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朱棣靖難成功的四大功臣,各自結局卻大不一樣。

2024年3月18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眾所周知,朱棣能夠靖難成功除了自己雄才大略外,也離不開手下謀臣武將的得力支持。他們或給朱棣出謀劃策、或為朱棣攻城掠地。在眾多文臣武將當中:姚廣孝張玉丘福朱能。此四人堪稱幫助朱棣靖難成功的四大金剛。


朱棣劇照

一、「黑衣宰相」——姚廣孝。

姚廣孝,原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號逃虛子,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高僧和文學家,也是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他年輕時出家為僧,通儒、道、佛諸家之學,善詩文。

明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馬皇後病逝,身為燕王的朱棣千里奔喪,在靈堂遇到做法事的道衍和尚。葬禮結束,明太祖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薦福,姚廣孝向朱棣自薦跟隨。朱棣不解的問他:為何要跟隨自己?姚廣孝聲稱:「大王若能用我,貧僧願意送一頂白帽子給大王!」奔喪戴白帽是孝,而王上添白冠為皇。道衍一語雙關,打動了朱棣。隨後姚廣孝跟隨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慶壽寺,並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參與奪位密謀,成為朱棣的重要謀士。


姚廣孝劇照

在朱棣起兵靖難前,姚廣孝多次為朱棣出謀劃策。1399年,朱棣起兵前夕,姚廣孝協助朱棣策劃並實施了關鍵的行動。在靖難之役中,他輔佐燕王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並成功擊潰了朝廷的北伐之師。靖難成功朱棣即位後,姚廣孝被任命為僧錄司左善世,後來再授為太子少師。但他仍未改變僧人身份,朱棣命姚廣孝蓄發還俗,被姚廣孝拒絕。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他到蘇湖賑災時,前往長洲,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後來姚廣孝主要承擔太子、太孫的輔導講讀,及主持《永樂大典》《明太祖實錄》等書的修纂。1418年,姚廣孝去世。

姚廣孝以其博通精深的學識和修養對皇太孫有較大影響,對《永樂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他的主要著作包括《逃虛集》《逃虛子詩集》《逃虛類稿》等。姚廣孝以其智慧和謀略,被譽為中國的神秘智者,也被稱為「黑衣宰相

二、「靖難功當第一」——張玉。

張玉,字世美,是明朝靖難時期的重要將領,被譽為「靖難功當第一」的功臣。他原本是元朝的官員,後來歸附明朝,並在多次征戰中表現出色,累功至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隸屬朱棣麾下。他在靖難之役期間,奪取北平九門,升任都指揮僉事,並擔任燕軍先鋒,深得朱棣的器重。

在靖難之役中,張玉發揮了關鍵作用。他首先幫助朱棣奪取了北平的九個城門,控制了整個城市,為朱棣提供了堅實的根據地。隨後,張玉在多次戰役中獲勝,包括擊敗南軍的主帥耿炳文和在鄭村壩、白溝河兩次擊敗南軍主帥李景隆,顯著增強了燕軍的實力和士氣。


張玉劇照

張玉的軍事才能和忠誠贏得了朱棣的高度評價。在東昌之戰中,朱棣被敵軍包圍,面臨被俘的危險。張玉在這關鍵時刻率領軍隊突入敵陣,成功救出朱棣,但他自己卻被明軍包圍,力戰而死,時年58歲。

張玉的去世讓朱棣非常悲痛,認為這是靖難起兵以來最大的損失。曾多次表示:「吾倚玉足濟大事!張玉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第一。」朱棣登基後,追贈張玉為榮國公,賜諡號忠顯,後來又追封他為河間王,改諡號為忠武,以表彰他的貢獻和犧牲。到了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張玉被加封為河間王,改諡忠武,得到「配享太廟」的殊榮,並且與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一同附祭於成祖廟廷。

後來張玉長子張輔明成祖時因功被封為英國公,子孫世代傳襲,共歷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絕。

三、英年早逝、病死軍中——朱能。

朱能,字士弘,是明成祖朱棣的心腹愛將,被譽為靖難之役中的第二功臣。他出生於1370年,是安徽懷遠人。朱能的父親朱亮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部下,因戰功被封為燕山護衛副千戶。朱亮去世後,朱能繼承了父親的職位,開始在燕王府中任職。

在靖難之役中,朱能扮演了重要角色。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朱能參與奪取北平九門的行動,並被封為指揮同知。隨後,他在多次戰役中表現突出,如在真定擊敗耿炳文,追擊至滹沱河並收降三千餘人,以及在東昌之戰中從重圍中救出朱棣。1402年,朱能在靈璧之戰中生擒平安等南軍名將,收降十萬南軍,因功被提升為右軍都督僉事。


朱能劇照

朱棣登基後,朱能被封為成國公,歲祿二千二百石,位列功臣第二,僅次於淇國公丘福。1406年,朱能被任命為征夷將軍,征討安南(今越南北部),但在行軍至廣西龍州時病逝,時年三十七歲。朱棣追封他為東平王,諡號武烈。朱能的去世讓朱棣非常悲痛,他被視為朱棣麾下諸將中年紀最輕、最勇猛的將領之一。

朱能的成國公爵位,共歷九世十二代,傳至明亡而絕。

四、喪師辱國、死後奪爵——丘福。

丘福,生於1343年,是明朝初期的著名將領,也是靖難之役中的重要人物。他原是行伍出身,早年便在北平(今北京)服役,後來成為燕山中護衛千戶,並歸屬於燕王朱棣麾下。

在靖難之役中,丘福表現出色,與朱能、張玉一同奪取了北平九門,控制了整個城市。此後,他在多次戰役中擔任前鋒,包括真定之戰白溝河之戰夾河之戰、滄州之戰以及靈璧戰爭等,因勇猛善戰而獲得朱棣的信任和重用。朱棣即位後,丘福被封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並被封為淇國公,享有鐵券,子孫世襲。


丘福劇照

然而,丘福的結局頗為悲劇。永樂七年(1409年),他被任命為征虜大將軍,率領大軍北征韃靼。丘福出征前,朱棣不放心,反復告誡他:「不要輕敵冒進,先探明情況,再作決定。如果抓到敵軍,也不要輕易相信他們,務必探明敵情」。十幾萬即將出發,朱棣不放心再次派遣使者來軍營,告誡丘福要小心,尤其是過了開平與大寧,一定要提防韃靼騎兵的突襲。朱棣的反復告誡,丘福口頭答應,卻並未將其放在心上。丘福認為自己身經百戰,明軍驍勇善戰,擊敗韃靼輕而易舉。由於輕敵,他在臚朐河(今克魯倫河)附近被韃靼可汗本雅失里誘入重圍,丘福的副將武城侯王聰戰死,安平侯李遠因戰馬受傷落馬被俘,罵不絕口而死,丘福與副將靖安侯王忠、同安侯火真盡皆被俘遇害,麾下全軍覆沒。丘福死時,終年六十七歲。明成祖聞訊震怒,決定御駕親征,並且剝奪了丘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全家流放海南

由於丘福的輕敵自大,導致原本自己排名靖難功臣第一位的淇國公爵位被朱棣剝奪,沒有流傳後世。不過後來南明小朝廷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諡,追贈丘福為舒城王。但是此時明朝氣數已盡,也已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