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 CEO 梁汝波:始終創業,逃逸平庸的重力

2024年2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1 月 30 日,字節跳動召開了 2024 年第一次全員會議,汝波和大傢分享了公司 2024 年的優先級,並分享了年度關鍵詞——“始終創業,逃逸平庸的重力”

汝波解釋道,就像航天器如果達不到某個速度,就會被地球重力的吸引而掉落。組織也是類似,隨著自身發展自然會出現一些低效、遲鈍、標準低等現象,如果不努力去克服的話,就會被“拽”成一個平庸的組織。

“一個需求,一開始評估要 1000 人天,深入問之後發現隻需要 15 人天。”

“也有候選人說面試體驗不好,說我們的面試官很驕傲,下判斷很武斷。”

“日常還是看到很多動輒上萬字、黑話滿天飛、不直擊問題的文檔。”

......

汝波提到,雖然目前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還不錯,但他也觀察到公司已經出現了一些需要引起警惕的現象,“組織大了以後,特別是在業務上還沒有暴露出問題的時候,整體是比較容易變得自滿的。這個會導致組織變得平庸,這是讓我最有危機感的,最擔心的事情。”

如何才能“逃逸平庸的重力”?汝波認為一方面是要從精神上打破自滿,提高標準,要有危機感,保持始終創業的心態。

另一方面,公司也會繼續加大績效和激勵的區分度,盡最大的努力保留和吸引優秀人才。“優秀的人才會用腳投票”,去尋求更有挑戰以及更高回報可能的事業。公司希望打造一個高效高標準的工作環境,吸引優秀的人才。

/ / 1000 人天 vs 15 人天,1 個月 vs 6 個月

結合自己觀察到的一些例子,汝波和大傢分享了三個組織滑向平庸的信號,其中第一個就是低效

“一個內部系統的簡單需求,一開始評估要 1000 人天,也就是一個人要做 1000 天,深入問之後發現隻需要 1 個人做 15 天。”汝波舉了一個例子,需求本身並不復雜,但是拉了一堆人,而且大傢給出的判斷是基於錯誤的信息去做的,最後就出現了這麼大的評估偏差。

還有一個例子來源於公司的前員工,他現在在一個創業公司, 1 個月就能推進之前需要 6 個月的事情,工作推進效率是之前的 6 倍。

“我這裡說的都是組織問題的現象,不是說大傢不努力”,梁汝波表示,恰恰在一個平庸低效的組織裡,大傢會更容易感覺累,因為自己即便很努力,但最終效果卻不理想。

/ / “我們對外部的變化不夠敏感了”

組織滑向平庸的另一個信號就是遲鈍,敏感度變差。

汝波提到,對於一些優秀的創業團隊而言,他們對行業情況會非常熟悉,很多 GitHub 上剛出現的新項目,他們都能立刻發現,然後進行收購或者合作。相比之下我們公司是不夠敏感的。

另外,比如在公司層面的半年度技術回顧裡,直到 2023 年才出現跟 GPT 相關的討論,而 GPT-1 是在 2018 年發佈的,業內做得比較好的大模型創業公司也基本在 2018 年到 2021 年之間就創立了。

/ / “還行”變成”很好”, “不太行”變成“也還行”,“很不好”變成“還不錯”......

組織滑向平庸,還有一個表現就是大傢對事情的標準降低了。

“如果有人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的效率比一個優秀的團隊差 30% ,大傢會是什麼心態,低 50% 呢?”面對這幾個問題,汝波坦言自己的第一反應是“好像還可以接受”,“甚至不會覺得震驚”。但回頭想想,這種不震驚本身是讓他“出冷汗”的,因為這意味著“我自己的標準在下降”。

標準低還體現在很多日常溝通裡。比如,內部每天有幾千萬條消息通過 bot 發送到大傢的飛書上,但其中絕大部分是被大傢忽略的,這不僅會導致信噪比比較低,還會造成忽略重要的消息。

再比如,公司反復強調文檔應該簡潔、準確、好理解,但日常還是看到很多動輒上萬字、黑話滿天飛、很多縮寫,不直擊問題的文檔。

一些表達習慣裡也是如此,“還行”變成”很好”,“不太行”變成“也還行”,“很不好”變成“還不錯”,本來可以直接在會上討論清楚的問題,卻說“我們下來再看看”......這些都是標準低的體現。

/ / “優秀的人才會用腳投票”

如何才能逃逸平庸的重力? 汝波分享了兩個角度。

首先是從精神上打破自滿,提高標準,要有危機感,保持始終創業的心態。

字節范中對於“始終創業”的具體釋義

在具體的方法上,汝波認為要建立精幹的組織,繼續加大績效和激勵區分度,盡最大的努力去保留和吸引優秀人才。

“相信大傢也和我一樣,都不希望在一個低效的組織工作”,汝波表示,優秀的人才會用腳投票,會去尋求更有挑戰以及更高回報可能的事業,尋求更互相激發進步的同伴。我們一定要打造高效高標準的環境,吸引優秀的人才。

/ / “不接受平庸,加強危機感,始終創業”

最後,汝波也和大傢分享了他的 2024 年工作優先級,其中第一條就是“加強危機感,始終創業,逃逸平庸的重力”。其次是“持續增加社會信任”以及“業務上聚焦少量重要的事情”。

同時,汝波也表示這次分享的例子並不是想說公司組織的狀態很差,而是想和大傢一起警醒。公司未來還是有很多事情值得期待和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也希望大傢也能夠獲得收獲,獲得回報,獲得好的體驗。

“這是一個巨變的時代,希望可以和大傢一起始終創業,逃逸平庸的重力”,汝波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