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大名面

2024年4月12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來源:小馬食途

免責聲明: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文章內容不代表平台觀點。

俗話說:不吃麵食,枉來山西。山西面勁道順滑入口,滿滿的都是滿足,滿滿的都是幸福感。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山西的十大特色麵食。

1.刀削麵,山西有麵食之鄉,麵食之根之稱,麵食種類繁多,這其中要數山西大同的刀削麵最為有名,可謂之「麵食之王」,削出來的面條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等特點。

山西刀削麵與北京炸醬面、河南燴面、湖北熱乾麵、四川擔擔面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麵食。刀削麵更是山西人日常離不開的麵食之一,因其做法獨特,別具風味,馳名中外。

刀削麵全憑刀削,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可炒可燴、打鹵、蓋澆、干拌等吃法多樣,深受愛面人士的歡迎。

2.剪刀面山西麵食小吃之一,剪刀不僅可以剪布剪紙,還可以作為廚房工具用來剪面。剪刀面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得名,又因剪出的面條形似魚形,亦叫剪魚子剪刀魚魚等。其製法據說起源於隋朝末年。

古語有雲:「剪刀面有此夫妻相助之情、知己謀業之誼,加之太原人嗜面,又有剪刀之利。」為剪刀面的世代相襲提供了基礎,故此太原傳承才能夠立千年不衰。

太原古稱並州,所產剪刀稱為「並州剪刀」,簡稱「並刀」,據說晉代時已名揚天下,唐代盧綸在《難綰刀子歌》中贊道:「並州難綰竟何人,每成此物如有神」。現太原市內街道中還有大小剪子古巷,名顯昔日的風華遺韻。


3.揪片,又稱掐疙瘩、揪面片,也是晉中家家愛吃的農家面。

當地人講究在婚嫁時男女雙方在啟程前必吃的面,名謂"歲數掐疙瘩"。結婚時的年齡為多少就吃多少片。這里揪片的"片"是指揪下來的方面片,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後擀成圓形,切開對折,然後根據歲數先切成大片,再將大片用手分別揪成小片入沸水鍋內,撈出後約半飯碗,吃此飯寓意歲歲平安。揪片以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工藝,在麵食中獨樹一幟,流行晉中,流行北方,乃至馳名中外。

揪片操作簡單,面片很容易入味,食之舒暢,口感勁道爽滑,便於入口,容易消化,尤其適合於家裡的小孩和老人。


4.河撈面,又換作餄絡面,古老的麵食的一種,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多見於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間和陝北流水席中最流行。

在不同的地方,河撈面的名稱有些不大一樣,有叫河撈面,有叫床子面,還有叫餄餎面的,還有叫壓河撈或叫軋河撈的。河撈面比剔尖硬,比刀削麵要軟,滑溜柔軟,勁道有口感,筷子還不易夾斷。河撈面結構緊密、粗細均勻、長度適宜、筋柔利口。是北方民間辦宴席不可或缺的麵食。

做河撈面需要用到一個關鍵性的工具「河撈床子」,老傳統有木製的,鐵制的,現在有便攜式手擰的和全電動壓面機。關鍵在於揉面,揉好的面團,還要三揉三紮,青石水和面口感最好。


5.手擀麵,因用擀麵杖擀出的大面片,再切成的面條,所以稱之為「手擀麵」。面條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擀、抻、切、削、揪、壓、搓、撥、捻、剔、拉、抿、漏等。

據說面條源於漢代,是大眾的重要主食之一,深受人們喜愛。不管面條的品種有多豐富,手擀麵在咱老百姓的生活中一直都是主要麵食。


6.刀撥面,山西面技中的又一絕。撥面用的刀是特製的大刀,長約60厘米,兩端都有手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線,不能「鼓肚」。每把刀約5斤重。用這種刀撥出的面十分整齊,粗細一致,刀切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長約半米。

1964年山西省技術比武會上,新道街麵食館的胡乃花師傅,每分鍾可撥106刀,出面條630根,10斤以上的面團瞬間撥完,條條散離,無一不粘連。速度快似閃電,令圍觀者眼花繚亂,無不贊揚,有人他為「山西第一撥面手」。


7.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八股面、八姑面等,發源於山西運城、晉中等地,流行於晉、蒙、陝、冀等地的一種傳統麵食。剔尖的製作方便快捷,口感爽滑筋道,容易消化,因而廣受大眾青睞,是山西麵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

剔尖兩端細長,中間部分稍寬厚,白細光滑,軟而有筋,澆上澆頭,再配以調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可以用白面、高粱面(還有加榆皮面的)、雜糧面紅面等製作。

據說有一名高手,利用特製撥板、鐵筷剔出的紅面剔撥股,粗細只有0.5厘米左右,半個小時即可供十幾個年輕後生同時進餐。剔尖技藝之高,速度之快,叫人稱快。白面剔尖,更是晉中部家庭婦女的拿手好戲,比紅面剔尖速度更快,變化更大,更受家庭青睞。

8.山西貓耳朵,又稱疙坨,麻食,山西人家的日常主食之一,做法的高下,調味的好壞,就很難有一定的標准。

貓耳朵的面要偏軟一點,切成大拇指粗的條子,再搓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轉,便被捲成像貓耳朵一樣。在開水裡煮熟它,撈起來再配調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湯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

配料各隨其便,一般人家愛用韭菜肉絲和蝦米,就很夠味,講究的用蝦仁、蟹肉、冬菇、火腿,隨心所欲,食材沒有止境。

在咱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多作為早餐和小吃食用,貓耳朵的吃法有好幾種,如燴、炒、拌,撈、湯、干拌等。

9.抿尖,晉語區常見的家庭麵食,山西中部家庭日常吃的一種麵食,晉語稱為抿圪抖兒、抿節等。抿尖的抿字表示此種麵食的製作手法,尖則是指此種麵食出鍋後的形狀,一節一節的。

山西民間有謎語:「疤女子朝天起,小後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鬧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抿尖的製作過程。作為山西傳統麵食的一種,抿尖的口感、營養都要好過其他的麵食,易於入口且很容易消化,可作為傑出的山西傳統麵食的代表之一。

10.牛肉丸子面山西臨汾小吃,牛肉丸子面可用一個字概括「爽」,用兩個字概括是「香辣」。有丸子的香,還有秘制的湯,很辣很爽,吃起來大汗淋漓,盡管是在夏天,吃的人也有很多。滿滿一大碗面條上漂着紅紅的辣椒油,光看着就很食慾感、溜圓的牛肉丸子伴着碧綠的香菜末,純朴簡單的美味,令人酣暢淋漓。

很多山西臨汾人從外地回來,第一時間就來吃這碗紅彤彤的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湯口很香,吃着很爽,適合喜歡吃辣的人。

山西麵食真的太多了,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花樣百出,口味豐富,對於山西人而言,可謂是一日不吃麵如隔三秋,三秋不吃麵恍如隔世。

以上就是山西比較有代表性的十款名面,你比較喜歡哪一款呢?覺得還不錯的話,點贊加關注,這里還有更多不一樣的美味,別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