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二世,德國公主為何能做沙俄女皇?沙皇是怎麼繼承的?

2024年3月25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時事熱點頭條說#

今天的俄羅斯領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得感謝兩個沙皇。一個是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可是,葉卡捷琳娜是一個嫁到沙俄的德國公主,既沒有血緣優勢,又沒有政治根基。她是怎麼成為沙俄女皇的?俄黑海艦隊也是葉卡捷琳娜在位時,一手創建的。為什麼一個德國女人能夠登上沙皇之位?葉卡捷琳娜是如何征服俄國男人的?今天,我想跟大家講一講,沙俄的皇位繼承制。



在歷代中原王朝上,從西周時期開始,就確認了嫡長子繼承制。這套嫡長子繼承制憑借極為頑強的生命力,一直持續到明朝。只有清王朝才沒有沿用嫡長子繼承制。那麼,沙俄的皇位繼承制是怎麼樣的呢?為什麼沙俄的歷史上,會出現四位女沙皇?


沙俄帝國最早脫胎於基輔羅斯留里克王朝。當時的留里克王朝以基輔為首都,莫斯科公國則是基輔羅斯下屬的一個小公國。它的政治體制類似於中國西周時期的「天下共主」模式。羅斯地區的大大小小的公國,都臣服於基輔羅斯,卻又各自為政。可是,在王位繼承制上,基輔羅斯卻與西周截然不同。


它採取的是一種「長幼順序繼承制」,將主要繼承人分為兩個等級。基輔大公的前三個兒子,為第一等級,按年齡排列公爵繼承順序,老大享有最優先的繼承權,老二次之,老三排最後。第二個等級是從第四個兒子算起,後面的兄弟以及叔父,按長幼順序享有繼承權。這一時期的羅斯地區,不屬於某一個人,而是由留里克王室家族共同享有,王位公爵是高度流動的。



可是,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當王室家族的成員越來越多,血緣關系越來越復雜,兄弟、叔侄,究竟誰有優先繼承權?就成了一本爛賬,誰都說不清。在金帳汗國統治羅斯地區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就是靠蒙古人的支持,打敗了自己的兄長國特維爾公國,從而鎖定了莫斯科公國的爵位控制權。


伊凡一世死後,他的爵位就沒有傳給自己的兄弟了,而是傳給了自己的長子,從而確立了「直系長子繼承制」。這個長子,不是嫡長子,只要是年齡最大的兒子就可以了。「直系長子繼承制」的出現,不是一種成文法,只是一個慣例。但它改變了基輔羅斯傳統的「長幼順序繼承制」,「王室貴族公天下」走向了「直系血脈家天下」。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創立沙俄帝國。長子伊凡被冊立為皇太子,可伊凡跟伊凡四世的關系很不好,經常惹伊凡四世生氣。在一次偶然的爭吵中,伊凡四世盛怒之下,舉起手杖,把太子給打死了。作為皇太子的伊凡沒有子嗣,就也沒有皇太孫了。


三年後,伊凡四世中風而死,沒有留下遺詔,皇位就傳給了皇次子費奧多爾。費奧多爾是一個弱智,真正的王權落到了五位攝政大臣的手裡,其中一個就是費奧多爾的妻舅鮑里斯·戈東諾夫。用咱們的話來說,這個叫國舅爺。費奧多爾在位14年,常年臥病不起,沒有留下子嗣,就撒手人寰了。費奧多爾一死,留里克王朝的直系血脈,就絕嗣斷根了。



前面我們不是講,伊凡四世有三個兒子嗎?皇太子伊凡、皇次子費奧多爾,還有一個皇三子叫季米特里。這個皇三子去哪了呢?他在1591年,就被割喉刺殺而死了。留里克王朝再也沒有直系血脈了,誰來繼承皇位呢?


這時,沙俄的王公貴族就出現了分歧。因為伊凡四世是一個暴君,殺了很多俄國貴族。這些俄國大地主,大貴族害怕出現第二個伊凡四世,就不想再立一個大權在握的沙皇了。他們主張,削弱沙皇的權力,扶持一個弱主。扶持誰呢?他們就搞了一場縉紳會議,選舉國舅爺鮑里斯·戈東諾夫為新沙皇。這是俄國史上第一個選舉產生的沙皇。


然而,這個選出來的沙皇,卻不被沙俄民眾所承認。因為血緣繼承,早就深入人心。人們只願意承認留里克王室血脈登基為沙皇,這種議會選舉出來的沙皇,是假沙皇。這種情況其實也很好理解,就像東漢末年,非劉姓不得稱王。不姓劉的,稱王都是大逆不道的反賊。所以,波蘭就扶持了一個假的季米特里,說皇三子其實沒死,一直流落民間。現在,他回來了,沙皇之位應該還給留里克王朝。



在波蘭的扶持下,季米特里高舉王旗,打了回來。憑借王族血脈的旗號,季米特里一呼百應,獲得了大量民眾的支持,戈東諾夫成為了謀權篡位者。在這場叛亂中,戈東諾夫竟然被毒死了。


但這個季米特里太假了,是個天主教徒,與俄國人信仰的是東正教分裂對立,支持他的波蘭又是沙俄的死敵。這個偽季米特里就被沙俄貴族亂刀砍死了。可誰來當沙皇呢?俄國貴族再次選擇了「皇位選舉制」,推舉大貴族瓦西里四世當選沙皇。


波蘭覺得,既然俄國軍隊不堪一擊,何必推一個偽季米特里呢?不如殺盡莫斯科,自己來當沙皇。於是,波蘭大軍攻破莫斯科,俘虜並斬殺了瓦西里四世,波蘭大公自立為沙皇。


這一刻,沙俄到了亡國的極致危險時刻。幸好,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俄國農民起義軍,打敗了波蘭,恢復了俄國的獨立。這一時期,整個沙俄的「直系長子繼承制」被完全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議會選舉制」。趕跑波蘭大軍後,沙俄貴族再次選出了年僅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登上沙皇之位。為什麼選他呢?



因為羅曼諾夫家族實力太弱了,便於操控,弱到無法威脅到大貴族的利益。米哈伊爾就是一個吉祥物而已,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大貴族的手裡。米哈伊爾的地位,類似於東漢時期的漢文帝,但他比漢文帝還要弱小得多。從此刻開始,留里克王朝被終結了,羅曼諾夫王朝則正式開始。


米哈伊爾死後,沙俄進入「選舉」與「世襲」並重的皇位繼承制。皇位繼承人既要是王室直系血脈,又要得到議會選舉確認,二者缺一不可。米哈伊爾的兒子阿列克塞就是這麼繼承皇位的。可是呢,阿列克塞結過兩次婚,生了不少兒子,但活着的只有兩個。這兩個兒子是同父異母,分別由兩位皇後生下來的。


阿列克塞立長子費奧多爾為皇太子。可是,費奧多爾繼承皇位後,沒有生下兒子就死了,在遺囑中立同父異母的弟弟彼得而皇位繼承人。這就引起了皇後的外戚家族激烈不滿。彼得當時年紀很小,勢力很弱,就被迫妥協,冊立外戚家族扶持的伊凡為第一沙皇,彼得為第二沙皇。


沙俄詭異般地進入了「兩皇並立」的狀態。這個彼得,就是後來的彼得一世。他是怎麼大權獨攬的呢?主要靠一個字:熬。他先把皇太後熬死了,又把第一沙皇伊凡五世熬死了,雙沙皇制度才宣告結束。彼得大帝是沙俄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第一次在法律上,確立了沙俄皇位繼承法。簡單地說就是,放棄一切血緣關系,直接改成「沙皇指定繼承人」法。



什麼血緣,性別,貴族,都不重要,誰來當沙皇,由沙皇本人指定。沙皇說誰來繼承,就誰來繼承。他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沙皇王室血脈繼承制和貴族議會選舉制。這就為葉卡捷琳娜的登基,創造了前提。


彼得大帝確定了「皇位繼承人指定製度」後,意外就發生了。彼得大帝還沒有指定繼承人,就死了。這就引起了沙俄為期37年的宮廷政變,前前後後,有四位女皇登上帝位,其中之一就是葉卡捷琳娜。


葉卡捷琳娜能登上沙俄女皇之位,彼得大帝確立的「指定繼承人」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為女皇登基提供了合法性。此後,沙俄安娜女皇,伊麗莎白女皇,均通過拉攏貴族,發動政變,登上了沙皇之位。直到1797年,沙皇保羅一世頒布《全俄羅斯帝國王位繼承法令》,才恢復長子繼承制。



這是沙俄第一次在法律上規定,長子享有王位的第一繼承權,隨後按照血緣親疏、年齡大小,按順序排位。從這時開始,沙俄才徹底結束混亂的王位繼承制度,王權交替終於走向穩定。


縱觀沙俄王位繼承制度的變更,就能看到,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才逐步趨於穩定化。縱觀全球封建王朝,最穩定的王位繼承制就是長子繼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