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人:“小紀熬面”裡的文化

2024年2月5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江都小紀是歷史名鎮、人口大鎮、經濟強鎮,可圈可點之處比比皆是,但怎麼說也少不了一碗小紀熬面。無論是在外打拼的遊子,還是生活於此的人,即或是嘗過此面的外鄉人,無不交口贊譽。全國面條萬千,小紀熬面在繽紛的美食世界裡占有一席之地,絕非浪得虛名。

小紀熬面聲名遠播,被人津津樂道,是色香味形的別具一格,還是另有其因的情有獨鐘?好吃扛餓的實用性自不待言,熱情待客的情感性不用多說,但依我之見,更多的是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凝結,是彌漫其間的情感寄托,是美食承載的鄉土文化。

把一碗面說成文化,也許被人看成嘩眾取寵的小題大做,但美食文化是約定俗成的共識,那小紀熬面自然也是文化的一種,應該不會有人反對。作為揚州非遺的小紀熬面裡有什麼文化,探究這樣的問題,確有標本意義。

在尋常百姓看來,文化是高大上,與他們的日常生活似乎毫不沾邊,隻能敬而遠之。在那些自稱文化人的眼裡,一碗面裡又能有怎樣的文化,這是拉低了文化檔次,甚至糟踏了文化。上百年的傳承使小紀熬面生生不息,其生命力之旺盛、親和力之綿長、影響力之強烈,為我們解析文化的構成,還原文化本來面貌,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

百姓生活是鮮活的文化。小紀熬面做法大同小異,口味各具特色,不怕麻煩的自己去做,想省事的到館子裡撮一頓,巳融入了日常生活。遊子返鄉、稀客來訪、慶祝生日、喬遷之喜,都少不了一碗熬面,這是待客之道,是酬謝薄禮,是自我犒勞,折射了他們自我修養、與人相處的價值取向,積淀為風俗人情。千百年來,小紀傢庭和睦、孝親愛友、誠實守信、童叟無欺的鄉風民俗,在一碗面裡也能找到影子,這種日用而不知的做人本分不正是鮮活的文化嗎?

科技生產是時尚的文化。把一碗面與科技生產掛鉤,好像是生硬的拉郎配,其實也不盡然。小紀熬面涉及到選料、配送、烹飪、調味、營銷、品牌等諸多環節,在眾多面條中能嶄露頭角,一定有其拿魂的過人之處,體現了農耕文明生活智慧的創新表達。時至今日,借助科技力量使其返老還童,小紀人不妨學學柳州螺螄粉。人傢通過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運作,運用電商平臺行銷海內外,其經驗值得借鑒。能否招商引資、鼓勵能人,在工業化上大膽突破,讓熬面走出小紀,翻山越嶺,漂洋過海,與世界分享這一養在深閨的美食,讓手工制作的傳統文化蝶變為科技生產的時尚文化,更好地造福於民,這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人文經濟學的生動實踐。

生意興隆是流動的文化。小紀熬面的店鋪靠各自特色吸引顧客。相識的不相識的坐在一起,就著熱氣騰騰的熬面,噓寒問暖,傢長裡短,天南海北,情感在交流,信息在交匯,生意在做成。來者都是客,全憑嘴一張,吃進去的是面條,留下來的是口碑,攢下來的是財富,打出去的是廣告。靠一碗小紀熬面的生意興隆,讓這門老手藝成了小紀的活廣告。

生態環境是最美的文化。小紀熬面之所以受追捧,與其選料用材與生態環境大有關聯。活禽是散養現殺的,蔬菜是田裡現摘的,豬牛肉也是從市場新買的,湯是一大早現熬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原生態,一切都是新鮮的口味。店小環境美,美在自然和諧,店牌店招從不招搖,環境佈置簡約大方,直觀感受衛生整潔,進店體驗賓至如歸,店傢不故弄玄虛,也不欺行霸市,中規中矩做熬面,老老實實做生意,體現了店主老實本分的獨特審美價值追求,這也是小紀熬面的好滋味。人們在品嘗熬面噴香透鮮的同時,也在感受優美環境,這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文化。

蓬勃生機是奮發的文化。小紀熬面,夏天吃了一天有勁,冬天吃了渾身暖和,常年吃了精神抖擻。小紀人幹事的風風火火,創業的不折不撓,爭先的你追我趕,實幹的務求必成,到處生機勃勃,可能與熬面的滋養有關,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文化。這種文化,就是遇到困難不喊難,碰到挫折不退縮,想到第一拼命掙,看到紅旗勇於扛,為了一方百姓的幸福美滿,為了高質量發展的追求,始終昂揚著精神,澎湃著激情。這種奮發有為的文化體現的價值追求是何等的榮光!

小紀熬面雖是百姓尋常食品,但細細品味,發現其中的文化豐富多彩,百姓生活、科技生產、生意興隆、生態環境、蓬勃生機,都濃縮在一碗熬面裡,有滋有味,耐人尋味。

來源:江都融媒

作者:金沙人

編輯:黃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