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灶馬頭上的“一龍治水,十牛耕田”等是怎麼算出來的?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小年祭灶:灶馬頭上的奧秘與農事預測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民間傳統的小年。在這一天,有一個古老而神秘的習俗——祭灶。被祭拜的對象是“灶王爺”,而他的形象通常印在一張年畫上,這便是我們常說的“灶馬”。在山東濰坊的農村,這個習俗尤為盛行,幾乎傢傢戶戶都會在灶房裡貼上一張色彩斑斕的灶馬年畫。

灶馬由灶馬頭和灶王神像兩部分組成,而其中最為引人註目的是灶馬頭。上面詳細記載了當年的年歷,包括陰歷、節氣和農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農事部分,有“財神”、“喜神”、“福神”、“貴神”、“太歲”五位神明的位置指示,還有三伏時間以及農事“預測”。這些預測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根據幹支紀年來推算得出的。

那麼,什麼是幹支紀年呢?簡單來說,它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歷法,由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配對組成,共六十個組合,周而復始。當我們知道了某一年的天幹,就可以根據它來推斷地支,進而知道整年的氣候和農事活動。

例如,在2024年的農歷甲辰龍年,與“龍”對應的地支是“辰”,正月初一就是“甲辰”,這被稱為“青龍”。根據這個規律,年後第一個“牛”日出現在正月初十的“癸醜”日,所以稱之為“十牛耕田”。同樣的邏輯,正月初八為“辛亥”日,因為天幹“辛”的五行為“金”,所以是“八日得金”。

正月初六位己酉日,“己”象形蠶,所以稱“六姑看蠶”;

正月十一為“甲寅日”,“寅”與“人”諧音,對應“十一人”;

正月初三為“丙午”日,“丙”與“餅”諧音,正月初四為“丁未”日,“丁”象形鋤,所以稱“十一人三餅,四鋤”。

人日的版本有兩個,一是天幹“壬”,一是地支“寅”。

民俗傳說“子天醜地寅人出”,所以,一般把“寅”日稱為“人”日,楊傢埠木板年畫灶王爺的“灶馬”也有兩個版本。

正月初一“甲辰”日,對應“甲田一分”;

正月十二“乙卯”日,對應“花收十二分”;

正月初九“壬子”日,對應“草籽九分”;

而在預測農事方面,有一個說法叫“龍多旱,龍少澇”。如果一年中出現多次龍日,那麼這一年很可能會幹旱;相反,如果出現得太少,則可能會洪澇。這與我們常說的“三個和尚沒水吃”的道理是一樣的。

除了農事預測外,灶馬頭上還有太歲方位的標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犯太歲”是一個比較忌諱的事情,因為太歲的方位與當年的地支方位一致。比如在2024年的農歷甲辰年,地支為辰龍,太歲的方位就在東南。

當然了,民諺雖然有其一定的道理和經驗積累,但畢竟有其時代的局限性。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應當以科學、辯證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古老的智慧。

關於灶馬頭的故事還有很多,它不僅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也記錄了古代中國豐富的文化和智慧。如果你還知道其他與灶馬頭有關的故事或習俗,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