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吃羊冠軍,沒有人比新疆人更會吃羊!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也許有人比新疆人更會養羊

很少有人比新疆人更會吃羊

新疆的人均羊肉消費量排名全國第一,近乎是第二名內蒙古的兩倍,是當之無愧最能吃羊的省份。

新疆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是絲綢之路的通道、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來自歐亞大草原的牲畜,東亞、中亞、西亞的香料,中原、西域與草原地帶的料理方式都在新疆交匯、融合。這些因素相互疊加讓新疆人吃羊吃出了不同層次的高度

新疆喀納斯秋季轉場。

圖 / 視覺中國

新疆有遊牧風情濃鬱到隻加鹽的手抓肉與烤肉,與西亞美食存在千絲萬縷聯系的烤丸子肉、羊肉抓飯,用西亞、中亞、甚至印度廣泛分佈的馕坑烤制的烤包子與烤全羊,還有近幾十年隨建設新疆歷史發展而來的米腸子、面肺子、過油肉拌面……新疆人吃羊甚至到了講究時令與羊肉品種、產地的地步。

連羊蹄都有它的歸宿。

攝影 / 疆圖 ;圖 / 圖蟲·創意

比如說山羊因膻味較重,在羊品眾多的新疆,平時很少出現在飯桌上。唯獨深秋初冬,山羊吃過高海拔地區蒙被冰碴的牧草和藥用植物,蛻變為毫無膻味的冰碴駒驪,被視為食補的上品,甚至得名“藥肉”。而這隻是新疆咩咩宇宙的冰山一角。

新疆哪裡的羊最好?當然是我傢鄉的!

新疆很大,大到占據了六分之一的中國,從山頂終年負雪的阿爾泰山,到茫茫戈壁中的塔裡木盆地,再到中國陸地海拔最低的吐魯番盆地,其間蘊藏著六分之一個中國的差異,氣候水土多有不同,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羊種自然也大不一樣。

羊群秋季轉場。

攝影 / 賴宇寧

新疆最北端,阿爾泰山麓的阿勒泰地區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哈薩克族牧民根據四季變化在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原間不斷轉場,牲畜四季都能吃到“時令美食”。牧民們培育出的哈薩克羊是新疆的原始羊系,細分品種分佈在北疆的各個牧場中。連中國培育成的第一個細毛羊品種——新疆細毛羊都有它的血統。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叼羊活動,

在新疆羊甚至可以變成娛樂項目。

攝影 / 賴宇寧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阿勒泰羊,體型碩大的它們擁有猶如駝峰般充滿脂肪的尾巴和臀部。碩大的體型意味著宰殺後肉量多,隆起的臀部和大尾巴意味著豐富的脂肪提供芳香物質,瘦肉也因充盈著肌間脂肪而口感鮮嫩

在哈薩克族人手裡,阿勒泰羊經白水煮熟,加鹽就是鮮嫩多汁的手抓肉。畢竟這種羊的食用價值自古就被肯定,在唐貞觀年間被作為貢品獻給天可汗。

阿勒泰羊最大的特點,

就是與身體不成比例的豐滿臀部。

圖 / 視覺中國

向南來到準噶爾盆地的西北端塔城地區,在草原與荒漠之上有聞名新疆的巴什拜羊。由於混入了野生盤羊的血統,它們野性十足,適合天然放牧,筋腱少口感新嫩多汁,味道鮮美異常。如果提起全疆最好吃的幾種羊肉,巴什拜羊一定位列其中。

在東部炎熱幹燥的吐魯番盆地,夏季溫度可達50℃而冬季溫度低至-20℃,荒漠之上最常見的植物是駱駝刺。唯有耐鹽堿的托克遜黑羊將這裡視為樂土,而且在甜美駱駝刺的滋養下肉質鮮嫩、肥而不膩。正因如此,料理托克遜羊甚至可以用料理生猛海鮮的方式——清蒸

新疆羊具有驚人的多樣性。

制圖 / 任東

南疆廣袤而平坦的巴音佈魯克草原很不新疆,反而很有幾分內蒙古的味道。這裡還真是蒙古族聚居區,蒙古人還帶來了蒙古羊——巴音佈魯克羊(茶騰大尾羊)。幾百年來,巴音佈魯克羊早已適應了新疆草原地帶的環境,以至於跨越天山,成為了天山中部天山南麓兩地的主流品種。

巴音佈魯克草原上成群的黑頭羊。

攝影 / wzkdream

南疆最出圈的優質羊種當屬中國三大名羊之一尉犁羅佈羊,它們生長在荒漠、半荒漠的環境中,喝天山冰川水,吃從蘆葦、甘草、胡楊葉到駱駝刺的多樣牧草,隻加一點鹽水煮就自帶清香而膻味全無。尉犁羅佈羊瘦肉占比高,符合當代人飲食習慣。少量羊脂是咬一口滿嘴奶香的點綴。吃過一次就會變成心心念念的羊中白月光

新疆喀什馬爾巴紮牲畜市場,一排被綁在一起的羊。

圖 / 視覺中國

著名羊種還有當巴什羊、和田羊、策勒黑羊、適應高寒氣候的柯爾克孜羊,從外國引進的昌吉陶塞特羊與瑪納斯薩福特羊。以及曾經被炒到一隻種羊1400萬,至今價格依舊昂貴的刀郎羊

那麼到底哪種羊最好吃?新疆人一定會告訴你“當然是我傢鄉的!”新疆過於廣闊,新疆羊的種類也過於豐富,味道各有千秋大傢推崇的,其實是從小吃到大的鄉愁味道。

新疆喀什牛羊牲畜交易大巴紮上,

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羊。

攝影 / 張永鋒

羊在新疆或宰於水煮,或宰於紅燒

從雪山到盆地,從綠洲到戈壁篩選出的多樣羊種,是新疆自然和先輩們留下的寶藏。或水煮、或火烤,新疆人總能把每隻寶藏羊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實現羊生價值,揮發出最濃烈的膻香。

比如說做成馕卷肉串。

攝影 / 賴宇寧

不過,就像蘭州沒有蘭州拉面一樣,新疆也沒有灑滿孜然粉、辣椒面的“新疆羊肉串”,隻有烤肉(新疆烤肉以羊肉占絕對比例,牛肉都少)!為新疆烤肉註入靈魂的,不是那薄薄一層襯托羊肉本味的調料,而是那塊藏在肉串中的豐腴羊尾油

羊尾油流出的油脂以高溫“煎炸”了肉塊表面,也鎖住了肉塊內部的肉汁,形成外焦裡嫩的效果。以至於頭一次吃正宗的新疆烤肉,遊客會以為沒烤熟;新疆老食客反而會專門囑咐“烤穠些!

新疆烤羊肉串。

攝影 / 疆圖 ;圖 / 圖蟲·創意

行走在烏魯木齊街頭常能看到木壘烤肉的招牌。這種源自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烤肉,是哈薩克族烤肉生猛的代表。以紅柳或大鐵簽做簽子,紅棗大小的肉塊僅撒薄鹽,體會過哈薩克羊的鮮美滋味與外焦裡嫩的口感,再看到木壘二字都要留下口水。

喀什還有丸子肉。羊腿肉和香料剁成肉餡,在簽子上捏成長條,相較於肉串口感更軟糯,香氣更復雜。

架子肉同樣是馕坑烤出來的特色美食。

圖 / 視覺中國

新疆美食來自於人口流動與文化交流,在人口流動、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新疆美食絕不會止步不前。近五年,一種帶有鬼畜氣質的西瓜烤肉走出喀什成為新銳新疆特色菜。把羊肉塞進西瓜裡,放在馕坑燜熟,讓羊肉帶有一絲水果的香甜

馕坑有大有小,

用來做烤全羊的大到能裝下五六隻羊。

制圖 / 任東

不得不說,馕坑是新疆人的吃羊神器,新疆烤全羊也多是用馕坑烤熟的。整隻白條羊用大樹枝做釬子,在外皮裹滿蛋黃、薑黃、鹽、孜然、胡椒調制的掛糊,用鹽水熄滅碳火後,再放入坑中,坑口蓋上面門簾燜烤。

經過漫長等待,出爐的烤全羊外皮金燦誘人,趁熱咬一口,能感受到酥脆的外皮爆開滿口香脂,外側的肉滿是掛糊香氣,而內部依舊嫩滑多汁,原汁原味。烤全羊,怕是視覺沖擊最直接、饕餮之感最猛烈的烤肉了。

馕坑炭火烤全羊。

攝影 / 疆圖 ;圖 / 圖蟲·創意

會吃羊的人都知道,清水煮才是對一隻羊最高的贊美。用盆盛的手抓肉天然帶有親人朋友聚餐的盛宴屬性。傳統中羊耳朵給小孩子寄托讓孩子聽話的希望,羊腮肉獻給主人表示感謝款待,胯骨、盆骨等容易嚼的肉則優先分給老人……看似不拘小節的手抓肉背後有深刻的少數民族宴會禮儀。在如今城市化的洪流中,抓肉的禮儀屬性有所淡化,但是對於羊肉原生態味道的追求並未改變。

新疆手抓羊肉通常配皮牙子而非韭菜花。

圖 / 視覺中國

真正不拘小節的煮羊是適合一人食的缸子肉。紅棗、枸杞、土豆、黃蘿卜、胡蘿卜、白蘿卜、皮牙子、鷹嘴豆……都可能出現在極富懷舊感的缺口搪瓷缸子裡。缸子裡湯鮮肉美,味道香濃。掰開一個窩窩馕浸入湯中,可以溫暖一整天,溫飽得非常踏實。它源自六十年代時,喀什的公社興修水利時偶然的創造,是一個時代的遺產。

新疆整體海拔較高,水的沸點比較低,蒸菜不多見。唯獨生活在中國最低海拔的吐魯番人,大啖清蒸托克遜羊,蒸出來的羊肉原汁原味,羊肉味更在水煮之上。周邊的新疆人甚至會為此驅車幾百裡隻為一口蒸羊。

粗糙但實在的缸子肉,是一個時代的饋贈。

攝影 / 疆圖 ;圖 / 圖蟲·創意

經過各族同胞數十年的奮鬥,新疆早已崛起了烏魯木齊、喀什、克拉瑪依等現代化城市。炒肉相比於烤肉和煮肉更為城市化,過油肉更是新疆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的縮影。源自山西過油肉,在產糧大縣奇臺縣被改良為羊肉菜,拌上拉條子不但鍋氣十足,還非常頂餓。往來奇臺縣拉糧食的大車司機帶火了這種食物,讓它不但走出奇臺,甚至走出新疆,出現在每一傢蘭州拉面的菜單上。

還有一些炒肉不放植物油,而是用羊尾油稱為幹燒。羊油燒羊,羊味的濃厚更顯層巒迭加,這才稱得上是羊了個羊吧。

新疆的爆炒羊雜也是一絕。

攝影 / 驚蟄 ;圖 / 圖蟲·創意

有雜碎,誰吃肉啊?

不僅如此,新疆人吃羊,還吃出了美食的終極奧義——蛋白質配碳水

新疆人的清晨,由一杯茶配烤包子喚醒。最傳統的烤包子用且隻用細嫩而肥瘦相間的羊腿肉。而改良版甚至可以包進去番茄和青椒。不論何者,咬破薄薄的酥皮,都可以感受到羊肉湯汁在舌尖漫開,羊脂香氣漫入鼻腔的美妙感受。

烤包子皮酥肉嫩卻有點幹,與茶是絕配。

攝影 / 賴宇寧

到了午間,把羊肉香氣燴進米飯裡的抓飯就成了主角。而到了晚上,用烘熱的馕卷起肉串,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勁道的馕,裹挾外焦裡嫩的烤肉,提供富有層次的口感,已然分不清撲鼻的是麥香還是肉香。碳水加蛋白質的搭配在新疆可以從早飯吃到夜宵。

杏幹羊肉抓飯,一鍋新疆風物志。

攝影 / 長腿袁大叔

羊肉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羊雜同樣不會被浪費。與講究原汁原味的羊肉不同,新疆人吃羊雜吃的就是重口味

新疆的燒烤攤中,常能看到一種名為假腰子的烤串,看上去黑乎乎、油膩膩,結合奇怪的名字顯得十分可疑。其實它就是油網包肝,用一點洋蔥調味。一口下去半焦的油網在唇齒間碎裂,流出溫熱的羊油,酥嫩的羊肝幾乎要化在嘴裡。肝臟緩解了油網的膩,而油網掩蓋了肝臟的腥,絕非腰子的氣味所能比肩

被名字耽誤的新疆假腰子。

攝影 / 背後的背後;圖 / 匯圖網

重口味的進階款還有塞脾,故名思議,用肥嫩的羊尾做肉餡,塞入羊脾臟烤制。相較於烤酥了的假腰子,脾臟就富有彈性多了,牙口不好一口下去未必咬得動,細細咀嚼可以吃出濃鬱的血腥與羊膻。如此硬核的燒烤在最會吃羊的新疆,得到的評價也非常兩極分化,大多數人完全無法接受,少數人則視之為致味。後者路過燒烤攤就想買一串,不等晾涼就整串下肚,燙得頻頻吸氣,吃得滿面油光。

新疆到底有多少種內臟做法,新疆人都說不清。

圖 / 圖蟲·創意

如果就喜歡彈牙的咀嚼感沖鼻子的內臟味道,還可以試試重口的王者——烤羊腸

更大眾化的還有胡辣羊蹄,軟糯彈牙的羊蹄,搭配滋味十足的湯汁,往往能把食客辣到涕泗橫流。而看似黑暗的羊頭,在點餐付錢的功夫,就被攤主拆卸成一碗肉,連羊腦都重新煎好。沒有了駭人的頭骨,食客隻需要糊裡糊塗的感受羊頭層次豐富的口感,一邊猜剛剛那一口是腮幫子還是眼睛

上圖:胡辣羊頭;下圖:胡辣羊蹄。

攝影 / 樊小喆

更小眾的,還有從伊犁走出的米腸子和面肺子。豪華版米腸子要把大米、羊心、羊肝、羊肉混合佐料灌入腸衣,口感軟糯,滿口留香。而面肺子則是把洗去面筋的面粉水灌入羊肺,比水煮羊肺更為肥美細膩。二者源自物資匱乏年代,伊犁主婦們將珍貴的肉食應用到極致的嘗試,不想一試就試出了日後新疆代表性小吃。

米腸子和面肺子通常搭配出現,

能做早餐也能做夜宵。

攝影 / 金伯琛

也許有人比新疆人更會養羊,但是鮮有人比新疆人更會吃羊。新疆人對於羊的熱愛,更像是接受了新疆羊身上的所有,並把天地對羊的愛養牧羊人對羊的護育都納入腹中。

轉場中的羊群。

攝影 / 賴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