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弄笛:歷史中回響千年的笛聲

2024年3月21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梅花叢里斗城懸,傍水依山四面妍。長笛一聲倚重閣,清音幾曲入雲天。」

這是清乾隆年間長樂縣令賀世駿所寫《梅城弄笛》詩前四句,作為長樂吳航十二景之一,「梅城弄笛」以其獨特的人文韻味,享譽海內外,讓無數人神往。

梅花古城全貌。

三百年前古圖 繪出絕妙美景

近日,歷時40年,長樂區委黨史方志室組織點校整理的清乾隆長樂縣志》、1917年《長樂縣志》和《長樂六里志》出版。至此,現存長樂舊縣志的點校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在清乾隆《長樂縣志》里,有一幅約三百年前的《梅城弄笛圖》,再次引起大家的興趣,我們就從這一幅古圖里,一探三百年來「梅城弄笛」歷久彌新的魅力。

清乾隆《長樂縣志》里的《梅城弄笛圖》。

這幅圖里,梅花古城的城牆很完整,一半城牆被海水包圍。而如今梅花古城城牆的范圍,已全部處於陸地以內。才三百年,陸地就向海延伸了約一公里。圖內標注的琉球蔡夫人成仙處的「田螺礁」,位於城外海中,現在也是完全處在陸地上。

圖片旁,還附有「梅城弄笛圖說」:縣東北五十里曰梅江,中有城,與定海對峙,邑鎮也。島嶼錯落,雉碟周遭,萬頃鴻冥,渺不知其所際,遙望琉球,青煙幾點。每值夜月晶瑩,天水一色,數聲風笛,如聽龍吟。其清溪過客,邀桓將軍據胡床三弄耶,抑李暮秋夜競響裂石,身在瓜步舟中也?

這里詳細描述了「梅城弄笛」的景象:月亮皎潔晶瑩的夜晚,遙望海對面的琉球群島,仿佛能看到青煙幾點,月光照耀下天水一色,海風吹過(海邊植物、海邊船桅、晾曬漁網的竹竿等)引發的風笛,像龍吟一樣。如此景象怎能不令人神往?

有學者認為,圖說引用了類比,以晉朝時期大將軍桓伊吹奏笛曲《三弄》、「林暗草驚風」飛將軍李廣引弓裂石、清張問陶所寫《瓜步舟中雨夜》「三更笛里鑾江雨」等,讓人穿越歷史長河,對「梅城弄笛」風景的想象再上一層樓。

梅花古城古城牆。

在「梅花」里 海風笛聲響千年

「梅城弄笛」,在賀世駿提煉這一景象之前,作為一種自然景象,梅花、明月間,海風笛始終在吹響。

那麼梅城始於何時?梅花鎮種植梅花歷史悠久,據傳唐武德年間,梅花鎮就開始種植梅花,是福建省距離大海最近的賞梅地點。宋梁克家的《三山志》里「長樂縣芳桂鄉」下寫:新開里,注曰:梅花村。《三山志》成書於宋淳熙九年(1182),那至少在宋代,此處梅花已名聲在外。海風笛聲,已經在「梅花」里響了千年。

直到幾百年後,賀世駿提出的「梅城弄笛」將其提煉成一個亦詩亦畫的人文景點。值得一提的是,「梅城弄笛圖說」里,雖然賀世駿解釋了是海風造成的風笛聲,卻也在《梅城弄笛圖》畫了一個牧童騎牛背橫吹笛子的圖像,人吹笛與海風笛共同奏響獨特樂章。

梅花古城廣場上的《梅城弄笛圖》石刻。

賀世駿所寫《梅城弄笛》詩後四句為:「興來掩抑情何極,吹到悠揚怨亦捐。最喜月明風靜候,樓中有句憶青蓮。」梅花鎮鄉賢、《梅花鎮志》編纂者之一黃金興認為,賀世駿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後四句藉由李白的詩,一曲梅花落的笛聲,灑滿五月的江城,營造了「梅城弄笛」的意境,虛實相生、意蘊無窮。

今天的梅花城舊貌換新顏,竹竿之隙呼呼作響聲雖已遠去,但鎮內周邊的木麻黃樹早已成林,遠遠望去鬱郁蒼蒼、重重疊疊,勝如一道綠色的屏障,使梅花城又錦上添花,每當夜幕降臨,月牙初露,茫茫大海,水天一色,梅花漁港的喧鬧聲、船笛聲、歡笑聲,總能撥動遊客的心弦,發出不同凡響的時代音符,使吳航景觀「梅城弄笛」的樂聲更加悠揚。

梅花漁港。

長樂時訊

2月5日,梅花古鎮展示館正式開館。展示館由武術館(民國時期長樂舊鹽倉)改建而成。整棟展示館約400平方米,分為雄鎮閩江、向海而興、古韻梅城、武術之鄉四大板塊。

2月12日,天氣晴朗、風和日麗,「龍騰福到」新春文化旅遊月系列活動在長樂洞江湖、南山閣、和平街熱鬧展開,有趣的互動活動、觀賞性十足的表演、年味十足的打卡點,極大地調動了市民朋友的熱情。

2月14日,和平街作為長樂新春民俗踩街活動的終點,客流量突破了14萬人次,創歷史新高。這一數字的突破,不僅標志着和平街的繁榮與活力,也反映出城市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和市民休閒娛樂需求的提升。

近日,猴嶼鄉研學酒店從全省各大設計機構報送的兩百餘項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2023年第十八屆優秀建築創作獎一等獎

長樂至寶

「寒岩」摩崖石刻

長樂區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寒岩」,高3.5米、寬1.6米,字徑150厘米×120厘米,由福建觀察使楊發題於唐大中十一年(857)。題刻字體磅礴,為長樂唐朝石刻之冠,以此命名的「寒岩晚鍾」為吳航十二景之一。

摩崖石刻「寒岩」。長樂區供圖

記者 侯宗焜 徐文宇/文 石美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