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三千年的嫡長子繼承制,為何到了清朝這里玩不下去了?

2024年3月24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就是漢繼秦制一樣,清朝的制度也是延續大明的制度,但在一項最重要的規則上卻沒有按照明朝的制度那就是——皇位繼承制

周朝開始一直都是延續這個嫡長子繼承制度,為什麼到了清朝這里忽然就發生了改變呢?

一、嫡長子繼承制

嫡長子繼承制度是自西周開始的,顧名思義就是皇後所生的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皇位。在古代大多都是一妻多妾制的,也就是說只有妻子生的孩子才有資格繼承。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是自先秦時期就流傳下來的規定。王位的繼承必須是自己的嫡子,即使是在有長子的情況之下,長子也是沒有繼承權的。

別的不說單單說當年劉邦登基稱帝後,他是有一個長子的,但這個長子卻是直接被忽略,立了呂後的兒子為太子正是這個原因。

同時王後也就是嫡妻可能也有很多的孩子,這應該如何選擇,在這看的就是年齡的大小了。

當年李世民也是戰功赫赫,但是李淵卻是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他,反而在登基之後就立了李建成為太子。造成了之後玄武門之變的悲劇。

可以說歷來的皇室都是十分推崇嫡長子繼承的。並且兒子們都是在一樣的教導之下長大的,並且對於太子還有更加重視教育,所以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嫡長子還是很有能力的。

不出意外的話,皇帝們都是根據祖訓選擇嫡長子繼承制的。當然但凡是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

二、有利有弊

嫡長子繼承制最好的優點不用思考應該怎麼選皇位繼承人,反正整個王朝能夠占嫡占長的也只有一人罷了。

要是讓皇帝選出整個王朝最適合當皇帝的兒子,皇帝難免會帶上自己的主觀喜好。但若是在嫡長子繼承制之下皇帝根本就沒有別的選擇。當然不僅僅是皇帝其他的皇子也不會抱有幻想。

別的不說就單單說將嫡長子繼承制印進國法的大明吧,在大明朝朱元璋在登基之後立下了今後皇位的繼承嚴格地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所以在朱標在世的時候所有皇子無一對皇位有心的。

歷來因為皇位兄弟相殘的不在少數,但是要是有這個規定之後,可以說第一關你都過不了,還有什麼資格競爭皇位。

當然這也是歷來帝王在明明知道嫡長子繼承制是存在弊端的,但依舊還運用的原因。因為它最大程度地杜絕了皇子們的結黨營私、自相殘殺,確保了朝堂的穩定。對於一個王朝來說在建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穩定。

就像是上文所言的,嫡長子是皇後的兒子,歷來王朝皇後都是出生於名門望族的,所以在她們的身後也是一個家族的支撐的,在皇權更替的時候,皇後的家族是一定會盡最大的能力幫助新皇坐穩皇位的。

當然要是違背了,其帶來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就說當年的周幽王因為寵愛褒姒於是就王後與太子廢了反而立了褒姒。得知這個消息的申國君主當即就出兵為自己的女兒與外孫報仇了。

可以說在當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帝寵妾滅妻所帶來的巨大災難,穩定了朝堂,畢竟前朝與後宮向來都是息息相關的。

當然這弊端也是巨大的,那就是沒有辦法保證嫡長子的能力。當然最值得一說的就是司馬炎的嫡長子司馬衷了。先不說他的能力做一個守成之君都不夠格,他都不夠格做皇位繼承人。

還有一個弊端則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了鞏固嫡長子的位置,是一定要削弱其他宗親的權力的,避免他們會影響皇帝的統治,這就直接導致宗親手中沒有權力,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明末,面對清軍的進攻宗親們毫無還手之力。

三、秘密立儲

清朝徹底地廢除了嫡長子繼承制,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想要秘密立儲的想法,真正將他運用起來的還是雍正

乾隆作為歷史上第一位通過秘密立儲而登基的皇帝,同時在他登基之後也將這一項制度作為今後大清的立儲制度。

在康熙之前的那幾位帝王,無一都是沒有立太子的。像從努爾哈赤說起,作為第一位帝王,他是想要按照大明的制度來的。將自己的長子褚英當成之後繼承人培養。

但褚英雖然說是能力出眾,但是在政治方面卻是一定都不行,無論是與當時幾位位高權重的大臣,還是和自己的弟弟們都處不來。並且褚英性格傲慢行事乖張。做出一系列讓努爾哈赤不能接受的事情來。最終只能是被幽禁而亡。

在那之後努爾哈赤再也沒有立過太子,當然這也宣告着第一次嘗試的嫡長子繼承制失敗。最後皇太極登上皇位,但是與他父親相同的是,皇太極在位的時候也沒有立下太子。

這就導致了在他逝世之後皇位的競爭十分地激烈,其中不僅有皇太極的長子還有皇太極的兩個弟弟都在競爭皇位。最後選擇了福臨登基、多爾袞被封為攝政王,才結束這之間的斗爭。

福臨也是大清第一位英年早逝的帝王,在他臨終之前下旨將皇位傳給三子玄燁也就是之後的康熙帝

康熙八歲登基,康熙也想要仿造前朝制度——嫡長子繼承制並且康熙的嫡長子是他與原配赫舍里唯一的孩子,由此可見康熙對於這個孩子的重視程度。

空前的立了太子,在那之後康熙可以說是將自己所以的期望都放在了太子地身上,在他剛剛啟蒙的時候就找了當朝大儒作為太子的老師,並且太子也是歷史上少有的是皇帝帶在身邊教導的。

在太子長大之後,康熙更是用自己所有的能力為太子鋪路,在朝中對於不支持太子的人都是盡情的打壓,幫助太子培養自己的勢力。

可以說對於太子極盡寵愛,上一位能夠得到皇帝如此寵信的還是朱標。

但之後太子地表現卻讓康熙越加地失望起來,在經歷二廢太子後康熙徹底的失望了。在臨終的時候留下皇四子繼位後就撒手人寰了。

經歷了九子奪嫡後的雍正,清楚的知道皇位所帶來了的巨大誘惑,為了杜絕前朝的悲劇發生。於是雍正創立了一種立儲方法,那就是秘密立儲

除了皇帝沒有人知道,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是誰,不僅是杜絕了大臣們站隊的舉動,更是讓皇子們不敢輕舉妄動,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朝局。

結語

簡單來說就是在清朝的時候已經不再適用於嫡長子繼承制度,因為與前朝不同的是在康熙之後中央集權已經達到了登峰,為了讓下一任皇帝可以延續榮耀,皇帝在選繼承人的時候難免將資歷當做最主要的。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也已經看遍了嫡長子繼承制的弊端。當然也出現了道光皇帝這一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