誤,他怕張郃、高覽回營對質後自己無法擺脫責任,所以先是向袁紹進讒,稱二將久欲降曹,知袁紹兵敗必然大喜。袁紹大怒下派人召二將回營問責,而郭圖則先一步派人知會二將,稱袁紹要殺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高覽怒殺袁紹使者,並說服張郃,一並投了曹軍

穰山之戰,高覽三合斬殺劉辟,正欲擒拿劉備時,後軍大亂,趙雲挺槍殺來,高覽措手不及,被一槍刺於馬下。


9:糜芳

糜芳不算猛將,更非名將,他能夠擁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並在蜀漢勢力中擁有不低的地位,主要是因為妹妹嫁給了劉備,再加上糜家在劉備居無定所、東奔西逃的艱苦歲月里傾盡所有,出力極多,故而無論是資歷還是功績,糜芳和哥哥糜竺都是蜀漢文臣武將中的佼佼者。

劉備入主益州後,以關羽守荊州,糜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公事。關公北上襄樊時,以糜芳、傅士仁為先鋒,結果兩人因一時大意而燒毀了糧草軍械,惹得關公大怒,欲將他們依軍法處斬,後經費詩勸諫,改打四十大板,責令二將鎮守公安。

呂子明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後,關羽原本在戰場上的大好優勢被逆轉,在其派人去公安催糧時,傅士仁突然暴起,斬殺關羽使者,接着說動糜芳投了東吳。這也使得後來關羽從麥城突圍未果,慘遭東吳擒斬。

後劉備起傾國之兵七十萬殺奔東吳,糜芳見劉備勢大,夥同傅士仁殺了馬忠重新回到劉備身邊,想戴罪立功之意。可惜怒火攻心的劉備認為二人事急相投,絕非本心,加上前面坑害關公,於是在關羽靈前將二人開膛摘心,用以祭奠義弟在天之靈。


8:孟達

孟達這個人可以說是天生反骨,在劉璋麾下時就和法正張松吃裡扒外,一門心思地給劉備作內應,雖說他們打的旗號是劉璋不爭氣,但背主是沒跑的,怎麼洗也洗不白。

最初他和霍峻負責鎮守葭萌關,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後助劉封守上庸,關羽告急命廖化突圍求援時,劉封本欲出兵,孟達又挑撥離間,致使上庸最終按兵不動。後劉備怒而追責,孟達因此投魏,後和徐晃等人反攻上庸,擊破劉封。

不過反骨仔到哪似乎都有二心,五路伐蜀時孟達只因李嚴一封信就按兵不動;諸葛亮興兵北伐時,孟達又想投歸蜀漢,結果被司馬懿洞悉,千里奔襲,孟達在混戰中為申耽所殺。


6:文鴦

《三國演義》前期可謂群星璀璨,各路上將高手頻出,單挑鬥將煞是精彩。隨着老一代的陸續隕落,後期逐漸星光暗淡,而文鴦的出現,則承載起後三國為數不多的精彩。

說起來,文鴦兩次倒戈也是迫於無奈,第一次是隨父親文欽協同毌丘儉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師,從這個角度講,他們一家都是曹魏的忠臣,畢竟司馬家專權有不臣之心是路人皆知的事。可惜最終事敗,文鴦只得隨父親投了東吳,這一戰文鴦在樂嘉城大殺四方,被比作當陽橋一騎當千的張翼德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並且在踹營過程中驚死了司馬師。

後來諸葛誕又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昭,文欽、文鴦率軍支援,不想諸葛誕殺了文欽,於是文鴦、文虎為了自保,殺出城去,投了司馬昭。

怎麼說呢,文家父子心有大義,但是起碼對文鴦來說,身家性命更重要,在這面前原則什麼的似乎也不是太重要。


5:甘寧

東吳名將,但最早出名是因為不太好聽的「錦帆賊」,歸入黃祖麾下後在對東吳的戰斗中屢立戰功,還射死過大將凌操,可惜黃祖不識英雄,一直戴着有色眼鏡看人,這讓甘寧非常憋屈,最終在好友蘇飛的幫助下成功脫離黃祖而投了東吳,並引軍大破之。

甘寧堪稱「水陸兩棲」大成者,水戰勇猛過人就不說了,路戰同樣鮮有對手,曾百騎劫曹營,大殺一通後率隊回歸,未損一人,被孫權大加贊譽,認為是足以匹敵張遼的名將。

可惜最終抱病參加夷陵之戰,為蠻王沙摩柯所驚,正欲退時被其一箭射死。


4:徐晃

徐晃本為楊奉部將,李傕郭汜長安時,楊奉率軍勤王,後曹操出兵將獻帝救出,楊奉不願功勞旁落,遂引軍攻打曹操,徐晃與悍將許褚斗五十合不分勝負,為曹操所青睞,後遣滿寵為說客令徐晃歸順。

徐晃雖屬臨陣倒戈,但不肯反攻舊主,同時楊奉非明主誰都看得出來,故而徐晃完全屬於「良禽擇木而棲」,很少遭人詬病。後一直活躍於戰場之上,曾於沔水大破關羽,促成了最終的關雲長敗走麥城。

孟達復叛時,徐晃自請為先鋒,結果在攻城時被孟達冷箭射中,重傷不治。


4:張郃

官渡之戰,曹操奇襲烏巢,郭圖向袁紹獻策反攻曹操大營,張郃苦勸不從,只得與高覽引軍進兵,結果中計大敗。事後郭圖一面向袁紹進讒,一面又向張郃、高覽報信稱袁紹有殺二人之心,為的就是將他們逼反,以免回營對質。最終高覽斬殺袁紹使者,張郃與其一並投曹。

說起來張郃比較倒霉,雖為五子良將之一,卻很少有單獨統率大軍的機會,而主將又常出昏招,屢屢力勸不從,不僅原來的袁紹如此,後來的夏侯淵,乃至司馬懿皆如是。最終張郃被迫奉命追擊諸葛亮大軍,結果在木門中伏,慘遭亂箭穿身而亡。


3:魏延

魏延本為荊州將校,心向劉備。曹操南下時,劉備火燒新野後至襄陽叫城,結果蔡瑁不開,魏延當即大怒,大開城門欲迎劉備,為大將文聘所阻,劉備見百姓受到驚擾,不忍而走。說起來他也真是個老六,絲毫沒顧及到為他開門並且尚在大戰的魏延。最終魏延只得敗往長沙韓玄去了。

關公進兵長沙時,與黃忠大戰,韓玄因黃忠未一箭將關羽射死而認為他通敵,下令將其斬首。本就有心投劉備的魏延當即大怒,力斬韓玄,救下黃忠。不想事後諸葛亮卻稱其腦後有反骨欲將其斬首,虧得劉備求情才得以倖免。

諸葛亮死後,魏延不從楊儀調度,欲爭兵權,結果中了諸葛亮的遺計,按照與楊儀所約准備大叫三聲「誰敢殺我」,結果一聲還沒喊完就被臥底在身邊的馬岱一刀揮於馬下。


2:馬超

馬騰奉旨攜二子進京,將涼州兵馬全部交由馬超,從那時起馬超就成了實際上的一方軍閥。馬騰被殺後,馬超聯合韓遂起兵報仇,一度八九合敗於禁,二十合勝張郃,殺得曹操割須棄袍,潰不成軍,可惜最終中了反間計,與韓遂反目,繼而大敗出逃。

隨後的涼州戰敗使馬超不得不率部投了漢中張魯。劉璋與劉備反目後,向張魯求援,馬超主動請纓,率部進攻葭萌關,與張飛大戰一日不分勝負,後在李恢的游說下歸順劉備,並趕到成都城下,逼降了劉璋。劉備進位漢中王後加馬超為「五虎大將」之一,稱帝後又加其為驃騎將軍,職位為武官之最。

比較遺憾的是之後馬超鮮有筆墨,直到諸葛亮北伐經過馬超墓,命馬岱祭奠時,我們才知道曾經的「神威天將軍」已經過世多年了。


1:呂布

自從被張飛冠以「三姓家奴」之名後,呂布幾乎就成了背信棄義的代名詞。他原為丁原義子,在董卓試圖廢帝亂政時丁原率部與董卓開戰,因呂布勇冠三軍而將董卓殺得大敗。後董卓命呂布同鄉李肅攜大量金銀財寶和寶馬赤兔去招攬呂布,於是呂布不僅投了董卓,還殺死丁原以作進獻之禮,事後又拜董卓為父。

眼見大漢江山操控於董卓之手,司徒王允以貂蟬為誘餌設下連環計,致使董卓、呂布父子反目,最後呂布親手將董卓斬殺。不過很快便被打出長安,四處流亡。

在得到徐州劉備的接納後,呂布又在劉備領兵攻袁術時趁機搶占徐州,幾番揪扯之下,劉備聯合曹操大破呂布,將其圍困於下邳,魏續、宋憲侯成趁呂布打盹時將其綁縛,開城投降。

最終在白門樓,劉備一句「君不見董卓、丁建陽乎」,成功讓曹操賜予呂布三尺白綾,一代無雙戰將,就此隕落。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曾二度乃至三度易主的將領不在少數,只不過他們要麼不符合我們今天的特定條件,要麼知名度不夠,故而與榜單失之交臂,當然了,這也並非什麼光榮榜,上不得似乎更應該慶幸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