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觀察 | 曾發布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柔宇科技被申請破產釋放哪些信號?

2024年4月1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大河財立方 記者 吳春波

天眼查App顯示,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分別為自然人張某、王某某、郭某某。此前,柔宇科技還有23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30億元。

當日晚間,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回應:「一切以官方消息為准。」但對於柔宇科技的經營現狀,劉自鴻並未進一步回應。在全球折疊屏新風潮仍在持續的當下,作為全球首個推出折疊屏手機的企業,柔宇科技正瀕臨破產困局。

根據公開資料,柔宇科技2022年3月就被曝發不下來工資,當年5月又被曝出開啟新一輪裁員。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官網已顯示「無法訪問此網頁」,其官方公眾號在2023年12月之後再無更新,自定義菜單鏈接也無法訪問。

更早之前,在柔性屏領域,為繞開三星的低溫多晶硅(LTPS)技術,劉自鴻帶領的技術團隊自主研發了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並稱該技術可以大幅縮短工藝製程,大幅提升良品率和顯示效果,一時引起各路資本關注。

2019年1月,柔宇科技在CES等國際大型會展上嶄露頭角,如將小尺寸柔性OLED屏幕貼在帽子、T恤等可穿戴設備上,甚至還有薄如紙片、柔如布的透明可捲曲鍵盤,捲起來像一支筆的大小,非常驚艷。

此外,由於其獨特的技術表現,2012年5月創立至2021年9月間,柔宇科技共進行了8輪融資,合計獲得股權融資約61.97億元,債權融資約36.53億元。

但良好的技術要素和資本要素結合,卻沒有在市場轉化中結出漂亮的果實。一方面,其在CES上展出的產品,一直沒有獲得較好的商業化應用轉化;另一方面,因為遲遲沒有切入下游手機品牌供應鏈,導致其不僅產能利用率一直較低,而且存貨積壓嚴重。

隨着柔宇科技科創板上市計劃在2021年功敗垂成,其嚴重依賴外部融資和企業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短板,也迅速變得致命起來。盡管其先後推出兩代折疊屏手機和智能手寫本等產品,但市場反響並不熱烈。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京東方TCL華星光電、維信諾等國產廠商柔性屏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柔宇科技獨特技術路線帶來的優勢也變得雞肋。為迎合主流技術市場環境,柔宇科技還不得不將其產線描述為「全球首條類6代全柔性顯示屏生產線」。

曾經的科技大熱門企業遭遇困局讓人唏噓,但也釋放出一些信號,為更多有志於科研創新的企業和團隊提了一個醒,以更好推動有效創新要素與資本要素的匹配。

首先,即便社會需求日趨多元,重要的原生科技創新風險仍居高不下。當前,隨着移動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生活重塑加劇,社會需求多元化和包容性特點愈加明顯,這為更多技術路線的創新帶來了市場空間,讓更多技術路線從概念到走入商業應用和發展成為可能。但由於科技創新深度的增加,創新成本也水漲船高,一旦項目創新和商業化速度慢於同類型競爭對手,其創新的風險勢必大大增加。

其次,科技創新一定要選准市場,並與下游需求方做好及時、精準的對接。表面上看,柔宇科技的技術創新路線,繞過了三星顯示專利壁壘,但最終還是沒有繞過市場轉化的「壁壘」。這意味着,在技術路線選擇方面,即便擁有豪華技術團隊,企業也應積極與下游企業對接,科學評估創新方向和下游企業需求,並逐步打造企業的獨特市場優勢。

再次,良好的造血能力才是支撐企業創新的真正基石。隨着注冊制全面實施,不少懷揣高級創新項目的團隊成立企業,並在創投資本市場頻頻路演,希望通過資本接力的方式,去實現科技創新和商業化願景。不過隨着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審核趨嚴,創投資本也會主動改變打法,具備良好造血能力的科技創新企業,顯然更容易吸引資本市場各方的關注。

責編:任浩鵬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