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滅亡後,東周還持續了500多年,為何周王室沒人能一統天下?

2024年4月18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春秋戰國,群雄逐鹿中原,周王室卻日漸式微。周天子手握九鼎,號令天下,為何在諸侯崛起之時,卻無力回天?是運籌帷幄的人才凋零,還是時勢造英雄?周王室的衰落,是否早有徵兆?東周500年,周室沒落的背後,又隱藏着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同探尋歷史的迷霧,揭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

一、周王室的式微

西周末年,周王朝的統治已然風雨飄搖。當年武王伐紂,建立周朝之時,誰能想到數百年後竟是這般景象?周幽王荒淫無道,寵信妖妃褒姒,廢黜太子,激怒申侯,終釀成"驪山之難"。犬戎聯合申國攻入鎬京幽王被殺,太子被俘,西周覆滅。

平王即位後,為避犬戎之患,決定東遷洛邑。這一舉動史稱"平王東遷",標志着東周時代的開始。然而,東遷之後,周王室的統治力量大大削弱。諸侯國紛紛僭越王權,不再朝貢周天子。晉文公在踐土會盟中尊王攘夷,樹立霸主地位。楚莊王更是稱王稱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

周王室的領土也在諸侯的蠶食下日漸縮小。據史料記載,平王東遷時,周室尚有千里之地。到了戰國時期,周王室的領土已經縮小到只有洛陽附近的七百里見方。周王室的國力衰微到了極點,完全無力與諸侯抗衡。

周王室內部也是爭權奪利,矛盾重重。據《史記》記載,周安王去世後,太子王子班與王子頹爭奪王位,雙方各有擁護者。爭斗持續多年,周室內亂不斷。到了周赧王時期,七國爭雄已近尾聲,周王室更是風雨飄搖。赧王為籌措軍費,竟向列國借貸,最後因無力償還而躲到高台之上。周王室的威望掃地,淪為諸侯的玩物。

周王室的式微,固然有諸侯僭越的外部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腐朽沒落。周王室固步自封,不思變革圖強,在大變革的時代潮流中漸漸落伍。周天子仍然恪守分封制度,大量分封土地給同姓諸侯,導致領土銳減,國力衰竭。周王室還堅持世卿世祿制,用人唯親,任人唯賢的觀念根本沒有。在變法圖強的諸侯面前,周王室如何不被淘汰?

周王室的衰落,其實早在西周時期就埋下了禍根。周公制禮作樂,建立宗法制度,為西周的統治奠定了基礎。然而到了幽王時期,周室已經腐朽不堪。幽王寵信妖妃,荒淫無度,激起了諸侯的不滿。申侯更是聯合犬戎攻入鎬京,周室遭此重創後一蹶不振。東周建立後,周王室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諸侯爭霸,王室越來越邊緣化,最終淪為秦國的俎上之肉,被徹底取代。

周王室的沒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幽王荒淫,到平王東遷,再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周王室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式微。周王室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終被時代淘汰。五百年的東周,周天子雖仍高高在上,但早已江河日下,英雄輩出的諸侯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周王室的衰落,早已註定,五百年的延續,不過是迴光返照,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悲涼的一筆。

二、時勢造英雄

春秋戰國,群雄逐鹿中原,英雄輩出,這是一個時勢造就英雄的時代。當時的諸侯國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進行變法圖強,培養人才。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周王室卻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最終被時代淘汰。

春秋時期,爭霸戰爭此起彼伏。據《左傳》記載,齊桓公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聯合魯、宋、陳、衛等國,打敗了南夷楚國桓公又率兵北上,擊敗山戎,迫使燕、胡稱臣納貢。齊桓公的"春秋五霸"之首美名由此而來。其後,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先後崛起,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這些霸主無不是勵精圖治,注重變法創新。

戰國時期,形勢更加嚴峻。據司馬遷《史記》記載,當時七國爭雄,形成了"三晉三秦三楚"的格局。魏文侯實行"削藩",將原來分封的貴族領地收歸國有。商鞅在秦國變法,廢除分封制,推行縣制,獎勵耕戰。吳起在楚國變法,整頓吏治,改革軍制。這些變法圖強的舉措,無不彰顯着諸侯國的危機意識和進取精神。

與此同時,諸侯國還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春秋時期,晏嬰叔向等人先後執掌齊國政權。戰國時期,蘇秦張儀縱橫家活躍於各國之間,左右逢源。這些人才的崛起,既得益於諸侯國求賢若渴的環境,也反映出變革時代對人才的渴求。

反觀周王室,卻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王室仍然恪守分封制度,大量分封土地給同姓諸侯,導致領土銳減,國力衰竭。周王室還堅持世卿世祿制,用人唯親,任人唯賢的觀念根本沒有。在變法圖強的諸侯面前,周王室如何不被淘汰?

周王室不僅不思進取,還腐朽墮落。據《左傳》記載,周厲王殘暴無道,為所欲為,激起了國人的反抗。周王被逐出王城,流亡在外十多年。周王室的威信掃地,諸侯也乘機僭越王權。據《國語》記載,楚莊王稱王稱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晉文公在踐土會盟中尊王攘夷,樹立霸主地位。周王室的統治力量進一步削弱。

周王室的衰落,固然有諸侯僭越的外部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腐朽沒落。周王室固步自封,不思變革圖強,在大變革的時代潮流中漸漸落伍。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周王室的領地被徹底兼並,周赧王被廢黜。周王朝就此覆滅,成為歷史的塵埃。

春秋戰國的歷史大潮中,英雄輩出,豪傑並起。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霸主,魏文侯、商鞅、吳起等變法家,蘇秦、張儀等縱橫家,無不是順應時勢,勇於變革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崛起,既是時勢造就,也是自身的努力奮斗。反觀周王室,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最終被時代淘汰。這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

三、周室的困境

周王室的衰落,固然有諸侯僭越的外部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腐朽沒落。周王室固步自封,不思變革圖強,在大變革的時代潮流中漸漸落伍。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王室仍然恪守分封制度,大量分封土地給同姓諸侯,導致領土銳減,國力衰竭。周王室還堅持世卿世祿制,用人唯親,任人唯賢的觀念根本沒有。在變法圖強的諸侯面前,周王室如何不被淘汰?

周王室的保守思想,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顯露端倪。據《左傳》記載,魯國三桓專權,篡奪了魯君的權力。三桓之首的季氏家族更是僭越王權,大興土木,修建了堪比王宮的家宅。面對如此僭越之舉,周天子非但沒有懲戒,反而賜予季氏黃鍾和赤傘等王者之禮。周王室的威信掃地,諸侯也愈發肆無忌憚。

到了戰國時期,周王室的困境更加嚴峻。據《戰國策》記載,魏文侯曾派使者質問周王室:"周室衰微,諸侯相攻伐,周天子坐而觀之,不思興師問罪,何也?"周天子的回答令人啞然失笑:"寡人不敢與諸侯爭強。"周王室已經自甘墮落,毫無鬥志可言。

除了保守固執,周王室還存在嚴重的內亂問題。據《史記》記載,周安王去世後,太子王子班與王子頹爭奪王位,雙方各有擁護者。爭斗持續多年,周室內亂不斷。到了周赧王時期,七國爭雄已近尾聲,周王室更是風雨飄搖。赧王為籌措軍費,竟向列國借貸,最後因無力償還而躲到高台之上。周王室的威望掃地,淪為諸侯的玩物。

周王室的困境,還與其國力衰竭密不可分。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周赧王時期,周室疆域僅存洛陽附近的千里之地。這點零星土地,連秦國的一個郡都比不上。周王室的賦稅收入豈能與列國相提並論?沒有雄厚的財力,周王室又如何能組織軍隊,平定諸侯?

除了內憂,周王室還面臨着外患的威脅。春秋時期,犬戎屢次侵擾周王畿,給周室帶來巨大的創傷。據《國語》記載,犬戎聯合申國攻入鎬京,周幽王被殺,太子被俘,西周就此覆滅。平王東遷後,犬戎之患仍未消除。據《左傳》記載,犬戎又攻入成周周襄王被迫遷都。頻繁的犬戎之亂,讓周王室疲於奔命,無力西顧。

周王室的困境,是內憂外患交織的結果。保守固執,不思進取,導致周室在變革的潮流中漸漸落伍。內亂頻仍,爭權奪利,讓周室元氣大傷。國力衰竭,軍費告罄,使得周王室無力平定諸侯。犬戎之患,頻繁侵擾,更讓周室腹背受敵。種種困境交織,周王室風雨飄搖,最終走向覆滅。

四、周室的覆滅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雄,七國並起。據《史記》記載,當時七國爭雄,形成了"三晉、三秦、三楚"的格局。魏文侯實行"削藩",將原來分封的貴族領地收歸國有。商鞅在秦國變法,廢除分封制,推行縣制,獎勵耕戰。吳起在楚國變法,整頓吏治,改革軍制。這些變法圖強的舉措,無不彰顯着諸侯國的進取之心。

反觀周王室,卻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王室仍然恪守分封制度,大量分封土地給同姓諸侯,導致領土銳減,國力衰竭。周王室還堅持世卿世祿制,用人唯親,任人唯賢的觀念根本沒有。在變法圖強的諸侯面前,周王室如何不被淘汰?

隨着戰國時代的深入,列國並起,周室日漸孤立。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王二十年,秦國已經兼並了周王室的大部分領土。周赧王被迫臣服,成為了秦國的附庸。周王室的統治名存實亡,只能依附於秦國苟延殘喘。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被秦國所俘,東周就此終結。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令將周王室的九鼎運往咸陽,徹底廢黜周天子。周王朝就此覆滅,成為歷史的塵埃。

周王朝的覆滅,標志着封建制度的終結。據《資治通鑒》記載,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這是一次偉大的制度變革,開創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周王朝雖然滅亡,但其文化遺產卻深深影響着後世。

周王朝的滅亡,還標志着華夏一統的時代來臨。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了空前強大的中央集權帝國。從此,中國進入了大一統的時代。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修築長城,開鑿靈渠。這些舉措,無不彰顯着中央集權制度的優越性。

周王朝的覆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變法圖強,人才輩出,思想百家爭鳴。這是一個劇變的時代,周王室卻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最終被時代淘汰。周王朝雖然滅亡,但其文化遺產卻深深影響着後世。從某種意義上說,周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周王朝是中華文明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