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痛批陳賡不請示報告,陳賡怒懟:都啥時候了,快說補救方法吧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在紅軍長征的歷史中,1935年4月,烏江邊上發生了一場戰略較量,主演是紅一軍團的團團長陳賡和朱德之間的爭論。

任務貌似簡單:拆除烏江渡口的浮橋。但朱德得知陳賡擅自執行拆橋命令後,怒不可遏,質問他為何不請示報告。陳賡一時懵逼,卻在朱德的怒斥中陷入被動。

為掩護其他軍團渡江,中央讓紅九軍團制造假象,吸引敵人註意力。陳賡毫不知情,卻在朱德的怒斥中陷入被動。陳賡試圖解釋,但朱德的火氣未減。

這時,陳賡毅然摘下帽子,大聲對朱德說:“都啥時候了,快說補救方法吧。”朱德冷靜下來後,給了陳賡一個新任務:重新架設浮橋,等待紅九軍團。如果敵人來襲,毫不猶豫炸毀橋梁。

陳賡組織團隊,與政委宋任窮一同研究架橋方案。宋任窮親自帶隊,天未亮就成功架好浮橋。陳賡留在指揮所,緊盯著敵情。

紅九軍團卻遲遲未現。陳賡親自核實敵軍情報,發現敵軍向他們渡口撲來。陳賡表現得非常冷靜,迅速向朱德匯報。

朱德果斷下令,炸毀浮橋,幹部團與大部隊匯合。陳賡緊急通知宋任窮炸橋。剛剛搭建好的浮橋在沒有渡人的情況下被炸毀。

紅九軍團在陳賡的焦慮等待中,終於與中央紅軍匯合。這場戰役是紅軍歷史上的一次小插曲,展現了在極端情況下決策與執行之間的微妙關系。

這場經歷對於陳賡來說,是一次戰爭中的教訓,也是對領導層溝通的深刻領悟。在這段艱難的歷程中,他不僅學到了在決策中要及時請示報告,更理解了在復雜多變的戰場上,執行命令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斷力。

朱德的冷靜與果斷,使得最後紅軍成功匯合,但也提醒了大傢在執行任務時務必保持高度警惕。這次事件讓整個紅軍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戰爭中的每一個決策都關乎整體大局,執行命令時絕不能有半點馬虎。

這場烏江之戰,不僅是紅一軍團的磨礪,也是整個紅軍的成長。每一位戰士,每一個領導者,都從中汲取了寶貴的經驗教訓。戰爭不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智慧的對決,而這場戰鬥則是智慧與勇氣的完美結合。

最終,紅軍在朱德的堅定領導下,成功渡過烏江,繼續走向新的征程。陳賡也因這次經歷,更加成熟,成為紅軍中的傑出指揮官之一。這段歷史,成為紅色年代的一筆濃墨,永遠鐫刻在紅軍長征史冊之上。

在戰爭的硝煙中,紅軍用鮮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英勇的贊歌,而這場烏江之戰,將永遠熠熠生輝,成為紅軍長征的一顆璀璨明珠。這段歷史,是紅軍的榮耀,更是中國革命的輝煌篇章。這場烏江之戰,見證了紅軍的堅韌與毅力,為後人樹立了崇高的精神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