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9000多公裡 常熟炒澆面飄洋過海到羅馬

2024年2月5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位於常熟市青城山路與長江路交叉口的小店,明式紅木傢具,鏤空的窗欞,有著濃濃的蘇式韻味。位於意大利羅馬市福酪麗奧大街166號的小店,同樣的裝修風格,仿佛空間折疊。近日,常熟炒澆面技藝入選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了30多年的常熟常吉興面館深諳此技,是常熟有名的炒澆面“老字號”。

如今,常吉興面館在常熟擁有5傢門店。2022年10月1日,常吉興面館羅馬店開業。常熟與羅馬,相隔9000多公裡,因為這口“面”,實現了空間跨越,天下共鮮。

一碗炒澆面的“中國功夫”

細長的白面煮熟撈起,倒入秘法熬制的湯底,淋上新鮮美味的澆頭,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常熟炒澆面就出鍋了。

出生於1984年的孫希是常吉興面館第二代掌舵人。2023年9月,他成為常熟炒澆面技藝非遺傳承人。

1993年,孫希的父親孫君良在常熟開了一傢常吉面館,主營常熟炒澆面。孫君良說:“‘常’是‘常來’,‘吉’是‘吉祥’,希望食客們常來吃面,吉祥如意。”

從小耳濡目染的孫希對常熟炒澆面技藝爛熟於心。孫希介紹,炒澆面制作要點是澆頭根據要求急火快炒;面鍋大湯長流水,保持清澈,長筷竹爪籬撈撥成型,絲絲分明;老湯小火保溫保持翻滾備用。炒澆面講究湯品,有說法是“面為骨,澆為肉,湯為魂”。

素面

除了“寬湯、中湯、緊湯”“硬面、軟面、爛面”的基本要求以外,還有“重青、免鮮、淡鹽、過橋……”孫希說,如果一個人能一口氣報出“鱔排雙澆寬湯重青免鮮輕硬面”,那一定是一位老食客。

深諳此道的孫希,於2018年正式接手常吉面館。

年輕人心思總是更為活絡。孫希發現,在蘇州市區有許多“百年老店”,結尾都冠以“興”字,寓意做生意紅紅火火、長久興旺發達。因此,這個好字眼兒便被他加到了“常吉”的後面。

以此為始,孫希開始了店鋪的“煥新”之路。他請設計師為店裡精心設計了頗具古典風格的裝飾,其中蘊含的蘇式文化大有深意,包括蘇式風景和建築,還有太湖石、傳統燈籠、明式紅木傢具……這些裝飾讓面館充滿濃濃的江南古韻。

每天清晨,常吉興面館就已門庭若市。上至頭發花白的老者,下至六七歲的孩童,一窩蜂湧進面館,常熟人的一天就從一碗鮮美筋道的炒澆面開始。細看每一碗面,竟沒有一碗相同。這也是常熟炒澆面的一大特色。

“九宮格”澆頭

孫希介紹,除了基本的鹵澆頭,其他菜都是現炒,並為客人“量身定做”,做到“一碗一炒,一碗一味”。“我們講究‘不食不時’,常吉興每個季節都會推出時令澆頭,比如冬筍、河蝦、大閘蟹等等,可以讓顧客有更多的選擇,在不同季節吃到不同的好面。”

一次閑談中的“跨國理想”

常吉興面館開了30多年,積累了一群回頭客。

在眾多老食客中,徐旭棟是面館的常客,多年來,他和孫希已經處成了好兄弟。

徐旭棟經營服裝生意,常年往返於常熟和羅馬。2022年6月的一天,徐旭棟像往常一樣來到店裡吃面,無意間提出了一個想法,意大利羅馬還沒有“蘇式面館”,能否在羅馬開一傢常吉興面館的分號,讓老外也嘗嘗這種中國面條?

短短幾句話,一下子打開了孫希的思路。“我原本就有擴張店面的計劃,但一開始的想法是先逐漸向蘇州市區和上海佈局。推向世界,未嘗不可!”孫希非常激動。

孫希和徐旭棟一拍即合,說幹就幹。他們的小店選址在羅馬城的一處距離地鐵站較近、周圍有許多大學的居民區,這裡有許多華人居住。店鋪面積約150平方米,裝修風格與國內面館統一。桌椅、餐具從蘇州定制,再海運到羅馬,前後共裝修了3個月。

常吉興面館羅馬店

2022年10月1日,當國內舉國歡慶之時,9000公裡外的羅馬街頭,常吉興面館羅馬店正式開業了。對孫希來說,選擇這個特殊的日子開業,也是慶祝祖國節日的一種方式。

作為孫希的合夥人,徐旭棟把表妹傅海微安排為店長,負責打理面店。同時,孫希招聘了兩名華人廚師和4名服務員,並親自對他們進行培訓。

由於國內業務繁忙,孫希以視頻連線的方式為員工“隔空傳授”技藝。為了保證面的口感,湯頭的香料都是由孫希從國內空運到羅馬,其他日常的食材,在羅馬當地采購。傅海微每隔幾天都會列一張“缺貨清單”,讓國內備貨,快遞空運過來。

響油鱔糊

常吉興面館羅馬店除了常熟特色的生煎大排、響油鱔糊、蘇式爆魚,也根據當地人口味推出了一些改良版澆頭,共有20多種。最便宜的大排面標價10歐元。

“我們還同步推出了一些中國小食,比如春卷、餃子、蘇式糕點等,當地人把這些當作餐前點心吃,也很受歡迎。”傅海微介紹。

如今,每到飯點,這間小小的蘇式面館裡總是坐得滿滿當當,傅海微在門口支起了遮陽傘來容納更多客人。

一傢“老字號”的“民族情懷”

相比本地的意大利面,還有當地人愛吃的日式拉面,常熟炒澆面更對“中國舌頭”的胃口。一些在羅馬的華人,聽說當地開了一傢“蘇式面館”後,爭相去打卡。經過口口相傳,甚至有一些在其他城市的華人,也驅車幾小時過來嘗鮮。

一碗熱氣騰騰的炒澆面對於異鄉遊子來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對羅馬當地人來說,更是一件頗具儀式感的事情。

傅海微表示,不同於國內早晨5點就開門迎客,在羅馬店,面條一般不做早市,營業時間從中午12點開始,被當作正餐來對待。

為了給吃面增加更多氛圍感,面館常年播放著古箏曲,《太湖美》《茉莉花》等別具韻味的江南民歌小調,讓中國美食和中國音樂完美邂逅,給予當地人別致的浪漫風情。

常熟炒澆面深受羅馬當地人歡迎

隨著越來越多當地人打卡面館,他們很快被這碗來自東方的美味深深吸引。

一年來,許多當地人已成為回頭客。傅海微說,此前,面館的顧客中,華人和當地人的比例相當。現如今,發現當地食客的占比越來越大。

有意思的是,許多當地人在品嘗面條的時候,也開始學習如何使用筷子吃中餐,研究如何“用兩根木棍夾起面條”。“現在,大多數老外都會用筷子了。”傅海微說。對於不會使用筷子的客人,店裡還是會貼心地為他們準備叉子。

吃中國點心,嗦蘇式面條,給遠在他鄉的華人帶來心靈慰藉,也成為羅馬人的生活新風尚。

回想剛開始宣佈要把店開到海外時朋友們的不看好,孫希說,中國作為美食之邦,長期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享譽世界。“我對我們常熟炒澆面有信心,所以敢做敢闖。”

經營面館多年,孫希積累了豐富的人脈,他嘗試著和往返美國、歐洲等地的朋友溝通,與當地的華人商會、常熟同鄉會等建立聯系。孫希說:“在羅馬的面館受到了很多華人和當地人的歡迎,所以我準備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和米蘭再開幾傢面館,目前正在前期選址規劃中。接下來,我還希望在美國、歐洲其他國傢都能有我們‘常吉興’的身影,讓中國的蘇式面能真正走向全世界。”(蘇報融媒記者 商中堯 陳潔 施含韻 通訊員 李大超/文 孫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