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養生秘笈——怡神定志保安康

2024年4月8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歲時百問》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氣因為節令期間「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這個時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四野清明。清明處在生氣旺盛、陰氣衰退的時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也是傳統節日

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彭偉介紹,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逐漸生發,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因此,清明節是養肝的好時機。保持肝氣調達通暢,氣血調和,各個髒腑的功能才得以正常運轉。清明時節養生當以養肝柔肝為主,兼顧健脾養胃。

清明起居養生

早睡早起,以順養肝氣,春為肝氣當令。春主生發,立春之後,人體內的肝氣逐漸旺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而陰氣相應逐漸消退。《內經》中也說「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此時節,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在起居方面,最好做到夜臥早起,順應人體內陽氣生發的規律。這里需要注意,此時的「夜臥」是相對冬季來說,晚上盡量10-11點入睡,晨起之後可以散散步,舒展身體。

清明飲食養生

清明時節雨量增多,空氣濕度大,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清補,以養肝柔肝為主,兼顧健脾和胃祛濕,可以適當多進食補肝、養肝血、行氣之品,如:枸杞、花生、韭菜、芹菜、菠菜、綠豆芽、桑椹、柴胡、當歸白芍佛手等。同時適當進食能健脾利濕的藥材或食物,如:山藥、薏苡仁白扁豆、陳皮、茯苓白術猴頭菇等。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煎炸油膩、寒涼生冷、容易過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清明情志養生

清明節是踏青掃墓、追思先人的祭祀節日。我們對親人寄託哀思時,適度的宣洩有利於排解悲傷情緒,抒發肝氣,開闊心境,但悲傷、抑鬱的情緒不宜持續得過久。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

清明和緩運動

在春風和煦的日子裡,健走、慢跑等相對安靜的運動更適合剛剛從寒冬走過來的我們。且走且跑且停,時快時慢,這種走走停停、快慢相間的健走或慢跑可以穩定情緒,消除疲勞,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的保健作用。也可以在太陽升起後外出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等舒緩的運動,以疏肝行氣活血,通暢經絡,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

清明養生穴位

清明節期間,容易出現肝鬱、氣郁、胸悶等情況,對此養生穴位按摩推薦膻中穴,《黃帝內經》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按揉膻中穴可以緩解氣郁,寬胸定志、活血通絡、舒暢心胸等功能,可調全身氣機。

取穴方法:膻中穴位於人體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揉方法:以一手中指或食指,用適中力度按揉膻中5-10分鍾,按揉不要太過用力,以自我感覺舒適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