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鐵飯碗,今已消失或名存實亡的9大單位,干過的都老了

2024年5月5日 3点热度 0人点赞

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時代不同,社會的要求也不同,特別是技術的革新,使得很多職業已消失不見或逐步沒落。

而國家多年來也一直進行機構改革,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國務院先後對機構改革了9次之多,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

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中,各地都在縮減機構,將相關職能的機構合並其他單位。尤其是縣級以下部門,更是將存在數十年的「鐵飯碗」合並或削減,使得很多單位要麼消失不見、要麼名存實亡。

下面這9個單位無不是40年前的「鐵飯碗」,讓人對此羨慕紛紛,干過的都老了!

1、郵電局

在40年前,郵電局是人們最常光顧的單位,畢竟人們定期會通過郵電局寄送包裹、信件。在那個互聯網還沒誕生的年代,一封封信件傳遞了遠方親人溫暖的關懷和問候。

每當看到穿着綠色制服的郵遞員,人們就會十分高興,畢竟他們的到來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歡樂。

當然,郵遞員不僅是傳遞信件,他們也會騎着自行車將報紙送到各大村莊,讓信息不通暢的鄉親們,通過報紙掌握國家最新的信息動態。

但隨着社會發展,國家早在多年前就已開展「寬帶下鄉」、「快遞下鄉」活動。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交流通信更是十分簡單方便。

因此,如今的郵電局也已和人們疏遠。

2、計生辦

在80年代時,我國執行了計劃生育的國策,隨後計生辦在各大鄉鎮、街道設立起來。計生辦工作人員時不時出走各地,入村宣傳優生優育的計生政策,一旦發現有人家超生就會採取處置辦法。

可以說,在那個年代,老百姓最害怕的就是計生工作人員,畢竟農村「多子多福」的觀念比較重,很多人都會偷生、超生,如果被計生辦知曉就會被罰款。

可以說,計生辦曾為中國控制人口增長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隨着2016年「二孩政策」放開,計生辦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其職能被弱化,如今已合並到衛生健康部門。

3、國營製片廠

早在民國之時,我國就已拍攝了多部優秀影片,還獲得了國際大獎。新中國後,電影事業繼續輝煌,文藝電影、主旋律電影成為當時百姓們難忘的記憶。

對70後、80後朋友來說,他們從小最期待的就是電影放映員能夠下鄉慰問,這樣就可看上喜歡的影片。

在當時,電影放映員十分辛苦,他們需要背着沉重的放映盤、放映機以及幕布。也正因此,放映員備受人們尊崇,百姓們都會送上吃的喝的招待。

放映員正常會播放2部片子,第一部是戲劇類或故事類片子,主要是照顧老年人;第二部是武打片或戰爭片。

而電影放映員的背後是一個個國營製片廠,這些國營製片廠拍攝了很多影片,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

不過如今,國營製片廠已陸續倒閉,而放映員也早就在80年代後丟了崗位,如今干過的人多半已經老了。

4、客運站

在過去,汽車客運站可謂是十分重要,它們是人們外出的主要樞紐,大家不管是出去打工還是探親,都會前往客運站購票乘車。

80年代時,大巴車運行速度比較慢,大家往往需要坐上一天的車程才能抵達目的地,可也正是這些大巴車,才讓人們得以有機會去往發達城市。

除了大巴車外,公交車也是人們常用的交通工具。記得那時候,售票員挨個收取車票,在大家 看來這份工作簡單輕松,讓人十分羨慕。

不過,如今高鐵、火車、飛機已愈發普及,私家車也已人手一輛,客運站的地位大大削弱。筆者所在的縣城,客運站售票大廳被改為中餐廳,隔壁縣城的客運站被改為超市,市區的3個客運站只保留一個,其他均以倒閉結尾。

至於公交車售票員,早就消失不見,畢竟現在都是無人售票,手機掃碼就可付款。

5、質監局

在過去很長時間里,質量技術監督局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門,也是一個執法部門,手中權力比較大,可以對當地的質量問題進行執法管理。

而為了保證對商品質量的監督,質監局當時屬於管理部門,可見其執法力度有多大。因此,當時做小買賣的最怕質監局工作人員上門,生怕查出了什麼。

不過,在機構改革中,質監局 被合並到市場監督管理局中,至於為何,還因兩個部門職能重合比較多,執法出警容易鬧出分歧,進而被合並到市監局中,方便更好的進行質量監督管理。

不過合並後的市監局,不再具備獨立行,也沒有發號施令的權力,因而其職能大大削弱。

6、檔案局

檔案局作為負責檔案工作的行政部門,不同地區的檔案局性質各不相同,有些屬參公單位,有的屬事業單位,其工作人員享受的待遇自然有所不同。

檔案局的主要職責是編纂、收集當地檔案, 也包括負責地方志編纂、工作年鑒編纂等,或對 其他單位檔案工作指導、督查等。

然而,在新一輪的變革中,檔案局這個行政管理部門被劃到 各級黨委辦公室,不再具有獨立行,原先的檔案局只保留檔案館功能,也就是存放檔案。

因此,現如今的檔案局已由各級黨辦管理,影響已微乎其微,甚至是可有可無。

7、離退局

在部分地區也被稱為「老幹部局」,意思是管理退休老幹部的生活和服務,如可以組織老幹部進行學習以及參加各項活動,告知其各地經濟發展情況,或徵求他們 的建議或意見。

當然,離退局只是負責領導幹部的退休工作,如在縣級,只會負責縣處級以上的離休幹部管理服務。

在機構改革中,雖然離退局 這個牌子並沒有被取消,但已劃歸為組織部旗下的一個科室,其職能自然是大大削弱,且和組織部同屬於一套人馬。

而組織部本身就是負責管理幹部的部門,由其管理 離退休幹部,或許老幹部的待遇和服務會更好一些。

8、糧管所

在那個糧食緊缺的時代,糧管所承擔着調配糧食、儲備糧食 的重任,保障各地百姓們的基本生活。在計劃經濟年代,人們會將家裡的糧食換成糧票,以滿足飲食需求。

在40年前,糧管所的工作人員可謂是讓人羨慕和尊敬,百姓們還編了個順口溜:「窮銀行,富糧站,油頭滑腦食品站……」可以 毫不夸張的說,糧站的人就像個「土皇帝」。

畢竟在那個年代是需要繳納公糧的,至於村民們上交的公糧是否過關、質量是否說得過去,都是由糧站工作人員說了算。

可能只要和糧站工作人員打好關系,就算上交的公糧差一些,也會通過。但如果沒有打好關系,只要糧食品質不太好,或糧食中有雜質,就會被打回。

記得我二大爺,拉驢車走了30里路好不容易將曬了幾天的稻穀拉到糧站,糧站的人看了一眼就說稻穀不合格,水分超標、雜質太多,沒辦法二大爺又只能拉回家晾曬稻穀,之後才收了回去。

也正因此,當時糧管所的人員十分威風,村民們都會去巴結,希望對方在繳納公糧時不刁難自己。

不過,早在2006年公糧就已被取消,而我國糧食產量年年增加,早已滿足14億人口的食用需求,因此糧管所也已退出歷史舞台。

9、供銷社

在計劃經濟年代,每個鄉鎮都會有一個供銷社,大家日常購買東西都是在供銷社買到的,基本上日常生活用品在這里都能買到。

而因當時百姓們只能去供銷社買東西,這就使得供銷社的售貨員十分牛氣,畢竟一旦惹了對方不高興,根本買不到什麼東西。

在當時,就算是買上一斤白糖,也需要有票才行,不然的話就得找熟人,百姓們怎麼能不巴結呢?

不過自80年代開始,供銷社就已開始走下神壇,超市普及後供銷社更是沒有經營的必要。雖然近年來,部分地區再次舉起了供銷社的牌子,但這些已基本是個人經營,且賣的主要是農藥、化肥。

能夠在以上9個單位上班的人,40年前要多神氣有多神氣,但如今他們卻已走下神壇。而改革開放之後,農村人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再也不用擔心別人的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