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三大“失敗酒”,曾經火爆大江南北,如今卻被嫌棄是“雜牌”

2024年2月5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說起釀酒大省,大傢肯定都會想到我國的西南部地區,尤其是貴州省更是擁有得天獨厚的釀酒優勢,所以這裡曾誕生過不少像茅臺這樣的知名好酒。可惜,隨著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不斷發展,一些好酒也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成為時代的回憶。

在上個世紀,除了茅臺酒以外,貴州還有“三春四窖”共7款名酒,備受國民喜愛,但如今卻因為各種原因,名氣早已不復當年。所以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傢盤點“三春四窖”中的“三春”,讓一些老酒友或者新酒友也來認識一下貴州輝煌的釀酒史。

黔春酒

在上個世紀70年代,黔春酒的酒廠便基於茅臺酒的傳統釀制技術,重新創新出我國首款麩曲醬香型白酒,並在1983年榮獲國傢經濟委員會頒發的優秀新產品金龍獎,1986年被評為貴州省名酒金樽獎,1988年斬獲輕工業部頒發的出口優秀產品金獎,並在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上獲得國傢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的榮譽。

雖然現在黔春酒未從市場上消失,但自從被洋河酒廠收購後,酒品品質的下滑嚴重,尤其是黔春1983這一代表作品質口感大幅下降,這對於黔春酒的歷史與傳承無疑是一種遺憾。

築春酒

築春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其最初由貴州省軍區建立,直到1998年才轉型為民營企業,因此素有“軍中茅臺”的美譽。在1988年,築春酒在第五屆全國評酒大會上榮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質量銀質獎,並在同年的食品博覽會上摘得金獎。

自築春酒誕生以來,累計攬獲24個大小獎項,足以證明它不凡的品質。可惜在白酒行業的變遷中,築春酒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芒,近十年都顯得默默無聞。盡管如此,憑借其卓越的口感,築春酒仍舊在本地酒友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他們選擇日常飲用酒時的優選之一。

金壺春

金壺春酒是融匯了貴州釀造傳統工藝精髓的麩曲醬香型白酒,它最大的特色便在於酒曲生產時,采用了麩皮替換部分小麥,從而制成獨具特色的麩曲。這一改良使得金壺春的醬香基調更為溫和,同時允許其它風味層次得以凸顯,邁向了一種獨樹一幟的醬酒風貌。

雖然金壺春酒的問世稍遲,但憑借著獨一無二的風味,迅速獲得市場的喜愛與肯定,在1986年、1988年及1992年,金壺春相繼斬獲貴州省名酒、產品銀質獎以及食品博覽會金獎等多項嘉獎,並被老酒友們將它與“黔春”、“築春”並稱為貴州“三春”。

可惜金壺春的產量不多,至今懂得金壺春魅力的人也不多,大傢如果有機會遇見這款酒的話,建議一定要嘗一口,品味它獨特的風味。

我國白酒的江湖從不缺好酒,長江後浪拍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希望眾多酒廠在維持宣傳的同時,也能與時俱進,不斷改良創新,才能讓我們的國酒越來越好,早日走向世界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