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有意思!獨立時英國同意了,鄰國卻反對;曾因颶風而遷都

2024年4月8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最近因為要寫一篇關於中美洲的文章,我查閱了不少資料,沒想到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國家;


這個國家就是伯利茲

伯利茲位於中美洲


對於伯利茲,估計很多人可能都是一頭霧水:沒聽說過啊!


說實話,這也正常。


一方面,伯利茲所在的中美洲地區,除了擁有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之外,大多數國家的存在感都不是很強,很少有人去特意地關注他們。


另一方面,伯利茲本身就是個小國,其國土面積只有不到2.3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0.5萬,在中美地峽上的幾個國家也體量偏小;

伯利茲在中美洲的位置也很隱蔽


而且他的位置也比較隱蔽,偏居於墨西哥尤坦卡半島南部的那個狹小水域洪都拉斯灣沿岸,即使是非常喜歡看中美洲地圖的我,也很容易將其忽略。


還有一點,伯利茲目前還是我國東南某島的所謂「邦交國」,跟我們的聯系也不太密切,所以就顯得更加默默無聞了。

伯利茲在整個北美洲的位置


但是,相信我!


當你仔細了解伯利茲之後就會發現,這個國家有意思的地方還真不少;


不信咱接着往下看:


第一,伯利茲的獨立時間,比中美洲地區大多數國家晚了差不多150年。

拉丁美洲各國獨立時間


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是伯利茲的宗主國不同;


我們都知道,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先後四次橫渡大西洋遠航,最後到達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今天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哥倫布雖然是意大利人,但當時支持他遠航的卻是西班牙,所以哥倫布在發現了今天的中美地峽和位於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島後,立刻宣布它們都是西班牙帝國的領土;

哥倫布四次遠航,最後陡到達了中美洲地區


地處中美地峽的伯利茲自然也沒能倖免,沒過多久,到16世紀初,就淪為了西班牙殖民地。


不過,與該地區其他絕大多數國家從15世紀初到19世紀初,這長達30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不同,伯利茲經歷過「易手」;


在西班牙占領伯利茲100多年後,也就是1638年,蘇格蘭海盜華萊士等一夥人也看中了這里,並迅速建立起據點,此後英國和西班牙開始圍繞這塊土地展開爭奪;


然而,面對彼時正強勢崛起的英國,已經逐漸衰落的西班牙難以抗衡,最終又經過長達150年的拉鋸,1786年,英國徹底掌控了伯利茲。


由此也造成了幾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1.相比周邊其他大多數國家,伯利茲的獨立時間晚了差不多150年;


19世紀初,彼時的歐洲局勢劇變,西班牙和葡萄牙拿破侖帝國占領,兩國位於拉丁美洲的遼闊殖民地紛紛掀起獨立運動,中美洲地區很多國家得以獨立;

1825年的中美洲形勢圖,伯利茲還是英國殖民地


比如伯利茲周邊的幾個國家,墨西哥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以及哥斯達黎加都獨立於1821年,後面五個國家獨立後,先是在1822年加入墨西哥,隨後又在1823年組成中美洲聯合省,並在1824年成立中美洲聯邦

中美洲聯邦與伯利茲


相比之下,同一時期的英國還是世界頭號強國,對伯利茲的掌控也很有力,一直到1981年,伯利茲才徹底擺脫其控制,真正獨立,比周邊大部分國家晚了150多年。


2.伯利茲的獨立過程也很有意思,作為宗主國的英國都同意了,其鄰國危地馬拉卻一直表示反對;


雖然整個中美洲地區歷史上都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危地馬拉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特殊的,一方面,1537年,西班牙在危地馬拉設置了總督府,管轄范圍涵蓋了巴拿馬之外的整個中美洲地區;

危地馬拉總督管轄范圍


另一方面,即使獨立後,中美洲原屬於危地馬拉總督管轄的五個國家,還組成了一個中美洲聯邦,其首都也位於危地馬拉城


所以對同在中美洲地區的伯利茲,危地馬拉也是有想法的,早在1821年,危地馬拉一獨立,就表示要繼承西班牙對伯利茲的主權;

獨立後的危地馬拉理想中的版圖,包括伯利茲


但英國顯然是不可能答應的,兩國經過長期談判於1859年簽訂《艾西內那-威克條約》,危地馬拉承認了英國對伯利茲的主權,條件是英國要幫忙修建一條從危地馬拉連通大西洋的鐵路。


不出意外的,英國食言了,雖然英國又在1863年提議用5萬英鎊購買伯利茲,結果再次食言;

英國統治時期伯利茲的鐵路線路


於是在1940年,危地馬拉以英國沒有完成允諾的條件為理由,宣布兩國1859年達成的協議無效,並在1945年將伯利茲劃入版圖;


到了1975年,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支持伯利茲獨立,英國迫於壓力也表示同意,這個時候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鄰國危地馬拉,居然站出來表示反對;


直到1981年,英國、伯利茲以及危地馬拉三國才達成協議,同意伯利茲獨立,但即使如此,危地馬拉也是到1991年才正式承認這一結果,並且至今兩國還存在着邊界問題,涉及的土地、海洋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伯利茲約50%的國土都被牽扯其中。

危地馬拉與伯利茲位置


3.伯利茲也是中美洲地區唯一一個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這一點也不難理解,畢竟從1638年到1981年,英國曾統治伯利茲長達350年之久,但即使如此,今天的伯利茲還是有近一半人使用西班牙語

1914年英國在加勒比海周邊地區的殖民地分布


第二,2022年,伯利茲人均GDP達6678美元,在中美洲7國中位列第三,排名相對靠前。


印象里的中美洲地區,除了巴拿馬之外,其他各國經濟都不算發達,截止2022年,七個國家裡巴拿馬和哥斯達黎加人均GDP最高,分別為1.6萬美元和1.3萬美元;


而伯利茲2022年GDP達到30億美元,人均也超過6600美元;

2022年北美洲各國人均GDP排名


這個水平怎麼說呢?


相比我所了解的絕大多數非洲國家,已經相當了不起了,在中美洲7個國家也能排到前三,挺不錯。


實際上個人覺得,在不少方面,伯利茲這個國家還是值得我們點贊的;


比如:


1.伯利茲非常重視教育,其全部財政支出中,教育方面占比可以達到25%左右,全國5-14歲的兒童都可以享受免費的義務教育;


此外,伯利茲的醫療衛生也比較給力,門診病人也能享受到免費的治療。


2.伯利茲的經濟以農業和林業為主,盛產紅木蘇木以及染料木等名貴木材,所以伐木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很高,但迄今為止,其全國森林覆蓋率依舊能達到70%左右;


可見伯利茲對森林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做得還是比較好的。

伯利茲森林覆蓋率非常高


3.伯利茲已探明石油儲量達到670萬桶,對這樣一個小國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但為了保護自然環境,伯利茲在2017年禁止對境內石油資源進行開發;


能做到這一點,也需要挺大的勇氣。


4.伯利茲的工業不發達,但卻能選擇自身比較擅長的行業;


比如啤酒飲料等,主要滿足國內消費;


用來出口的產品集中在製糖、糧食以及服裝等行業,伯利茲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比較適合種植甘蔗用來製糖,全國有1/3的土地屬於可耕地,糧食生產也有一定優勢;


至於服裝,本身屬於人力密集型產業,對技術要求不高,還能提供大量就業。

伯利茲大藍洞


此外,伯利茲旅遊資源豐富,比較出名的景點比如伯利茲藍洞,其直徑達到304米,水深145米,是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之一,更別說還有大量的瑪雅文明遺跡以及眾多得野生動物保護區,所以近些年也在努力發展旅遊業;

瑪雅文明遺跡


整體而言,伯利茲的產業布局很有重點和針對性,顯然也是上了心的。


我想,這也是伯利茲經濟發展不錯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其國內的貧富差距問題也比較嚴重,亟待解決。


第三,伯利茲首都貝爾莫藩人口只有約1.8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首都之一,並且還是因為一場颶風才遷過來的。


放眼全球,大多數國家,其首都幾乎都是國內最大的城市之一,比如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以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等等;


再比如伯利茲的另一個鄰國危地馬拉,其首都危地馬拉城,就是全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城市,人口高達301.5萬,占到全國1860萬總人口的1/6;


而伯利茲呢?

貝爾莫藩俯瞰圖


首都是貝爾莫藩,人口只有約1.8萬,相當全國40.5萬總人口的1/22,這個比例在一些人口大國還可以理解,但伯利茲全國人口並不多啊;


並且你可能想不到,貝爾莫藩的名字也起得相當「潦草」,英語叫「Belmopan」,實際上是伯利茲河Belize)及其支流莫潘河(Mopan)名字的組合;

貝爾莫藩與伯利茲河、莫藩河


不知道你們對貝爾莫藩這個伯利茲首都是什麼看法,反正我吧,是真有種它被趕鴨子上架的「草台班子」的感覺。


那麼,伯利茲就沒有大城市嗎?


還真有,而且人家就叫伯利茲城;


伯利茲城、伯利茲河、伯利茲,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一看就很有「郎才女貌」的感覺;

伯利茲城


更重要的是,伯利茲城人口也不少,達到7萬左右,占到伯利茲全國人口的1/6還多,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國工業中心、金融中心和最大的港口;


可以說,伯利茲城當首都,體量和實力上也沒問題。


那為啥伯利茲的國家與首都,不是這對「門當戶對」的組合呢?


實際上,在數十年前,伯利茲城還真是人家的首都,並且曾經當了數百年,而導致伯利茲把首都遷到貝爾莫藩的,居然是發生在1961年的一場颶風;


我們都知道,由於大氣環流洋流等因素的影響,赤道的南北兩側是全球颶風(台風)最多的區域,所以一些低緯度地區很容易受到颶風(台風)的影響,比如我國東南沿海以及東南亞地區等;

全球颶風(台風)路線分布


而伯利茲所在的加勒比海以及墨西哥灣沿岸,同樣也是颶風(台風)最喜歡登陸的地方之一。


1961年10月27日,颶風海蒂在加勒比海西南海域形成並迅速增強,隨後在牙買加以西海域進一步增強,達到五級颶風,最大持續風速高達每小時260公里,折算下來超過每秒70米;

加勒比海地區颶風路線


這是個什麼概念?


1.關於颶風強度,有一個非常出名的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劃分,將颶風劃分為五個級別;


曾經有人希望增加一個第六級,但該標準的創制人、美國氣象學家辛普森卻表示,如果颶風風速超過每小時249公里,只要在一棟建築上持續6秒,無論這棟建築有多堅固,都會造成足夠的破壞。

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劃分


2.估計有不少人還記得2018年的超強台風山竹,曾對我國南方各省和菲律賓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


而山竹的最大風速也才每秒65米。

台風山竹的相關報道


颶風海蒂達到最強後,雖然減弱成四級颶風,但10月31日,它從伯利茲城以南區域登陸後,還是對這座城市造成巨大破壞;


據資料顯示,海蒂登陸伯利茲成時,風速超過每小時240公里,颶風在附近海域掀起的風暴潮高達4.3米,部分沿海區域海浪高度相當於三層樓,狂風暴雨以及其引發的洪水,使得伯利茲城有三百餘人遇難,超過1.5萬人無家可歸;

伯利茲建築以木製結構居多


由於大部分建築都是木製結構,導致高達75%以上的房屋倒塌,彼時的英國總督府也被毀掉,整座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


在這種情況下,伯利茲不得不選擇遷都,將首都從沿海地區的伯利茲城,遷到內陸的貝爾莫藩。

伯利茲城與貝爾莫藩


1966年,伯利茲的新首都開工建設,最開始的名字叫貝爾;

1970年8月,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伯利茲將首府搬遷至此;

1972年,正式遷都;

1973年6月,新首都名字由貝爾改為貝爾莫藩(我就說吧,這個名字很「潦草」);

1981年,貝爾莫藩正式成為伯利茲獨立後的首都。


在我看來,伯利茲將首都遷到貝爾莫藩,確實是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有效爆發,理由有以下幾個:

伯利茲城直面大海


1.原首都位於沿海地區,一旦遇到颶風登陸,只有一道小型的防波堤和一片沼澤地當緩沖,近乎於直接面對;


相比之下,貝爾莫藩位於內陸地區,距離伯利茲城超過80公里,即使有颶風登陸,也會在陸地上得到相當程度的削弱。

與伯利茲城相比,貝爾莫藩更加深入內陸地區


2.貝爾莫藩的地形條件也更好,南邊靠着瑪雅山脈及其支脈科克斯科姆山,最高峰維多利亞峰海拔高達1121.97米,可以有效阻擋颶風;


而且貝爾莫藩的海拔也達到76米,遠高於沿海地區,再加上北邊挨着伯利茲最大的河流伯利茲河,也不用擔心洪水問題。

伯利茲的交通網絡,貝爾莫藩交通便利


3.從地理位置上看,貝爾莫藩位於伯利茲的中間區域,既有公路干線連通全國,也能通過伯利茲河實現通江達海,交通也相當便利。


而從遷都這件事上,我們也能看出伯利茲的眼光和執行力確實相當不錯,不管如何,給這個國家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