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服務農村特殊兒童

2024年3月23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大學生走訪特殊兒童家庭。供圖

近段時間,家人驚喜地發現孩子唐唐(化名)能跟隨音樂拍手了。

唐唐是一名發育遲緩的特殊兒童,得益於昆明學院學特星語社科普及志願服務線上早期干預治療,他的症狀有所改善。同時,一起受益的還有其他家在騰沖市6個鄉村的特殊兒童。

入村送教上門

今年1月,在雲南省騰沖市「眾頤互滿愛鄉村圖書館」項目支持協助下,昆明學院學特星語社科普及志願服務隊在騰沖市6個鄉村開展了送教上門服務。

依託雲南省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昆明學院專家團隊,學特星語社科普及志願服務隊是由昆明學院附屬幼兒園、兒童發展中心和昆明學院高校教師、一線骨幹教師及在校大學生組成的志願服務隊。志願服務隊以「校園協同」的模式,長期對0歲至6歲特殊兒童開展教育康復志願服務。昆明學院學前教育研究生陳曉雨就是其中一員。

在送教上門服務過程中,陳曉雨和同伴走訪了騰沖兩個鄉、一個鎮,為騰朗、象山、上勐連、壩外、下甲、曼朵6個鄉村的兒童開展了嬰幼兒評估、家長團體培訓、特殊嬰幼兒入戶康復指導工作。其間,他們評估出3名特殊兒童,唐唐正是其中之一。

3歲的唐唐發育遲緩,語言表達不清晰,連「爸爸」「媽媽」都不會說。對此,志願服務團隊與唐唐的家人進行了交流和溝通,但語言成了障礙。陳曉雨說,聲音是吸引特殊兒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當地的村民聽不懂普通話,只能讓鄉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當翻譯,非常不便。因此,在志願服務過程中,陳曉雨也學習了一些當地方言。

針對3名特殊兒童,志願服務團隊開展了入戶評估與康復指導,詳細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及家長對孩子的康復需求、教育模式等。同時,志願服務團隊教導家長家庭康復訓練的技巧和方式,引導家長利用家庭現有的資源有效開展康復訓練,鼓勵家長把孩子送到鄉村兒童圖書館與其他孩子開展融合活動,一起游戲,共同成長。

昆明學院附屬幼兒園兒童發展中心特殊班級年級組長王姍介紹,早期干預治療對特殊兒童的幫助很大,因為通過早期干預,孩子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並最大限度減輕症狀。早期干預手段包括康復訓練、物理療法、語言治療以及輔助性器具的使用等,但受家庭條件的影響,3名特殊兒童很難長期離開村子接受康復治療,因此採取線上干預治療是一種有效手段。

探索線上干預

在鄉村地區,特殊嬰幼兒的教育康復需求難以滿足,學特星語社科普及志願服務隊探索利用信息化技術,探索開展線上早期干預。

康康(化名)同樣是一名發育遲緩的特殊兒童,在常見物品和顏色評估過程中,他只認識紅色,對白、黑、藍等其他顏色存在認知障礙。針對這一情況,昆明學院附屬幼兒園兒童發展中心康復教師董榮為家長制定了「圖形變換」的康復訓練方式,讓家長在不同形狀的卡片上塗上不同顏色,充當教具,提升康康的認識分類能力。

一段時間後,線上回訪過程中,董榮發現康康的恢復效果並不理想,和家長溝通發現,當初制定的康復訓練方式不接地氣,康康的家庭不具備自製教具的條件。對此,董榮把康復訓練更換成了親子游戲,如一起辨別家裡或周圍的常見物品,伴隨音樂一起拍手、搖晃身體等,採用家長易操作、較方便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康復訓練。

漸漸地,孩子情況有所改善,家長也從一開始的不理解、懷疑,變成了支持。一次,在線上親子游戲過程中,康康的爺爺還用方言唱起了兒歌,與孩子一起拍手、跳舞。通過3個多月的線上指導,家長們表示,孩子們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復和成長。

昆明學院學特星語社科普及志願服務隊希望讓每一個有特殊需要的嬰幼兒,都享有專業服務。線上早期干預雖然是一種探索,但如今每個特殊兒童的背後都有一個團隊在為其服務,針對語言、肢體等不同的康復訓練項目,均有不同的專業教師給予指導。目前,志願服務隊已與騰沖3名特殊兒童家長建立了穩定聯系,定期或不定期地為他們開展線上服務。

昆明學院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副院長高春玲介紹,探索線上干預服務是昆明學院學特星語社科普及志願服務關注鄉村特殊嬰幼兒,讓其「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舉措之一,旨在利用高校專業知識、技能,服務鄉村特殊嬰幼兒及家長,吸引更多人關注特殊兒童,並開展貼近生活的科普及志願服務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昆明日報 記者蔡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