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宮頸癌患者重圓“媽媽夢”,這個團隊走出一條“保育”之路

2024年2月5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長沙頭條##湖南省腫瘤醫院#

近日,33歲的周女士和丈夫一同(化名)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婦瘤二科門診,見到科室主任史彩霞後,周女士滿臉笑容,聲音中都洋溢著喜悅:“我是九年之前您的病人啊!當時懷孕了,又得了宮頸癌,還好您為我保留了子宮,生了一個寶寶。現在我來復診,想再要一個。”

一直以來,史彩霞和團隊都在積極探索,在為廣大女性在治愈疾病的同時保留生育功能,接診了許多像周女士這樣患宮頸癌後接受保育治療的患者,甚至還有一些卵巢癌患者,隻要符合保育治療條件的都能再度生育,幫助婦瘤患者重圓“媽媽夢”。

宮頸癌保育治療10年後,她想生二胎

2014年12月,周女士剛滿24歲,大著肚子來到了湖南省腫瘤醫院婦瘤二科門診。在詳細了解周女士的情況後,史彩霞主任得知,新婚不久即懷孕的周女士在孕18周產檢時被確診為宮頸癌。經多地就診,醫生們普遍建議她切除子宮。然而,對於一個剛剛步入婚姻殿堂、初為人母不足五個月的年輕孕婦而言,永久喪失生育權利無異於沉重的精神打擊。

為了幫助周女士留住生育功能,史彩霞主任為患者做了全面的檢查,組織了多次大婦瘤科專傢會診,會診結果很沉重:這胎保不住,需要剖宮產再治療宮頸癌,但如果把手術方式改為宮頸廣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就可以保留子宮和雙側附件,給了周女士未來做媽媽的可能。

最後,周女士和傢人商量後選擇接受了這個治療方案,接受了剖腹引產術。身體康復期間,為了控制宮頸癌,周女士進行了一次化療,後來的幾年內,周女士定期復查良好,宮頸癌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7年,周女士夫婦通過助孕順利生下一個健康寶寶,現在大寶大了,夫妻倆特別想生二寶,此次復查是周女士夫婦對婦瘤二科團隊的肯定和信任,團隊的專業和為病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這份信任的底氣。

“保命”與“保住成為母親的機會”並不沖突

生育,是許多女性一生中最重要、最刻骨銘心的事情。可是對有些女性來說,遇到了“癌癥”二字,當“母親”的夢想變得遙不可及。

“一旦查出宮頸癌前病變或者宮頸癌,如果做手術,就完全意味著生育能力的喪失。”基於這樣的認識,很多年輕的宮頸癌患者都很絕望。

史彩霞主任介紹,既往,宮頸癌患者面臨的選擇有限,要麼接受手術,要麼接受放療,這兩種方式均會導致生育功能受損。手術不僅涉及子宮的切除,還包括周邊組織和淋巴結的清除。而放療則會使子宮功能喪失。

然而,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同時,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實施及女性生育年齡的延後,具備生育需求的年輕宮頸癌患者數量不斷增長。部分年輕女性不幸罹患宮頸癌,但尚未生育甚至未結婚。面臨“保命”與“保住成為母親的機會”的抉擇,患者們倍感恐慌。

國內最早開展宮頸癌保育手術的醫院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於2007年開展。盡管在近20年前,宮頸癌保育手術已具備實施條件,但由於手術指征嚴格,僅限於非常早期的患者可實施保留子宮體的手術。然而,此類手術切除范圍較大,導致術後妊娠率較低,且妊娠過程中容易發生流產和早產。對於局部晚期患者,常規治療方案為“放療 化療”,放療方式將嚴重影響女性生育功能。

為此,史彩霞主任與團隊不斷探索,為患者找尋更優的宮頸癌保育治療方案,從冷刀錐切術治療早期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年輕婦女宮頸癌術中陰道延長術、宮頸癌的宮頸廣泛切除術、子宮內膜癌行孕激素治療、早期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減滅術、GnRHa保護年輕化療患者的卵巢功能等一系列治療,都保留了年輕患者生育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截至目前已有數百例有生育意願的適齡患者成功實施了保育治療,也已經有多名患者在治療後生育了健康寶寶。

同時,史彩霞主任要求科室的醫生們在為患者選擇治療方案時多一點耐心與關愛。保育治療既需要醫生掌握相關技術,更需要具備關愛之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並精心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相較於傳統手術,保育手術更具挑戰性,耗時更長,因此醫生需具備關愛之心並勇於嘗試、付出艱辛努力。

防控宮頸癌的關鍵是預防HPV感染

目前,高危型HPV持續感染為宮頸癌明確的病因,從HPV感染到宮頸癌往往經歷很多年的癌前病變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廣大女性完全可以通過早篩、早診、早治,從而阻止宮頸癌的發生。“通過早期篩查,有助於發現更多早期浸潤癌病例,並通過保育手術,讓年輕未生育的患者能有做媽媽的機會。”

史彩霞主任指出,為確保宮頸癌的防控,首要任務為接種疫苗,並摒棄不當及不安全的行為。此外,積極開展宮頸癌篩查同樣至關重要。宮頸癌篩查過程並不復雜,首先包括宮頸TCT檢查和高危型HPV病毒檢測,以評估宮頸鱗狀上皮細胞是否正常及是否存在高危型HPV病毒陽性。隨後,根據檢查結果,必要時可進一步進行陰道鏡檢查,觀察宮頸是否存在病變。在必要時,可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組織活檢,並進行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那麼哪些宮頸癌患者可以進行保育治療呢?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的分類,宮頸癌被劃分為四個階段,即I至IV期,各階段又進一步細分。在IAI、IA2和IB1階段,部分可以選擇性IB2階段,考慮保留生育功能。就宮頸癌類型而言,鱗癌、腺癌及鱗腺癌患者有保留生育能力的可能,但某些特殊類型,如神經內分泌癌、胃型腺癌等,則不建議保留生育功能。

在具備保留生育能力條件的患者中,手術前須進行全面評估,以確保排除手術禁忌證。評估涵蓋婦科檢查、常規血液檢查、生育能力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其中影像學檢查首選盆腔增強磁共振,全身檢查推薦PET-CT或胸部CT及腹部增強CT。特別需要註意的是,小於35歲的患者在手術前應進行常規生育力評估。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患者擔心因為保育治療的效果,即使非常年輕,未婚未育,寧願進行子宮全切也不願意進行保育。史彩霞主任認為,這與患者的健康觀念有很大關系,為此她和團隊一直堅持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之餘,開展健康宣教,努力轉變患者觀念。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腫瘤醫院 劉孝誼 彭璐

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