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吃的沒有扔的多,毛主席批示:請外國人,‘四菜一湯’就可以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古人常說:民以食為天。咱們中國人在飲食方面一直非常講究,於是才誕生了“八大菜系”和難以計數的地方名菜。

每逢年關、節假日,或者別的重要日子,中國人往往喜歡舉辦一場宴會,和親朋友們歡聚一堂,一邊品嘗美味,一邊聯絡感。

在眾多的宴會當中,國宴無疑是最高等級的盛會,因為它招待的對象都是國內外的大員、要員。尤其是外交場合上的國宴,其制作水平,還代表著一個國傢的文化軟實力。

中國人好客,同時也好面子。但是你知道嗎,咱們中國的國宴標準,卻隻有“四菜一湯”,甚至是“三菜一湯”。國務院給每位外賓定下的夥食標準,最高不超過80元人民幣。

假如僅以的主菜的數量和材料費來算,其實連現在普通傢庭“春節傢宴”的水平都不如。據說這個規定,還是毛主席在六十年代定下的。

舉辦國宴本來是一件盛事,尤其是在招待外賓裡,本來可以讓外國友人見識一下我們大國上邦、美食天堂的文化,正好揚我國威,為什麼毛主席要提出這種嚴格的要求呢?

一、毛主席批示:“請外國人,‘四菜一湯’就可以”

一九四九年十月舉行“開國第一宴”時,宴會的菜單上主菜本來有八菜一湯,它們分別是:紅扒鴨、紅燒魚翅、幹燜大蝦、燒四寶、燒雞塊、紅燒鯉魚、紅燒獅子頭、鮮蘑菜心和燕菜湯,外加八道以葷菜為主的冷盤。

這八葷八素外加一道湯菜,就構成了國宴最初的標準。但是沒過多久,中央領導就發現舉辦一次這樣的宴會,實在太浪費了。

以“開國第一宴”為例, 一次五千人參加,那得花掉人民多少錢?因此在上個世紀六十代,毛主席就在一次談話中提到:

現在的宴會規格太高,吃掉的還沒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費了國傢的物資。千篇一律都上燕窩魚翅,花錢多,而且又不實惠,有些東西外國人根本就不吃。我們請外國人,我看有‘四菜一湯’就可以了。

為什麼是“四菜一湯”,而不是“五菜一湯”或者“兩菜一湯”呢?其實“四菜一湯”這個公務宴會標準,是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那兒傳下來的。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農民出身的皇帝。他年輕的時候因為傢鄉鬧饑荒,種田活不下去還討過飯,當過和尚,最後參加了農民起義推翻了元朝才當了皇帝。

朱元璋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國傢因為打了很多年的仗,非常貧窮。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吃不飽飯。可是朝裡的官員們卻整天大魚大肉,吃得腦滿腸肥。

有一次馬皇後過生日,朱元璋就舉辦了一場宴會,請朝中的官員們都來參加。在這個生日宴上,一共就隻有四道菜

第一道是紅燒蘿卜,第二道是炒韭菜,第三道和第四道全是青菜,最後還上了一碗小蔥豆腐湯。燒蘿卜的喻意,出自一句民間諺語:“蘿卜上市,太醫關門。”

中醫認為冬天的蘿卜能治很多疾病,因此朱元璋希望大明的官員上街能和蘿卜上市一樣,解決民間的疾苦。

至於炒韭菜,朱元璋說:小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定人心。韭菜生命力壯強,“割了一茬又一茬”。

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官員們好好愛護百姓,讓百姓們得以順利地生息、繁衍,讓大明國祚永存。不過“韭菜”後來就不是什麼好話了,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再說回第三、四道菜,兩大碗青菜,這個象征什麼呢?朱元璋說,“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喜洋洋”。當大明朝的官,一定要當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清官。

蔥花豆腐湯的寓意也簡單,現在民間還老說“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當官要為民作主,要解決民間的疾苦。

同時還要愛護人民,讓老百姓得到將息,子子生生代代地繁衍下去。而當官的人自己,則應當一身氣正、兩袖清風。後來朱元璋就規定,官員請客隻能“四菜一湯”,違反的都要嚴罰。

清朝中晚期以前,皇室比較浪費。不過那時候朝廷辦“千叟宴”,還會讓官員自己先上交“夥食費”(活的牛和羊)才能吃席。後來內庫緊張了,也開始搞“四菜一湯”,提倡節約。

中國共產黨的公務餐,也有“四菜一湯”的老傳統。早在一九四一年抗日戰爭時期,淮北、淮南的抗日根據地都相繼發佈過厲行節約的通知,招待客人隻許有四個菜,不許用煙和酒。

一九四九年,毛主席進北京以後,有一天晚上廚房給他加餐送了四菜一湯,他還生氣了。毛主席說:

碗裡有了飯,不能隻往自己嘴裡扒拉,市民的糧食早就被國民黨搶光了,他們不少人在餓著肚子。再這下吃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們餐桌上的飯菜就會擺滿。到時候,我們把‘為人民服務’喊得越響,人民群眾越恨我們。

工作人員回復毛主席說,這是破例,隻是為了慶祝中央機關喬遷之喜,毛主席說:

想做脫離人民群眾的事情,什麼時候都找得到借口!

很顯然,毛主席要求國宴的標準定為“四菜一湯”,是為了廉政建設的需要。再加上那時候國內老百姓的生活條件還很苦,的確不應該為了招待外國客人“打腫臉充胖子”。

二、國宴相關知識

雖然說中國人老愛說自己有八大菜系,幾百上千種地方名菜,多麼多麼的美味,還有外國人來了中國就被美食迷住走不掉了,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外國人都能接受中國的飲食的。

中國八大菜系當中,最受歡迎的是川菜、湘菜這種重辣重油的菜,其次是重咸、重油的魯菜,但是國宴偏偏選了個人氣最低的淮揚菜,其實就是為了照顧外賓們的口胃。

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國傢的人民,並不喜歡吃辣椒,也吃不了那麼油、那麼咸,還有人不喜歡吃蔥花、芫荽這種香菜。

我們覺得鮑參肚翅是上品,可是外賓們不見得有同樣的看法。就像中國人喜歡吃外表黑黢黢但美味的皮蛋,但是外國人看了就嚇得一哆嗦。

還有一些因為文化信仰不同,不吃豬肉,不吃這個,不吃那個。我們辛辛苦苦弄上一大桌子,花了不少錢,最後他們不吃就隻有全倒掉了。

毛主席提出要搞“四菜一湯”後,周總理馬上就下達命令在公務系統招待客人,包括國宴招待外賓,一律用中餐“四菜一湯”、西餐“二菜一湯”,頂多不超“三菜一湯”為標準。

毛主席說最初的國宴浪費,除了是因為飲食標準定得過高,食材選擇上過於奢侈外,也和宴請的人數多有關。

當時一旦有外國元首來訪,外交部就要向所有駐華領事館下發請柬,讓大傢帶著隨從一起來赴宴。

到了宴會上,中國的領導人又要按照“傳統”,一張桌子一張桌子去敬酒,或者接受別人的敬酒。一次國宴就算最重要的大人物隻坐了十幾、二十桌,那敬酒的人也受不了啊。

於是周總理又改了規矩,後面再有外國元首來,就隻請那個到訪國傢的外交人員,不再請駐華各國領事們了。這樣既節約了大量的宴會開支,又可以讓官員們少飲酒。

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再到二十一世紀初,經過幾輪改革後,如今我們接待外賓的國宴一般就接待三十多人,最多不過五十人。

除了接待外賓的國宴,國慶的國宴規模還是比較大的。比如前幾年的“國慶宴”,參加的總人數達到了四千人。

但是因為算是普通宴會,所以每人的用餐標準隻有三十至四十元。用餐的時間也就一小時多一點點,時間和金錢都得到了大幅的節省。

另外,最初國宴上是有白酒的,那就是名氣很響的茅臺。據說後來有一次,一個外賓的司機因為喝了酒開車出了事故,從此以後國宴上就不許用白酒了,隻許上度數低的葡萄酒。

結語

從毛主席說請外國人可以“四菜一湯”,到二〇〇八年改國宴為“三菜一湯”,我們國宴的主菜數量一直在減少,餐費也一直控制得很低,但是國宴菜的口碑卻維持得相當好。

據說國宴菜分成了“堂菜”和“臺菜”兩種,人民大會堂的師傅炒出來的叫“堂菜”,“釣魚臺”國賓館的師傅炒出來的叫“臺菜”,兩邊都出過不少名菜。

“堂菜”裡最有名的就是“開水白菜”和“獅子頭”吧,現在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去吃過,“臺菜”的代表作是“佛跳墻”。

“開水白菜”就是把雞、鴨、豬的肉和豬關來“吊清湯”,再澆到蒸熟的大白菜梆子上,紅燒獅子頭就是一個巨大的肉丸子,裡面可以放一點荸薺,咬起來脆甜脆甜的。

至於“佛跳墻”用到的那些珍貴的食材,現在也不算珍貴了,老百姓也可以在自己傢裡做國宴菜。懶的人想吃,網上還有現成的賣。

一個人的肚皮能有多大呢?一餐飯不吃山珍海味,就是尋常的白菜、豬肉,也可以做到很美味。有首歌是這麼唱的:勤儉是咱們的傳傢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公務招待適當地控制花銷,杜絕浪費,既有利於國傢的廉政建設,也有利於赴宴者的身體健康。

  • 參考資料:
  1. 《公務宴請中“四菜一湯”規定回眸》,作者:王剛,《秘書工作》,2020.11.10;
  2. 《“四菜一湯”的由來》,作者:劉誼人、劉洪宇,《建築工人》,2019.07.15;
  3. 《揭秘“國宴”:從“四菜一湯”到“三菜一湯”》,作者:王建柱,《解放日報》,2014.10.03;
  4. 《工作人員憶毛澤東的指示:批評開國第一宴浪費》,作者:吳德廣,《民主與法制時報》,2013.03.14;
  5. 《建國初不滿外事活動浪費 毛澤東提倡減少國宴吃喝》,作者:沈同,《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