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最好的四首詩,一字一淚,寫盡世人孤獨!

2024年2月6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晚唐政治腐敗,士人在仕途上進身的機會很少,他們大多寄身於幕僚,在政治生活中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

李商隱就生活在這個時期,他自幼喪父,生活孤苦,期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19歲時跟隨令狐楚,25歲中進士,前途一片光明。

383年,李商隱娶王元茂之女為妻,在這一年參加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但因為牛李黨爭的排擠而沒有被錄取,後來再試得中,卻因為他人從中作梗而被調至他處。

官小位卑,處處遭到現實的毒打,空懷滿腔抱負,最後也隻能到處漂泊,潦倒至死。

可以說,李商隱的一生都充滿著孤獨:

有時世的落寞、傢世的衰敗、妻子的早逝、朋黨的困惑,等等。

今天帶來的四首詩,我認為是李商隱最好的作品,一字一淚,寫盡世人的孤獨。

孤獨是,找不到知己的悵惘

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裡,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流鶯》

無傢可歸的黃鶯四處飄蕩,它飛過了山丘,飛過了河流,卻始終無法尋覓到自己的棲身之地。

它以淒涼婉轉的叫聲,表達自己的情感。可別人的良辰美景也許並不能成全它的理想。

不管陰晴雲雨,不管白天黑夜,千傢萬戶的門有開有關,唯獨那隻黃鶯無處落腳,無法把握自己前進的方向。

詩人自己也是傷春人,如今看到那孤單飄零的黃鶯更是悲從中來。

“鳳城何處有花枝”,偌大的長安城,哪裡又有供流鶯棲息的花枝呢?

孤獨,是中年喪妻、獨自一人的悲痛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你問我歸期,我不知道,此時此刻,巴山的夜雨漲滿了池塘。

我想象著回傢以後和你說整整一晚的話,聊的都是此時此刻的這場夜雨。

詩中的“君”,指李商隱的亡妻王氏。

這首詩寫於851年的秋天。而就在這年春天,李商隱離開生病的妻子,前往他鄉赴任。他怎麼都想不到,這一別,竟是永別。

詩中的情感非常純粹,已經得知妻子亡故的李商隱,一直在想象中和妻子交談,他多麼希望回到妻子身邊,和她徹夜長談啊!

孤獨是,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北青蘿》

詩人在暮色中去尋找一位山中孤僧,通過體味山中疏淡清麗的景色,孤僧閑適恬靜的生活,詩人悟出了禪理,感到大千世界都是微塵。

如果更進一步,將眼光擴展到整個宇宙,那麼我們生活的世界也不過是細小的微塵,人在其中的位置就更微不足道了。

站在這樣的宏觀角度,再來看看曾經反復折磨自己的那些哀樂愛恨,就更加不值得掛懷了。

孤獨是,人到中年,萬事皆憾的落寞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這首詩是李商隱晚年回顧平生遭遇,為抒寫身世之感而作。

這篇《錦瑟》素來以難解著稱,眾說紛紜,其實首位兩聯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這是思華年而不勝惘然之作。

寫作此詩時,李商隱已經46歲了,這與首句見五十弦瑟而心驚正好吻合。

所以頸聯、頷聯都是承接“一弦一柱思華年”這一句,既描摹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的音樂意境,同時也借助這種意境,對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做一個概括。

李商隱的一生,是在日暮西山的晚唐時期度過的,因此詩風免不了帶有憂鬱色彩,《錦瑟》以忽聞琴聲開頭感嘆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以思華年為主旨,表達詩人鬱鬱不得志,無力回天的傷感淡然。

全詩讀來讓人恍若隔世,神遊物外,最後又戛然而止回到現實,令人唏噓。

最後辛苦您點下“關註”,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