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野史還荒誕的正史

2024年2月21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精品長文創作季#

(桐葉封弟為晉國)

春秋時期,有個國家叫做晉國,就是後來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晉國。

戰國的時候晉國是不行了,但是在春秋時代,晉國卻是老牌強國,實力強勁,疆域廣大,作者考究了一下,晉國極盛的時候,疆域面積囊括了整個山西省,又包括了陝西的東北部,河北的中南部,河南的西北部,山東西北部和內蒙大部。

春秋時期列國並行,小國家很多,其中最強的四個國家,就是晉國,齊國楚國,和秦國

那在這四個強國里,晉國還比較一家獨大,常年壓着另外三個國家打。

公元前600年,晉國是晉景公姬獳在位,這是晉國的第二十六代君主。

晉景公,這是個好戰分子,很喜歡打仗,而且一直以來,這個晉國和楚國就不對付。

楚國意圖擴張,所以出兵攻打了另外一個小國鄭國,為了侵略鄭國,楚國還發動了柳棼之戰穎北之戰兩場戰役。

楚國是大國,而鄭國是小國,楚國打鄭國的話,從紙面實力上看,根本就毫無懸念,楚國打鄭國那簡直就是玩着打。

但是,晉國是肯定不會放任楚國做大的,這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鄭國要是被楚國拿下了,楚國的實力和疆域都會進一步擴大,這對晉國來說是好消息嗎?

當然不是,所以晉景公果斷出兵,柳棼之戰的時候晉國也出兵幫助鄭國,穎北之戰的時候晉國還出兵幫助鄭國,結果實力強勁的楚國愣是因為晉國瞎搗亂,就沒把鄭國給拿下來。

這叫什麼,這叫做不殺人,但是惡心人。

楚國生氣啊,楚國難受啊,楚國恨不得把晉景公給掐死,但是兩國實力就在那裡擺着,楚國暫時就是打不過晉國,可這口氣還真就咽不下,所以楚國立刻就和秦國結盟了。

秦國,和晉國也不對付,倆國家之間也經常動兵,而且秦國更是被晉國壓着打,面對晉國,秦國往往都是那種慘烈性的失敗,包括但不限於全軍覆沒,主帥被擒等等。

所以,秦國和楚國這兩個失敗者,在這個時候就聯繫上了,相互結盟成了戰友,打算一起對付晉國。

有了秦國這個盟友,楚國信心大增,於是又開始討伐鄭國。

楚軍出兵鄭國,鄭國這種小國它沒有能力抗衡,所以只能找晉國求援。

(晉公盤)

晉景公一聽楚人這是賊心不死啊,又要打鄭國的算盤,於是立刻集結軍隊,打算再去給楚國搞破壞。

但是問題是,楚國侵略晉國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他們搞過很多次了,天氣什麼的他們都看好了,道路什麼的他們也摸清了,他們駕輕就熟,輕車熟路,所以行軍速度很快,還沒等晉軍支援到鄭國,楚軍就已經提前把鄭國給占領了,等到晉軍呼哧呼哧的來到鄭國城下的時候,鄭國已經屈服,並且扭頭和楚國交好了。

我們來看史書上的記載:《史記·晉世家》:鄭伯肉袒與盟而去。

什麼意思?意思是鄭人為了表示對楚國的忠誠,竟然直接在楚人的面前脫掉了上衣,露出了胳膊,以示結盟之意。

晉軍一看這生米都煮成爆米花了,楚國也得逞了,鄭國也淪陷了,淪陷也就算了,鄭國還跟着楚國交好上了,那麼自己這一趟就算是白來了,既然白來了,白跑一趟,那麼就此回去也就算是完事兒了,大不了以後鄭國咱們不保護了,這個哥們咱們不處了。

但是,晉軍里有幾個將領很不滿,他們不願意回去,在他們的角度看來,這大軍奔襲到了鄭國,來了一趟白來了,這不僅僅是白來了,這還是把面子給丟光了。

都在春秋大舞台上混,誰還不要點臉面啊,人家楚軍在你眼前把鄭國給拿下了,你一聲不吭就退兵,那是不是很沒面子,這面子一旦丟了,到時候諸侯再會盟,你讓晉人的臉面往哪兒擱?

所以,在這一小部分將領的慫恿下,晉軍不僅沒有退兵,反而是就地修建工事,和楚軍宣戰,晉國和楚國在鄭國的領地內狠狠的打了一仗。

如果是平時,楚國必然不是晉國的對手,但是問題是,現在鄭國已經歸順了楚國,晉國楚國打仗的時候,鄭國也出兵幫助楚國,結果晉國一個倆打兩個打不過,狠狠了吃了一回敗仗。

常在江湖飄,這哪兒能不挨刀,常在社會走,難免就挨棍。

晉國敗了,那楚國當然就更加揚巴了,於是楚軍乘勢進軍,打算再把宋國給拿下來。

小國嘛,地方小兵力弱,發展也不好,一被這種大國討伐,它們沒辦法只能是向另外的大國求援,宋國一看楚軍來勢洶洶,於是也給晉國致電,要求晉景公幫忙援助宋國。

(晉侯陪葬車馬坑)

上次晉景公在楚軍的手裡吃了敗仗,他就很憋氣,現在楚國又出兵了,他更是坐不住,立刻就要發兵援宋,結果被大臣們給攔下了,一個叫做伯克的大臣說了:

《史記·晉世家》:「楚,天方開之,不可當。」

楚國現在正是強盛之時,是上天在幫助他們,所以我們也不能抗拒。

一句話,就把晉景公想要幫助宋國的念頭給打消了。

在如今看來,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

一場戰爭僅僅因為一句話就改變了它的方向,可能嗎?

您別說,在古代還真有可能,因為古代人終年生活在封建迷信的范疇中,他們相信天人合一,他們相信萬物有靈,他們相信天上地下渾然一體,總而言之一句話,他們篤信天命。

剛才我們說,春秋時代實力最大的四個國家,是晉國,楚國,秦國和齊國。

楚國和秦國結盟了,那麼齊國和晉國的關系怎麼樣呢?

說實話,也不是很好,而且齊人一向瞧不起晉人,有一次晉國派使者出使齊國,齊人竟然嘲笑晉國使者的外貌,因此兩國之間就交惡了。

當然,齊國也因為他們的行為而付出了嚴重的代價:

《史記·晉世家》:晉伐齊,齊使太子彊為質於晉,晉兵罷。

晉國後來舉兵討伐齊國,齊國連連敗退,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把本國的太子送到晉國去做人質,晉軍才停止進攻。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晉景公在位的時候,晉國一直都處於戰略主動性,因為它本身的實力就很強,所以晉景公行事十分囂張,他誰也不怕,誰不服就削誰。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晉景公這麼整,很快引起了春秋時代其它諸侯國的憤慨。

首先,是楚國,秦國,齊國,這都屬於是和晉國積怨已久,梁子結的深深的了,所以這三個國家率先牽頭,聯合了魯國啊,蔡國啊,衛國啊等十幾個小國家,搞了個反晉國聯盟,聲勢浩大的要聯合起來討伐晉國。

一般人面對這種危機,很難處理,但是別人害怕,晉景公不害怕,景公不僅不害怕,他還逐一擊退了這些聯合起來進犯的列國。

(晉國青銅劍)

當然,處理這麼多敵人,解決了這麼大的危機,晉景公也不可避免的感覺到了勞累,他也因此而積勞成疾,患了重病。

因為他壓力太大,人壓力一大,身體就容易出毛病。

生病之後,晉景公整日臥床,所以他大部分時間都躺在床上睡覺,有一天晚上晉景公做了一個惡夢,這惡夢的具體內容史書沒有記載,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夢醒之後晉景公的內心十分不安,他立刻就找來巫師為他解夢,而巫師在聽完他這個惡夢的內容之後,給出的意見是:

《左傳·成公十年》:「不食新矣。」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晉景公吃不到明年的新麥子了,說直接點就是說晉景公大限將至,活不過這個冬天了。

以晉景公治國領軍的風格,我們不難看出他其實是一個性格非常強硬的人,所以他並不認命,更認為巫醫是在扯淡,於是立刻又找來了晉國的名醫醫緩,讓醫緩來為他診治。

您別說,醫緩還真是個名醫,在他的治療之下,晉景公的病情有所好轉,但是也只是有所好轉,醫緩也說了,您這病啊,很嚴重了,我也只能是暫時給你治療一下,不過也只是治標,不能治本,您的這個生命健康啊,問題還是很大,以前能活幾個月,現在也不樂觀,多說也就半年。

半年,這對晉景公來說就夠了,因為晉景公之所以要找名醫來給自己治病,也不是為了延年益壽,而只是為了撐過這個冬天。

因為,巫師既然說他撐不過這個冬天,他就一定要撐過這個冬天。

他不僅要撐過這個冬天,還一定要吃上春天的新麥。

所以,春天一到,他立刻就叫人到田裡割了不少新麥放到桌子上,然後把當時的巫醫叫過來殺掉了。

(晉景公)

你看,你說我吃不上新麥,我這不馬上就要吃上了?

但是,就在晉景公剛要動筷的時候,他突然感覺到腹部一陣劇烈的疼痛,他感覺自己要拉肚子,所以急忙到廁所去如廁,結果他剛剛蹲到廁所里(就是我們農村的那種旱廁),一個不小心,竟然跌到廁坑的糞池裡,等到被人發現的時候,他已經被溺死了。

晉景夢魘預不祥,厲鬼索命心惶惶。醫緩難解膏肓病,新麥預言成讖語。

巫師被殺血染地,景公欲食麥飯香。誰料如廁跌茅坑,一代國君竟溺亡。

沉疴新愈,焰火灼春,就像制衡天下的一代霸主晉景公無法料想到自己如此的死法一樣,晉國也無法想象,它們幾乎稱霸了整個春秋時代,但卻沒能跨入,新時代的大門。

晉景公是個冷門人物,多為讀史者所忽略,但他的一生畢竟過分傳奇,他的內心也一定究極豐富,面對不斷變化的春秋時代,他會想起,大海的後浪總是會推走前浪,想到生命和時間的不斷流逝,他也會意識到,就算晉國的霸權地位一直存在,但他總有變老的那一天。

一想到這些,他就莫名的覺得窒息,他從未想象過自己老年時的智慧,他原本只想要平靜的在青年時代毫無痛苦的結束自己。

但是,那對一個人來說,無端的浪費自己的生命,放棄自己的生命,是很難的。

景公想過優雅的死去,死於操勞國事,死於沙場征戰,甚至死於刺殺和兵變,但卻絕不能想到,如今的結局。

命運弄人,看來,此言不虛。

來年那一口新鮮的麥子,他始終沒有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