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谷椰子:不產椰子產西米,一顆樹產量高達百斤,每年養活上萬人

2024年2月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天吶,椰子樹上不長椰子,難道是長奧利奧嗎?

提起椰子,在我們印象中都是一個厚厚的殼,然後裡面是白嫩嫩的椰肉,以及甜甜的椰汁。

然而在印度尼西亞卻有一種樹,明明叫椰樹,卻不長椰子並且還能養活很多人。

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樹,為何偏偏它可以養活這麼多人?

«——【·神奇的椰子樹·】——»

這種樹就是印度尼西亞的“西谷椰子樹”。

別看它叫椰子樹,實際上連個椰子都不長,甚至它連果實都沒有。

倒也不能說一點沒有,畢竟它還產西米露,就是我們奶茶中常見的那種西米露。

這種樹長得很快,但相應的它壽命卻也很短,大概也就不到30年,但是給他十年的時間,它就能長出將近20米來。

而且這種樹也很好認,主要還是它的樹上什麼都沒長,一片光禿禿的,再加上它的樹葉格外的大,但是一片葉子都能把人蓋得嚴嚴實實。

雖說單看外表跟我們普通的椰子樹很像,但是它們可是完完全全的兩種植物。

那西谷椰子樹究竟產什麼呢?

«——【·西谷椰子樹的果實·】——»

還記得我們奶茶中常喝的西米露嗎?

其實那就是西谷椰子樹上的大米,一開始在當地人眼裡,西米露就是他們的主食大米,之後這才被做成了奶茶美食。

該說不說,西米露的口感確實很不錯。

雖說它是一種大米,但是吃起來卻跟珍珠有種相似的口感,不過西米露吃起來倒是更容易接受,這也是為什麼西米露在奶茶當中更受歡迎。

像奶茶中的楊枝甘露,這裡面就有西米的存在,往嘴裡吸一口很容易就被咽下去,而且也不會被噎住,但是珍珠奶茶就不一樣了,它的顆粒太大必須得多嚼幾下,而且它的口感還不如西米好吃。

況且,西米最大的組成就是淀粉,所以很多想要減肥的人都會選擇用西米來當主食,再加上它還不會消化不良,這對於那些腸胃不好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救星。

要知道,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一頓不吃餓得慌。但是對於那些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吃飯會消化不良,吃完飯就會感覺身體不適,但是不吃呢,它又會餓。所以絕大部分的人隻能委屈自己的身體了。

可是西米就不一樣了,他是大米、是主食是可以替代我們平常大米的食材,吃了它既不會感到身體不舒服,又會讓身體吃飽飯。

同時經過調查,竟然還有人發現西米是可以美容的。

但是令人很好奇的卻是這種西米究竟是怎麼在樹上長出來的呢?

«——【·砍伐西米椰子樹·】——»

其實想要得到西米很簡單,但是也很麻煩。

簡單的理由是將樹砍掉就可以了,可砍樹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的,一定要在它開花的前幾天才行,因為開花就意味著這棵樹就沒用了,一旦開花,這棵樹內儲存的淀粉會很快消散,就好像我們人類一樣,突然到了一種程度,然後體內能力迅速衰敗,從而達到死亡的結局。所以當地人一旦發現有這種即將開花的西谷椰子樹,就會急忙將其砍伐,然後收取內部的淀粉。

這可不是打開之後,就是現成的淀粉,而是跟正常樹木都是一樣的,隻不過它那樹木裡面含有淀粉。

隻需要將樹木砍伐完成後,再將樹木裡面的木屑挖出來,然後通過清水沖洗,這才能看到我們那所謂的淀粉。

隻不過要想成為西米還得再多費點時間,倒也可以理解,畢竟像咱中國的大米不也得經過加工才可以的嘛。

倒是這些淀粉不僅僅是可以做西米的,就好比盛產西米的當地人來說,他們可以用這些淀粉做糕點或者佈丁亦或者是那淀粉熬制的湯。

還有日本人更喜歡用西谷椰子樹的淀粉做粉絲,據說它做出來的粉絲顏色透明,但是不會黏膩,嘗起來也不錯。

«——【·西谷椰子樹的好處·】——»

別看這種椰子樹不能循環使用,但是隻要有這麼一顆就夠。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這種樹長得很快,尤其是它一顆就能產出100多公斤的大米來,若是一個普通的傢庭,遇見這麼一棵樹,起碼這一年的糧食是不用擔心了。

而且,作為當地的主要糧食來源之一,人們必須要趕在西谷椰子樹開花之前,畢竟損失一棵樹就會損失100多公斤的糧食,這對於糧食產物貧瘠的國傢來說,簡直是一大損失。

按照我們對以往糧食的認知來說,但凡是個糧食想要儲存都會有很多麻煩,可偏偏西米沒有這種煩惱,因為西谷椰子樹的糧食是不用擔心會被害蟲禍害的。

而且除了能夠當糧食之外,西米還能成為一些塑料東西。甚至它的那些無用的樹木還可以被制成產品,或者用來建造房屋,畢竟它是木頭,拿它來搭建房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除了樹幹之外,它的葉子也不錯,就比如夏天用西谷椰子樹的椰子可以驅蚊,而用那些幼年的葉子則可以炒菜吃,這相當於整個西谷椰子樹都有相應的用處。

«——【·結語·】——»

每一種物品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就好比西谷椰子樹。若不是有它,我們又怎會知道樹上也能結大米呢?

雖說這種大米產量高,但是對於我國來說並不合適,畢竟我國人口較多,西谷椰子樹的種植時間又很長。況且西米椰子樹的種植環境處於熱帶地區哪怕我國現在也有熱帶地區,但總歸地方不同,還是有些差距的。既然看不到明顯的價值,所以也就很少有人會種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