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擷影非洲 逐光追夢

2024年2月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沉泰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采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3年,他們踐行“四力”,從“一帶一路”的重點工程到沿著長江、黃河、長城進行深度調研;從巴以沖突的現場到進入剛剛發生政變的非洲國傢;從北極圈裡“冰上絲綢之路”的重點項目到大灣區熱火朝天的基建工程;從神舟飛船的發射、回收到“中國天眼”的成果爆發和運行維護;從京津冀嚴重水害到積石山地震災區的生命救援;從世錦賽、亞運會、大運會的國際賽場到“村超”、“村BA”這樣的鄉土賽事;從接力守護烈士英靈半個多世紀的父與子到為殘障兒童免費送教上門的鄉村教師父女……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記錄歷史。

從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後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希望與力量。

沉泰

初次踏足非洲,初次目睹草原野生動物群像,初次執起相機漫步於“國際舞臺”……2022年末,我來到東非肯尼亞,翻開了作為一名駐非洲記者的全新篇章。

我的足跡沿著2023的時間之矢穿行在非洲大陸上,每一處所見所聞都是嶄新的詩篇,為我編織出一段別開生面的初次之旅,願我手中的圖景足以述說我經歷的獨特非洲。

追隨“一帶一路”的腳步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這是我這一年來的工作重點。我帶著15公斤塞滿器材的行囊走進了塞內加爾、吉佈提、佈隆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厄立特裡亞等非洲國傢。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來臨之際,我乘坐了10多個小時飛機橫跨非洲來到了非洲大陸最西端的國傢——塞內加爾,該國也是首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國傢。

沉泰

↑2023年3月23日,遊客在塞內加爾戈雷島奴隸博物館內參觀“自由之門”。

沉泰

↑這是2023年3月23日拍攝的塞內加爾戈雷島一角。

從達喀爾出發,經過了約四個小時車程終於抵達塞內加爾久爾貝勒區的泰內富勒村。一下車,炎熱和荒涼便湧進了我因日光灼灼而幾乎睜不開的眼睛,枯樹點點散落在荒漠上,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這樣的半沙漠地帶,連看見一朵暮雲都像是奢侈。

村民居住的簡易茅草房和周圍的土地連成一片,高聳的水塔在村裡格外引人註目,泰內富勒村村民馬馬杜·迪恩在水塔旁的供水機房內仔細擦拭供水設備,檢查運行狀況。

沉泰

↑這是2023年3月20日在塞內加爾久爾貝勒區的泰內富勒村拍攝的井區全景。

“隻有這樣全村人才能夠每天都用到幹凈的水源。”迪恩說。泰內富勒村在過去是一個缺水村落,供水設施老舊不堪,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常年得不到保障。

沉泰

↑2023年3月20日,在塞內加爾久爾貝勒區的泰內富勒村,馬馬杜·迪恩(左一)幫助村民取水。

沉泰

↑2023年3月20日,馬馬杜·迪恩清潔發電機組。

2017年3月5日,鄉村打井工程在塞內加爾正式開工,工程涉及塞內加爾14個大區中的12個,可解決塞內加爾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問題,還為當地3000多人創造了就業機會。泰內富勒村的水井落成後,曾參與水井建設的迪恩被聘用為水井協調員,負責水井維護工作,這口井也成為了當地村民的“幸福井”。這項打井供水項目為塞內加爾農業和農村地區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沉泰

↑2023年3月20日,村民在塞內加爾久爾貝勒區的泰內富勒村取水。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向東南約70公裡,團簇的雲朵與地平線緊緊相擁,在占地面積約11公頃的400千伏孔紮變電站工地現場,我遇見了32歲的大衛,他是孔紮變電站的一名電氣工程師,與中國頗有情緣。

沉泰

↑這是2023年5月5日在肯尼亞馬查科斯郡拍攝的建設中的孔紮變電站。

2009年至2014年,大衛曾在中國學習漢語和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學成歸來後,他進入傢鄉肯尼亞的電力行業工作。2022年,正值孔紮變電站建設關鍵時期,大衛報名競聘並過關斬將成為變電站的建設者之一。

沉泰

↑2023年5月5日,在肯尼亞馬查科斯郡孔紮變電站建設工地,大衛(左)與同事溝通變壓器安裝情況。

大衛參與建設的孔紮變電站,是中肯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肯尼亞電力傳輸擴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衛也是該項目直接培養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直接拉動的勞動就業受益人之一,從踏出國門在中國求學,到如今在肯尼亞為中企工作共同建設傢鄉,電氣工程師夢想的逐步實現,離不開中國的影響,濃厚的中國情緣早已將他與中國緊密相連。

大衛說,實現職業夢想和建設傢鄉都是無比幸福的事,他期待做更多事情造福傢鄉人民。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幫助下,非洲有很多像大衛這樣的年輕人一步步實現理想,擁抱更好的人生。

沉泰

↑這是2014年大衛在中國西安的長安大學拍攝的畢業照。(受訪者供圖)

沉泰

↑2023年5月5日,大衛在肯尼亞馬查科斯郡孔紮變電站建設工地巡查。

這一年,我多次走進蒙內鐵路、內羅畢快速路等大型基礎設施,目睹著它們給肯尼亞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更多可能性,這些民生項目都展示著“一帶一路”的中國智慧和力量。

沉泰

↑這是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拍攝的蒙內鐵路內羅畢站(2023年9月20日攝)。

沉泰

↑2023年9月20日,在肯尼亞蒙內鐵路內羅畢站,乘務員站在客運列車車廂外等待發車。

沉泰

↑2023年2月6日,車輛行駛在肯尼亞內羅畢快速路上。

近年來,中非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平臺上不斷深化農業務實合作,碩果累累。在出差和采訪中,我常常深入田間地頭,努力用畫面講述中非農業合作的點點滴滴。

在被稱為“非洲之心”的高山之國佈隆迪,中國農業專傢多年來深耕佈隆迪各地,對當地稻農提供技術指導,將位於14個省的36個示范村水稻產量平均每公頃約3噸提升至9-10噸,同時帶動佈各水稻種植區技術的進步,為提升該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裡的每位專傢都皮膚黝黑,雙手皴裂。

沉泰

↑2023年6月20日,在佈隆迪佈班紮省吉漢加縣,農民在田間給雜交水稻脫粒。

吉漢加縣寧加4村農民夏爾自2018年起跟著中國農業專傢學習雜交水稻種植技術,連續5年獲得大豐收,還擴大了種植面積。現在他蓋了新房子,撫養著7個孩子,開辦的大米加工坊進一步提高了經濟回報。

沉泰

↑2023年6月20日,中國農業專傢組組長楊華德(左)在稻田間和夏爾交流。

沉泰

↑2023年6月20日,夏爾在稻田裡收集脫粒好的雜交水稻谷粒。

在夏爾傢的雜交水稻田裡,金色的稻谷在陽光下發出耀眼光芒。收割、脫粒,夏爾和同伴的手臂有節奏地揮打著一簇簇稻穗,脫落的稻粒如雨點般灑落,濃鬱的谷香在空氣中彌漫,微笑也一直掛在他們嘴邊。我雙腳踩在泥土裡,快速拍攝這生動的場景。

沉泰

↑2023年6月20日,在佈隆迪佈班紮省吉漢加縣,夏爾(左一)和同伴在稻田裡給雜交水稻脫粒。

沉泰

↑這是2023年6月20日在佈隆迪佈班紮省吉漢加縣拍攝的水稻田。

佈隆迪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農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雜交水稻的出現讓無數農民看到了更美好的希望。中國農業專傢在當地飽享贊譽,每每走在村內,一群群的孩子總是跟隨著專傢,路過的每個村民都向專傢問好,連我都順道沾了光。

坐落於非洲中西側幾內亞灣東南部的葡萄牙語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後面簡稱聖普),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傢之一,這個天涯海角、與世無爭一般的小國,一樣有著中國專傢的足跡。

沉泰

↑2023年7月15日,孩子們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聖多美島倫巴大區的海邊休閑。

中國援聖普農牧業技術專傢組與聖普相關部門合作助力當地農牧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於2021年在聖普洛巴塔縣卡德拉斯村建立第一個中聖普農業減貧示范村,對該村共79戶居民提供針對性的農牧業技術援助。

數據顯示,接受中國專傢的援助後,示范村養雞戶的雛雞成活率提升至94%,患病率降低30%,產蛋率提升25%;蔬菜種植戶增產30%,銷售增幅25%……中國專傢在當地有效結合了中國農業技術和扶貧經驗,幫助當地農民增產增收。

這個相對貧困的國傢,一點點技術上的改變都可能帶來生活的質變,當地民眾對中國專傢充滿著感激。

沉泰

↑2023年7月15日,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洛巴塔縣卡德拉斯村,中國援聖普農牧業技術專傢組專傢許州達在田間指導農戶努內斯種植辣椒。

沉泰

↑這是2023年7月15日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洛巴塔縣卡德拉斯村拍攝的由中國援聖普農牧業技術專傢組專傢設計制造的高架雙排蛋雞舍,該雞舍的設計參考了當地居民建築,底部隔離地面,可防潮和抵禦病蟲害,有效保證了蛋雞生長和棲息。

在“與世隔絕”的厄立特裡亞,同樣駐紮著中國高級農業專傢組。這裡基礎設施比較落後,每次隻要離開酒店,我便體會到當地沒有互聯網的狀態,心中更加敬佩在這裡長期工作的中國專傢。

沉泰

↑2023年9月25日拍攝的厄立特裡亞阿斯馬拉街景。

厄立特裡亞約五分之四的人口從事農牧業,但作物品種匱乏和農業技術落後嚴重制約該國農業發展,和佈隆迪、聖普的情況大致相同。中國已派出三批專傢在厄立特裡亞開展涉及豆類作物、果樹園藝、油料等領域的技術援助工作,成效顯著。

沉泰

↑2023年9月27日,在位於厄立特裡亞阿斯馬拉的農業技術援助項目示范地,中國援厄第三期高級農業專傢組豆類作物專傢劉運民(右一)與當地農戶交流。

沉泰

↑2023年9月27日,在位於厄立特裡亞阿斯馬拉的農業技術援助項目示范地,中國援厄第三期高級農業專傢組果樹作物專傢王力(右)與當地農戶共同進行蘋果樹苗的田間管理。

十年來,眾多的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有效改善了共建國傢民眾基本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增加就業、提高收入水平,使民眾的生存權得到更好保障。

農業是非洲眾多國傢的支柱產業。中國通過技術援助,幫助非洲國傢拓展糧食作物種植,提高農業產量和農產品附加值,推動非洲農業現代化發展。我的足跡不隻穿行在非洲的城市之間,還深入非洲的田間地頭,記錄著中國為維護非洲和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貢獻。

仁心仁術書寫大愛無疆

2023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60年來,中國累計向76個國傢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餘人次,援建醫療衛生設施共130餘所,診治患者近3億人次,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非洲是中國援外醫療隊的主戰場,多年來,中國援非醫療隊隊員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難,用心服務當地民眾,贏得了一致好評。

塞內加爾的醫療條件和技術相對落後,在迪亞姆尼亞久兒童醫院,每天都有大量兒童就診,其中有不少傢長帶著孩子從很遠的地方慕名前來向中國醫生求診,中國醫生的精湛醫術和強烈責任心受到當地民眾的高度評價和贊揚。

沉泰

↑這是2023年3月21日拍攝的塞內加爾迪亞姆尼亞久兒童醫院。

沉泰

↑2023年3月21日,在塞內加爾迪亞姆尼亞久兒童醫院,中國第19批援塞內加爾醫療隊內科醫生郭良華在醫院門診樓內忙碌。

“感謝中國!”在一臺挽救3歲兒童生命的緊急手術後,塞內加爾醫生豎著大拇指對中國醫生黃建斌說。

沉泰

↑2023年3月21日,中國第19批援塞內加爾醫療隊麻醉科醫生黃建斌(右二)為患兒進行麻醉監測。

沉泰

↑2023年3月21日,中國第19批援塞內加爾醫療隊兒科醫生湯榮寧為患兒做檢查。

在亞丁灣西岸的非洲之角國傢吉佈提,中國第21批援吉佈提醫療隊同樣在艱苦落後的醫療設施條件下努力救助這個國傢的人民。

沉泰

↑2023年2月28日,在吉佈提首都吉佈提市貝爾蒂耶醫院,中國第21批援吉佈提醫療隊醫生周乃忠為當地患者進行針灸治療。

沉泰

↑2023年3月1日,中國第21批援吉佈提醫療隊醫生趙鵬(右二)、張澍(左二)為當地患者做手術。

沉泰

↑2023年3月1日,中國第21批援吉佈提醫療隊醫生周瑞芳為當地患者進行眼部檢查。

此外,我還探訪了吉佈提“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首批醫療隊。吉佈提終年炎熱少雨,紫外線十分強烈,加之醫療條件和生活水平落後,白內障、角膜病等多種眼科疾病嚴重困擾許多當地百姓。這裡缺乏眼科醫生,很多患者無法得到醫治。中國醫生來吉佈提免費實施白內障手術的消息傳開後,很多患者專程從全國各地趕來。在醫生的努力下,不斷有患者重新擁抱了光明。

沉泰

↑2023年2月28日,在吉佈提首都吉佈提市貝爾蒂醫院,醫療隊隊員正在為白內障患者進行術前檢查。

沉泰

↑這是2023年2月28日在吉佈提首都吉佈提市貝爾蒂醫院拍攝的前來就診的白內障患者。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援外醫療就是最生動的體現。60年持之以恒的付出,中國援外醫療隊既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書寫著大愛無疆的感人故事,為增進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深刻體會非洲的動蕩與不安

在非洲,有不少國傢依然在遭受著戰亂的折磨,更有很多國傢,存在著社會治安差的問題。

2023年5月,我來到剛果民主共和國,此行為了協同當地文字記者進行實事采訪調研。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她的首都金沙薩是中部非洲地區最大城市。

沉泰

↑這是2023年5月9日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拍攝的剛果河風光。

剛果河總是沒日沒夜湍急流淌,時刻保持沖擊的姿態,似乎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這裡人民的特點。每天乘車行駛在金沙薩的街頭,總能聽到爭吵聲,我第一次意識到法語聽起來也可以這麼狂野,註意安全是我在這裡的主旋律。

沉泰

↑這是2023年5月11日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拍攝的城市風光。

沉泰

↑這是2023年5月11日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拍攝的金沙薩中心火車站和獨立廣場(前中)。

上圖中的下半部分,這座獨立廣場的下端連接著“630”大道,我便在這個地方被20多個當地人包圍,推推搡搡,法語和當地語混合傾倒進了我的耳朵,冷汗加倍,其中有友好,也有粗魯。因為我的疏忽,讓隨行雇員本駑離開我身邊拍攝照片,才造成了如此局面。好在2分鐘後本駑回來,這群人像排練好一般瞬間散去……獨立廣場算是金沙薩的中心區域,我不敢想象我一個人走在路上將會發生什麼。

沉泰

↑這是2023年5月12日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拍攝的“630”大道。 新華社發(本駑攝)

剛果(金)首都金沙薩掠影這組稿件由我和本駑共同完成,我負責可安全拍攝的部分,其他由本駑下車拍攝,這也是他強烈建議的工作方式。本駑無數次提醒我在這裡要特別註意安全,尤其作為一個外國人。

沉泰

↑2023年5月11日,一名眼鏡商販走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街頭。 新華社發(本駑攝)

加蓬,位於非洲中部西海岸,橫跨赤道線,首都利伯維爾,法語意為“自由之城”。

2023年8月,加蓬選舉按流程進行,但在30號風雲突變,部分軍人宣佈關閉邊境,以“機構過渡和恢復委員會”名義宣佈取消選舉結果,奪取政權。政變發生後,我便和負責管轄加蓬的新華社金沙薩分社保持溝通。9月2日,加蓬“機構過渡和恢復委員會”宣佈重新開放加蓬邊境。經過周密的準備,我於6日出發前往利伯維爾。此行我輕裝上陣,出於安全考慮隻攜帶了一臺微單和兩支鏡頭,畢竟在現場能否掏出相機都不一定。以往我出差需要攜帶至少兩臺機身三支鏡頭和各種配件。

此次遠行,一切完全未知,不知會不會被阻止入境甚至被逮捕,因為我的護照上印著記者身份。

沉泰

↑2023年9月6日,多哥洛美機場排隊準備飛往利伯維爾的乘客。

根據聽到的講話內容和她攜帶的特種登機器材箱,我判斷照片中排在我前面的這位背黑色包的女士也是一位前往加蓬報道政變事件的記者。謹慎起見,我們並沒有交流。

我和同事是這班飛機上唯二的中國面孔,落地利伯維爾後,忐忑地走向海關辦理各項手續,意外的是沒有遇到任何阻攔,讓我們松了一大口氣。

由於機場很小,我在機場大廳內看到不少當地人帶著行李等待乘機離開加蓬,而時間已經是加蓬當時進行的每晚6時至次日早晨6時的宵禁時段內,隻有特殊工作需要的人員才可以在宵禁時間內活動,而剛剛抵加和準備離加的旅客也可以短暫活動。

沉泰

↑2023年9月6日,在加蓬首都利伯維爾,乘國際航班抵達的旅客走出利伯維爾國際機場(手機照片)。

9月6日到12日,我們除了見約定好的當地采訪對象外,每天乘坐提前租好的車在利伯維爾街頭“閑逛”,拍攝政局動蕩後的加蓬首都。相較於1月份我第一次到訪這裡時的街頭景象,軍警等安保人員顯著增加,幾乎每個路口都可以看到執勤人員和巡邏車輛。這是我2023年最最最謹慎的一次,相機隻敢在酒店天臺使用,大部分時間都是用手機抵在身前或透過車窗拍攝。此次在加蓬期間還被警察攔住了兩次,好在最終都化險為夷。

沉泰

↑2023年9月7日在加蓬首都利伯維爾拍攝的街景(手機照片)。

沉泰

↑2023年9月7日,人們經過加蓬首都利伯維爾的中部非洲國傢經濟共同體大樓(手機照片)。

此次加蓬政變並沒有發生固有印象裡的交火沖突等流血事件,我也並沒遇到行前所擔心的各類危險。

“當時是凌晨,我突然聽到了槍響,我還以為是鞭炮聲”“當時,我正好在電視上看到了軍方人員的聲明,我傢附近的街區有槍聲回蕩”“同胞給我們打來電話,說聽到了槍聲”……幾位住在利伯維爾市區的華僑華人向記者回憶起8月30日凌晨的遭遇。想起同行同事在出發前也多次告誡我:“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你一定做好心理準備”。事實證明起初的槍聲隻是威懾造勢,我好不容易鼓起的面對各種突發情況的勇氣也萬幸沒有用到。

政局動蕩後,加蓬首都已漸復往日平靜,但未來仍舊未知。

沉泰

↑這是2023年9月7日在加蓬首都利伯維爾拍攝的街景。

你好!肯尼亞

非洲是僅次於亞洲的世界第二大洲,寬廣的地域加上偏少的航線和落後的公路網,導致工作的時間成本更高,每次出差都是紛繁復雜 舟車勞頓,故每當乘坐飛機回到內羅畢時,我都倍感放松,這裡有著更加友好的氛圍,更加舒適的氣候,以及傢人的等候。

沉泰

↑這是2023年11月21日拍攝的內羅畢街景。

沉泰

↑這是2023年8月16日在內羅畢國傢公園拍攝的長頸鹿。

2023年是中肯建交60周年,我在肯尼亞感受到濃烈的中國色彩。

2月11日,搭載40名中國遊客的航班降落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肯方熱烈歡迎了中國遊客的到來。這是中國試點恢復出境團隊旅遊後首批抵達肯尼亞的中國旅行團,標志著開啟中肯旅遊發展新篇章。我在現場穿梭於50多名媒體同行當中,努力搶下動人的中肯友誼畫面。

沉泰

↑2023年2月11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中國遊客和肯尼亞演員互動。

在第14個聯合國中文日到來之際,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中文,增進文明對話”主題活動。現場氛圍濃烈,肯尼亞學生懷著對中文的熱愛積極參與互動,進行書法、剪紙、唱中文歌等活動。青澀生疏的臨摹,像極了我最初學寫漢字時候的樣子。

↑2023年4月18日,肯尼亞學生在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活動上寫毛筆字。

↑2023年4月18日,肯尼亞學生在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活動上剪紙。

第八屆內羅畢國際文化節活動展示了來自不同國傢的美食、音樂、舞蹈、服飾和手工藝等,中國展臺更是吸引了諸多目光,京劇臉譜繪畫、木版年畫、書法等讓外國友人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現場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我扭曲著身體插在人縫中艱難拍下了一系列照片。

沉泰

↑2023年6月17日,在肯尼亞內羅畢,人們在內羅畢國際文化節的中國展位體驗京劇臉譜繪畫。

↑2023年6月17日,在肯尼亞內羅畢,遊客在內羅畢國際文化節的中國展位體驗木版年畫。

東非大草原最著名的莫過於這裡的動物世界,我多次利用出行時間拍攝了許多野生動物掠影,感嘆這裡的美好自然。

沉泰

↑2023年10月28日,大象在肯尼亞塔伊塔-塔韋塔郡泰塔山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活動。

↑這是2023年2月4日在肯尼亞納紐基肯尼亞山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動物孤兒院內拍攝的獵豹。

↑2023年2月4日,遊客在肯尼亞納紐基肯尼亞山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動物孤兒院內給羚羊喂食。

“攝”獵世乒賽

為期九天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5月20日在南非德班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大幕,這是非洲自1939年開羅世乒賽之後,首次承辦該項乒乓球世界大賽,世乒賽時隔84年重返非洲,意義重大。

這是我在國外第一次拍攝體育賽事,在比賽前半段的晉級賽日程裡需日均拍攝約5-7場比賽並搶發稿件,為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向前輩同事悉心請教體育攝影經驗。隨著比賽深入和中國運動員的披荊斬棘,我也漸漸適應了體育報道的節奏。

除標配“大三元”鏡頭組,我攜帶了一支200-400毫米、f4光圈遠攝鏡頭作為“主武器”。雖然這支鏡頭可以用來拍攝大多數的體育賽事,但德班賽場上的光線並不充足且不夠穩定,導致拍攝時感光度一度高達8000以上,嚴重影響了畫質,現場使用2.8光圈的同行們也將感光度開到了3000以上,器材和現場光給我帶來很大挑戰。

↑2023年5月24日,教練王皓在賽場旁觀戰。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第三輪比賽中,中國選手馬龍以4比1戰勝瑞典選手克裡斯蒂安·卡爾松,晉級16強。

↑2023年5月25日,張本智和在比賽前。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第四輪比賽中,日本選手張本智和以4比0戰勝意大利選手米哈伊·伯伯西卡,晉級八強。

↑2023年5月25日,孫穎莎在比賽中發球。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單第四輪比賽中,中國選手孫穎莎以4比0戰勝韓國選手申裕斌,晉級八強。

↑2023年5月25日,馬龍在比賽中回球。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八分之一決賽中,中國選手馬龍以4比0戰勝韓國選手林鐘勛,晉級八強。

繁忙的比賽,讓我見識到了中國隊的強大對手日本隊的堅韌。同中國健兒的內斂相反,日本隊選手則要“奔放”得多,他們的氣勢明顯更勝一籌,給中國選手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2023年5月26日,早田希娜在比賽中慶祝。

↑2023年5月26日,王藝迪在比賽中回球。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四分之一決賽中,中國選手王藝迪以3比4不敵日本選手早田希娜,無緣半決賽。

↑2023年5月26日,張本智和在比賽中慶祝。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四分之一決賽中,中國選手梁靖崑以4比2戰勝日本選手張本智和,晉級四強。

賽程行進期間,國際乒聯為曾完成世乒賽男單三連冠的國乒老將馬龍頒發了復刻聖·勃萊德杯。對此馬龍說這是他最特別的一座獎杯。“龍隊”的傳奇不言而喻,能現場見證傳奇則是我自己的傳奇一遇。

↑2023年5月28日,馬龍在獲頒復刻聖·勃萊德杯後致辭。馬龍於2015蘇州世乒賽、2017杜塞爾多夫世乒賽以及2019佈達佩斯世乒賽上奪得男單項目三連冠。

隨著決賽日程的到來,我和同事們提前做好預案,賽時齊上陣,充分覆蓋了五項賽事現場的多個點位,盡量保證照片角度的豐富,我深刻感受到了團隊配合的魅力。

↑2023年5月26日,王楚欽/孫穎莎(左)在比賽中慶祝。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混合雙打決賽中,中國組合王楚欽/孫穎莎以3比0戰勝日本組合張本智和/早田希娜,奪得冠軍。

↑2023年5月27日,張禹珍(上右)/林鐘勛和樊振東(下左)/王楚欽(下右)在比賽中。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雙決賽中,中國組合樊振東/王楚欽以3比0戰勝韓國組合張禹珍/林鐘勛,奪得冠軍。

↑2023年5月27日,陳夢(左)/王藝迪(右)與教練馬琳慶祝勝利。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雙打決賽中,中國選手陳夢/王藝迪以3比0戰勝韓國選手田志希/申裕斌,奪得冠軍。

↑2023年5月28日,孫穎莎在頒獎儀式上捧杯。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決賽中,中國選手孫穎莎以4比2戰勝隊友陳夢,奪得冠軍。

↑2023年5月28日,樊振東在比賽中回球。當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決賽中,中國選手樊振東以4比2戰勝隊友王楚欽,奪得冠軍。

德班世乒賽5月28日落下帷幕,中國隊包攬五個單項冠軍,我的報道任務也順利落幕,“攝”獵結束。大量的高速抓拍,克服賽場的光線和器材問題,亂中抓好畫面,扮演好團隊角色,體育攝影於我而言還需持之以恒、埋頭苦幹。

緊握“接力棒”,沿著流逝的歲月奔向歷史的遠方

一年來,走過9個非洲國傢,我是攝影記者,也是“旅人”,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環視阿非利加,新華社記者的身影一直活躍在非洲城市之間,新華社記者的鏡頭總是努力全方位展現非洲面貌和中非友誼。

如今常駐非洲的我也握住了前輩手中的接力棒,在這片熾熱的非洲大陸上奔跑、求索,用腳步丈量這片有濃烈生命力的土地,用眼睛探尋更加真切的現場,用更新的眼光看向未來,用更厚重的影像承載歷史,用我的多語言能力更深度了解非洲。

希望在某一刻,陡然意識到流逝的歲月,很多回憶都模糊瀕臨消散之時,唯有檔案庫內老照片的氣味還戀戀不散,讓往事歷歷在目。

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觀看韓旭2023年的其他報道↓

策劃:蘭紅光

統籌:武巍、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韓旭

編輯:王海燕、楊純、金馬夢妮、郝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