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歷史上最大的官是誰?安寧人楊一清,從小秀才到大宰相

2024年3月29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雲南人最郁悶的事情就是,科舉1000多年,雲南人硬是沒有出過一個狀元,只出過962個進士(文進士),這是雲南人永遠的痛。雖然後來出了「經濟特科」第一的袁嘉穀,可以聊作「狀元」,但是畢竟不能算正式狀元。



雲南既然出不了狀元,就說雲南進士誰當的官大。在雲南人當中,出過一個前無古人,估計也後無來者的大官,這個人就是明朝楊一清,他是雲南安寧人。


楊一清的身世比較復雜,他的祖籍是雲南安寧,因為他父親是安寧人。他的父親叫楊景,於1423年,即明朝永樂年間考中舉人。但是沒有考中進士,最起碼沒有史料證明其考中進士。在封建社會,考中舉人已經具備了做官的資格。



楊景運氣非常好,在雲南考中舉人後,就開始當官了。他是最早進入中原朝廷為官的雲南人,歷任霸州(現河北省霸州市)、澧州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判官,化州(現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同知。從北到南,官不算大,但是作為一個雲南人,已經很不錯了。他最後是在化州致仕(退休)的。



公元1454年(明朝景泰五年),楊一清出生於廣東化州,其生母為張氏。公元1460年,楊一清6歲時,楊景致仕了,從年齡判斷,他大約是60多歲,應該是身體原因致仁。


在化州居住了4、5年,不知什麼原因,楊景沒有回家鄉雲南安寧,也沒有繼續在化州養老,而是去了湖南嶽州府巴陵縣入籍生活,就是把戶口轉到湖南巴陵縣。原因是楊景的前妻劉氏居住在巴陵縣,這是一個很讓人奇怪的事情。就這樣楊一清來到巴陵縣。



有其父必有其子,楊一清從小便接受父親嚴格的教育,據說2歲起父親就急不可耐教他識字。楊一清是天選之才,從小聰明絕頂,學習成績非常好,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巴陵住了4年,聰穎好學的楊一清繼續強化學習,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一讀就通,而且在7歲時就能寫出不錯的文章。楊一清學習成績好的原因,一是有個高瞻遠矚的好父親,二是居住地廣東和湖南都是學習氛圍濃厚的教育大省和「高考」大省。



1466年,10歲的楊一清太優秀了,當地的教育官員認為沒有什麼人能夠教育他了,甚至整個湖南都沒有人教得了他,就由湖南嶽州府推薦他到京城翰林院讀書。《明史楊一清傳》說是「以奇童薦為翰林秀才」,意思是他是一個小天才,推薦進翰林院做小秀才。



明朝制定了新的國家教育制度,就是重修國子監,相當於國家唯一的大學。每年由各省推薦若干名歲貢生員(優秀學生)到國子監學習,推薦過來的人,先由翰林院考試,考取了才能進入國子監讀書學習。


現在的史料不能確定楊一清是直接在翰林院讀書,還是經考試後進入國子監讀書,不管在哪邊,都是殊榮。由於楊一清年紀太小了,他的父母便隨他一同前往北京讀書,照顧其生活。按照明朝的規定,不管在國子監讀書,或者楊一清在翰林院讀書,待遇是非常不錯的,有補貼,有住房,有衣服文具,碰到過節,還有賞錢。沒有娶親的,也給錢准備着娶親。



神童級別的楊一清,在較好的就讀環境下,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讀了3年書,進步更是神速,他的學業突飛猛進,達到了「大神」級別。


到了14歲,他回到家鄉,參加三年一度的鄉試,就是考舉人。《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就是參加鄉試,中了舉人才發瘋的,可見中舉人有多麼重要,因為舉人具備做小官的資格。他順利通過了鄉試,成為一名真正的舉人。他是當年最小的考生,據說還考了個第一名,但是沒有證據。



考中舉人4年後,公元1472年春天,18歲的楊一清,參加成化八年壬辰科進士考試,一舉高中,列第三甲第95名進士。名次雖然不是太高,但對於一個18歲的追風少年來說,已經是天方夜譚了。《明史楊一清傳》說他是「年十四舉鄉試,登成化八年進士。」




楊一清考中進士後同一年,他的父親楊景去世了。他欣慰的是,他的神童兒子考中了舉人和進士,證明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只是楊景沒有想到的是,楊一清居然當到了大明的內閣首輔,想當於宰相。



按照傳統,楊景去世後,應該歸葬於老家雲南,但畢竟不是富貴之家,條件有限,沒有錢運回雲南安寧。沒有辦法,楊一清有個異母姐姐居住在江蘇省鎮江丹徒縣,於是全家商量後,就把父親靈柩埋葬到了丹徒縣,楊一清全家也就遷移鎮江丹徒縣定居。這是楊一清人生第二次長途移居。他最後也終老於江南丹徒縣。



所以,楊一清說自己是「三南居士」,即生於雲南,長於湖南,老於江南。按照現在的理解,他籍貫是雲南安寧,出生地是廣東化州,可以說生於嶺南。他大半輩子的居住地是丹徒縣,說他是丹徒人,也說得過去。但楊一清一生都說自己是雲南人。



楊一清丁憂三年,就是為父親守孝三年後,到了21歲,便出來做官了,他的第一個官職是中書舍人,就是皇帝秘書。從此,楊一清開始了他驚心動魄的宦海人生。他1530年去世,時年76歲,他整整為明朝健康工作了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