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鄉起義後,陳勝為何一定要除掉吳廣?司馬遷的評價,一針見血

2024年2月6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公元前209年7月的一天早上,太陽都曬到屁股了,秦二世胡亥還在阿房宮的被窩裡,摟著漂亮姬妾睡覺。

突然,外面響起敲門聲。

接著,趙高慌慌張張前來報告:“陛下,大事不好了!”

“什麼事,如此慌張?壞了寡人的好事。”

“皇上,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的西南邊)造反了!”

“陳勝是哪個地方的將軍?”

“他們……他們是去守邊的壯丁。”趙高結結巴巴地說。

“壯丁造反?那有什麼了不起的,派一千人把他們掃平了不就行了。”胡亥不以為然地說。

沒等趙高再說什麼,胡亥又鉆到了被窩,繼續睡覺做美夢去了。

胡亥說得當然有道理,起義軍當時是不過幾百人的烏合之眾。而且秦朝政府對兵器控制很嚴格,起義的農民手中拿的是鋤頭和鐵鍬,就像小泥鰍根本翻不起大浪。

誰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的起義拉開了秦末農民戰爭的序幕,等於揭開了火山的蓋子,人民的怒火像巖漿一樣噴發。

短短一年的時間,起義軍就從一開始的數百人發展到幾十萬人。

在憤怒的火焰中,強大無比的秦朝政權像紙糊的聖殿,轟然倒塌,滿目瘡痍。

然而,起義的烈火雖然處處燃燒,陳勝吳廣的起義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黯然落幕,以失敗告終,把舞臺中央讓給了項羽和劉邦他們

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吶喊的英雄,就像劃破夜空的流星,雖然曾經發出耀眼光芒,卻轉瞬即逝,無聲無息。

之所以如此,固然跟秦王朝的強力鎮壓有關。除此之外,跟陳勝的個人能力有關。

他沒有寬廣的胸襟,不會知人善任,導致起義軍內部四分五裂,也是起義迅速走向失敗的原因之一。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一統天下的王朝,秦王朝確實強大,六國名將輩出,軍隊戰鬥力強悍,都先後被它打趴下了。

什麼“魏武卒”,什麼“技擊之士”,在秦國虎狼之師面前,全都不堪一擊。

曾幾何時秦國軍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橫掃千軍如卷席,當六國軍隊聞風喪膽。

可是秦始皇就像一個怪物一樣,登基之後就開始作死的節奏,坑殺知識分子,鎮壓反對者,對老百姓橫征暴斂,勞民傷財大搞世紀工程。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造孽後人遭殃;秦始皇的殘暴終於讓胡亥品嘗到了苦果。

秦二世即位後,面對的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勢,人民的怒火在積壓,到處都是火藥桶,就差一點火星。

按照歷史規律,前任如果太過仁慈,繼任者就要殘暴一點;前任如果是鐵血皇帝,繼任者就要裝扮成賢君。

胡亥登基之後,就該休養生息,不再勞民傷財,那樣肯定會緩和矛盾,受到人民擁護,讓秦王朝得以延續。

然而秦二世本人就是個庸才,朝政把持在趙高手裡,不但沒有改弦更張,反而變本加厲,繼續做死的節奏,加重著人民負擔,激化著官民矛盾。

如此這般,秦王朝不出事就奇了怪了。

起義軍的老大陳勝出身卑微,是陽城(今河南商水)一個普通的農民,少年時曾經給人當雇工種地。

起義軍的另一個領袖吳廣,也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傢住陽夏(河南太康)。

太康到商水,走高速的話不過100多公裡,這是就縣城而言,而兩地的邊緣地帶是相鄰的。

這就是說,陳勝和吳廣的傢鄉相距不遠,二人是兒時夥伴,光著屁股在一起長大。

當陳勝發出“茍富貴,勿相忘”誓言的時候,吳廣很可能也在場。

二人雖然是農民,但都是血性男人,對秦朝的殘暴統治肯定是無比痛恨。

但是如果據此說他們有遠大理想,早有揭竿而起的想法,那是抬舉二位了。

假如他們早就處心積慮地打算起義,肯定要嚴密策劃,不會在中途臨時起意。

那年七月,陳勝、吳廣兩位好兄弟帶著900來人,前往漁陽(今北京密雲一帶)去負責保衛邊疆。

其實這時候他們已經是頭頭,不出意外的話,這兄弟倆是未來的軍官。

能不能當將軍不好說,當個“團長”“旅長”,應該不是問題。

他們不是六國貴族,跟秦始皇爺倆沒有血海深仇,跟項梁、項羽不同。

總的來說,他們的前程還是有前景的,根本沒有想到過會造反。

如果不是大雨滂沱,延期到達目的地,面臨嚴厲的處罰,他們一定是遵紀守法的順民。

根據秦朝的法律,延期達到的話,是要被處死的,根本沒有別的結果。

“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反正都是個死。既然如此,為何不奮力一搏?

對此,有人有不同說法,說陳勝吳廣起義是蓄謀已久。

他們推測說,河南屬於楚國疆域,陳勝吳廣是項燕的門客,起義的“幕後黑手”是項老爺子。

這樣推測看似有理,其實不然。

根據史書記載,陳勝吳廣起義是在二世元年七月,而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發動起義的時間是九月,時間相差60天。

而且這爺倆發動起義的地點在今天的浙江紹興,兩地相距千裡。

在沒有手機和互聯網的年代,他們跟陳勝根本不可能有串聯。

這足以說明,陳勝吳廣起義很偶然,是被逼的,屬於臨時起意。

按理說,這幾百人確實成不了氣候,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不足掛齒,在秦朝政府軍鎮壓下,很快就會失敗。

但是由於秦王朝的殘暴統治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陳勝吳廣這點火星兒點燃了火藥桶,各地百姓紛紛響應,局面瞬間不可收拾。

陳勝吳廣一不小心,起義竟然暫時成功,隊伍迅速壯大,很快達到數萬人的規模。

陳勝看在眼裡喜在心裡,隨即建立張楚政權,自立為王。

他的好兄弟吳廣被為“假王”,負責統領西路軍,向秦王朝國都咸陽進軍。

陳勝的弟弟陳餘,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被任命為上將軍,負責統帥主力東路軍。

陳勝自己則留守苑首(今安徽阜陽市潁上縣),負責坐鎮指揮。

在這個時期,陳勝吳廣的前景還是不錯的。隻要這哥倆精誠合作,也不是沒有可能成功,朱元璋不也是農民出身?

問題是就在這時候,這哥倆之間出現了裂痕。

按說起義事業正在進行,陳勝應該隨軍行動的,劉邦和項羽都是這樣。

陳勝卻在後方指揮,這就影響到了他的威望。

吳廣是個很勇敢的人,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是他拔劍殺了監軍的將尉。

同時,吳廣對待下屬也比較寬厚。

因此,前方將領有了想法,覺得吳廣英勇善戰,應該自立門戶稱王。

有一次吳廣視察軍隊,將領跪倒在地,山呼萬歲,差點上演黃袍加身的大戲。

吳廣一看連忙阻止,說陳勝才是我們的老大,你們可不能亂來。

盡管如此,陳勝得知之後,開始惴惴不安,心生疑慮。

有一天,陳勝的親信田臧騎馬跑來,氣喘籲籲將一顆人頭交給陳勝說:“吳廣好色,跟朝廷部隊暗地裡聯系,被我們殺掉了。”

陳勝一聽大驚,責怪道:“你怎麼可以沒有本王的允許,擅自行動?真是太過分了,大傢都像你,那還了得,看本王如何收拾你。”

話雖如此講,陳勝並沒有實際處罰他,這足以說明田臧隻是執行者,幕後主使另有其人。

如果田臧自作主張殺了吳廣,給他一百個膽,也不敢再來見陳勝。

不管怎麼說,吳廣的被殺成為一個轉折,起義軍開始走下坡路。

吳廣被殺之後,軍心開始浮動,進攻咸陽的目標成為泡影。

取而代之的田臧,在軍中沒有威望,隻能被動防守,在滎陽駐紮,停止了西進的腳步。

這一來,本來打算跑路的秦二世得到了喘息機會,也讓章邯得以率部東歸,讓起義軍非常被動,危險迫在眉睫。

章邯是秦朝名將,他身經百戰,屢建奇功。

這時候,他率軍從臨潼一路殺來,勢不可擋,田臧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兩軍在滎陽一交鋒,田臧便被打敗,隻撐了一周就失去了襄城。

此戰中,田臧自刎殉國,西路軍灰飛煙滅,起義軍面臨嚴峻考驗。

後來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陳勝兵敗被殺,黯然離場。

陳勝起義失敗原因很多,但毫無疑問,殺掉吳廣是主要原因,是他犯下的大錯。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是過河拆橋,兔死狗烹。

可是當時剛到橋中心,還沒有過河。兔子還在跑,受傷都沒有。

也就是說,陳勝在八字還沒有一撇的時候,就殺了吳廣,誰還敢繼續跟你幹?

偉人就曾經說過,陳勝、吳廣有“二誤”,一是違背了“茍富貴勿相忘”的諾言,二是賞罰失當。

而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 也這樣寫道,那些跟著陳勝出生入死的將領們的下場十分可悲,“多以讒毀得罪誅”。

這話一針見血,道出了陳勝失敗的根源。

參考資料:《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傢第十八》

《史記·七十列傳·張耳陳馀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