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中的他們

2024年2月21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九子奪嫡,是指康熙皇帝執政後期,九位皇子為了皇位繼承權進行明爭暗鬥的歷史事件。


康熙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成就在封建帝王中是名列前茅的,同時康熙在後宮嬪妃數量方面也是冠絕清朝:共有65人。

皇後四名: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其祖父是順治留給康熙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索尼,是康熙的結發妻子,也是清朝第二個從大清門抬進去的皇後。有清朝一朝,總共只有五位皇帝舉行過大婚: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宣統,這是由於大婚都一個必要條件:幼年皇帝即位,因為皇帝即位時已成年,只需要把嫡福晉轉正即可。

在這其中,順治大婚時候清朝尚未坐穩江山,宣統大婚清朝早就沒了。所以康熙皇帝和赫舍里皇後的婚禮是清朝第一次完整經過納采、大征、冊立、奉迎、合卺、祭神、廟見、朝見、慶賀、頒詔、筵宴這一套完整流程的大婚。

那年是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12歲,皇後13歲。

康熙即位時年齡尚小,四大輔政大臣中索尼年老,處於半隱退狀態;鄂必隆不敢得罪人甚至依附同旗的鰲拜蘇克薩哈正白旗出身,以前是多爾袞的馬仔,靠出賣多爾袞發家,所以正黃旗出身的索尼,鑲黃旗出身的鄂必隆和鰲拜看不起他;所以鰲拜雖然在四大輔政大臣排名最末,但是擅自專權,雖無反叛之心,但也嚴重影響皇權。

於是孝莊太後就讓康熙迎娶索尼孫女,一來按制度皇帝大婚後就應該親政,二來用索尼來掣制鰲拜。

康熙和赫舍里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但是康熙卻對赫舍里恩愛有加。兩人育有愛新覺羅承祜(因為早早夭折沒有列入序齒)和愛新覺羅胤礽。承祜出生後,康熙把這位實際上的嫡長子視為掌上明珠,可惜承祜四歲就夭折了,當時康熙正陪自己的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後在赤城湯泉(位於今天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療養。

康熙帝為了不讓太皇太後傷心知道此事,所以召相關官員等至僻靜處的地方,在和禮部官員面諭安葬承祜的事宜仍然垂淚不止。

而皇後無法承受愛子突然夭折的打擊,病倒了。康熙聞知此信,徵得祖母太皇太後同意後,即刻飛騎進京探望皇後,並在宮內陪伴皇後一整天,直到皇後病情好轉,康熙帝才放下心來。

遺憾的是,康熙十三年,皇後在生下胤礽後因難產去世,年僅21歲,康熙帝輟朝五日,並下令全國女子為皇後服喪27日。第二年承祜忌日當天,康熙舉辦典禮冊封年僅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打破滿洲幾代的繼承制度。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康熙九年入宮為妃,康熙十六年因皇後位置空缺被冊立為後,然而在康熙十七年就去世了;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康熙母親孝康章皇後的侄女,康熙朝重臣佟國維之女,也是隆科多的姐妹(不知道他們誰大)。這位皇後在康熙十五年入宮,在康熙十六年冊封佟佳氏為貴妃,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正式冊封的貴妃,值得一提的是,冊封文書由張英所擬,即六尺巷的主人公,寫下」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的張英。兩位皇後去世後,康熙認為自己克正妻,遲遲未立皇後,但在康熙二十年,讓佟佳氏以皇貴妃的位份統領後宮。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七,皇貴妃病重,七月初九,冊立皇貴妃為後並頒詔天下為其祈福,七月初十,皇後去世,看來康熙皇帝確實是正妻殺手。

佟佳氏沒有為康熙生下孩子,只有一個女兒也在出生一個月後夭折,但是她有個養子:皇四子胤禛,因為他的生母位份低,不能撫養皇子。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康熙在孝懿仁皇後去世後就不再立後,烏雅氏能成為皇後是因為母憑子貴:她的兒子胤禛就是雍正皇帝。另外她還有一個兒子: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胤禵出生時烏雅氏已經晉封德妃,是康熙「惠宜德榮」四妃之一,因此胤禵為烏雅氏親自撫養長大,這也是為為什麼同是親生兒子,德妃對小兒子胤禵更為偏愛。

從四位皇後的諡號看都是「孝X仁皇後」,這是因為清朝皇後諡號都是以孝開頭,第三個字則為自己丈夫的諡號,康熙諡號就是「仁皇帝」,只有中間那個字是自己的諡號。比如孝莊太後諡號為孝莊文皇後,「文」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諡號,慈禧太後諡號為孝欽顯皇後,「顯」就是咸豐皇帝的諡號。

康熙皇帝一生有35個兒子,但序齒的兒子只有24人,有21個女兒,但序齒只有11位。

24個兒子中參與奪嫡子的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是為雍正帝

一、利慾薰心的蠢豬——大阿哥胤禔(讀音可能是「止」或者「提」)

康熙十二年(1672年)出生,母親為」四妃「之一的惠妃那拉氏,胤禔從小聰明干練,文武雙全,據當時在清宮的傳教士白晉說胤禔還是一名美男子。胤禔深受康熙的喜愛和器重,19歲那年就隨自己的二伯裕親王福全征討噶爾丹;25歲,隨父出征准噶爾,27歲受封直郡王,康熙所有兒子裡面第一個封王的。

雖然自己因母親地位不夠高貴,只能屈居於弟弟之下,但是胤禔作為皇帝長子,對皇位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加上17歲那年中俄經過雅克薩之戰後決定簽訂《尼布楚條約》,在送俄國使臣離京時,康熙在太子胤礽已經15歲的情況下,派出皇長子胤禔代表皇帝進行歡送儀式,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胤禔不安分的心第一次躁動起來了。

年齡的增長,軍功的增加加上康熙與太子之間的間隙加深,胤禔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並讓胤禔看管太子,胤禔覺得機會來了,為了謀取太子之位,竟然向父親請求:「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意思就是胤礽罪大惡極,理應處死,如果父皇擔心背上殺子的罵名,我可以代勞。如此利慾薰心的話讓康熙對這個一向器重的兒子產生了陌生的感覺,作為父親,康熙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兄友弟恭,互相關心的。

康熙宣布「胤禔不諳君臣大義(太子是儲君,儲君也是君),不念父子之情(我是這麼教你的?),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胤禔徹底失去繼承皇位的機會。

都這樣的,咱也該安分了吧,誒,我偏不。我是沒有機會,但是八阿哥胤禩現在在朝廷里勢力挺大的,何況我媽惠妃是他養母,他從小是我看着長大的,他當了皇帝,我才能翻身。於是他為胤禩製造輿論,最後被三阿哥胤祉告發其對太子魘鎮之事,就是扎小人詛咒太子並試圖派人刺殺太子。康熙知道後大怒,直呼「亂臣賊子」,差點就把他砍了。還好母親惠妃機智,上書康熙說這個孩子從小不孝順,我要好好教育他,這時候康熙也稍微冷靜了一點,順水推舟讓他圈禁在高牆內閉門思過,並革去直郡王的爵位,時年37歲。

之後胤禔被囚禁了整整二十六年,在63歲去世,喪事按貝子之禮辦理。二十年中我不知道胤禔有沒有後悔,但是他肯定繼承了老爹的基因,二十六年內他足足生育了20位子女,為愛新覺羅家族開枝散葉盡了一份力。

二、天下豈有三十年太子乎——二阿哥胤礽(音「忍」)

康熙十三年(1674)年出生,母親為孝誠仁皇後。作為康熙「白月光」的兒子,胤礽在兩歲就被立為太子,並親自撫養太子。康熙十七年太子得了天花,康熙命所有奏章都由內閣處理,自己則全心全意守在太子身邊,太子痊癒後,康熙還向天下臣民表達了喜訊。康熙要求內務府對本人及後妃子女的開支都要節儉有規律,到胤礽這就成了優先滿足太子得開支需求。在重要節日,文武百官除了要向皇帝三拜九叩外,還要對太子二拜六叩。

胤礽是作為儲君進行培養的,康熙請了四位博學大儒教導太子:雍正重臣張廷玉之父大學生張英、在平三藩和收台灣有功的大學生李光地、協助康熙鏟除鰲拜的大學士李光地;幫助康熙鏟除全程鰲拜的大學士熊賜履、理學名家清朝第一位諡號文正的大臣湯斌,除此以外按照滿洲習俗給太子配備弓馬師傅。太子得到了當時最好的教育資源,不僅文武雙全,在參加國事和待人接物上都有所成就,在康熙親征時就多次放心地讓太子在京監國理政,期間太子能把國事安排得井井有條。

在文治武功上太子是沒話說的,但是胤礽從小就受到曾祖母、祖母、父親寵愛,加上兄弟姐妹及王公大臣對自己又恭順,胤礽形成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除了父親康熙以外,任何人敢忤逆自己,胤礽就會大發雷霆,曾經將四阿哥胤禛一腳踹暈,跌落台階。有次康熙親征噶爾丹時生病,非常想念太子,就把胤礽召來探望,當時十六歲的太子對父親的病情沒有任何擔憂之情,反而像是出來度假的,康熙很吃驚,認為這個兒子不孝。

太子一天天長大,皇帝一天天衰老,加上古代平均壽命本來也不高,底下的大臣自然有的就會向太子靠攏。一名英明但又專制的君主自然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康熙對自己最寵愛的兒子起了疑心,父子倆的矛盾越來越深。此時康熙對胤礽的評價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意思就是太子做的有的事情已經是超越太子得權限,手伸得太長了。加上被太子欺壓的百官不斷上書揭露太子暴行,康熙對胤礽越來越不滿,皇帝和儲君的矛盾愈發尖銳。

終於導火索來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帶諸子巡幸塞外,中途皇十八子胤祄(音「謝」)得了急性病去世,胤礽作為兄長在弟弟生病沒有一點擔憂,也許康熙想到自己當年生病太子仍然開心玩樂的往事,當天父子可能產生了爭吵。晚上發生了夜探行宮事件:不知道出於何種目的,胤礽居然從康熙營帳中打開一道縫窺視皇帝。

我猜他只是想看看父親的氣有沒有消了,畢竟弒父的話沖進去砍了就行,沒必要偷偷打開一個縫看一下。但是康熙沒有這麼想,加上胤禔的挑撥離間,胤礽的太子之位第一次被廢,並把太子黨的中流砥柱索額圖流放到寧古塔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復立胤礽為太子。原因不外乎這幾點:

1.調和諸皇子之間因為爭儲產生的矛盾,立太子讓他們死心;

2.敲打遍布朝野的皇八子黨;

3.太子為赫舍里皇後親生;

4.太子乃自己多年盡心盡力撫養。

但是太子經過第一次廢黜後,行為反常,死灰復燃的太子黨更是暗中策劃逼父皇讓位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第二次被廢,被圈禁至咸安宮,時年38歲。胤礽是清朝歷史唯一一位,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子。

雍正即位,胤礽仍被圈禁,但是雍正也沒有記仇,封他的兒子弘晳為多羅理郡王,並在雍正八年晉升為和碩理親王,爵位比自己的兒子、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歷還高。但是胤礽因為先皇在位時期有罪仍然被禁錮在咸安宮。

雍正二年,胤礽去世,雍正親自前往哭祭,追封和碩理親王,喪事按親王之禮辦理。

三、文理都會——三阿哥胤祉

康熙十六年(1677)年出生,母親為「四妃」之一的榮妃

又一個文武雙全的,這在康熙的兒子裡來說已經少見多怪了,康熙帝在教育皇子方面確實有一套,所以之後的皇子除了我特別說出來的,大家都默認為文武雙全好了。胤祉早年為太子黨,他和胤礽的關系一直很好,在胤礽看望生病的父皇那次旅途中,就是三弟胤祉一直陪着他;在胤礽第一次被廢後,也是胤祉找出胤禔魘鎮太子的證據,讓康熙對太子得怒火減輕了不少。

胤祉是康熙所有兒子中文學成就最高的皇子,他主持編纂了兩部書,一部《律歷淵源》,涉及天文、數學、樂理,其中數學部分叫做《數理精蘊》,介紹了算術、幾何、代數、三角等知識,被譽為」數學百科全書「。另一部《古今圖書集成》,內容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圖文並茂,無所不包,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一起並列為中國古代三部皇家巨作。假如康熙的兒子都穿越回來,其他兒子只能學學文科,只有胤祉可以讀理科。

武力上,胤祉與陪同父皇出塞圍獵時曾與康熙比試,胤祉的表現與自己善於騎射、被譽為「大清第一巴圖魯」的父皇康熙皇帝不分上下,讓他很是欣慰。

胤祉很受康熙皇帝的喜愛,可能也與他從來沒有表露過奪嫡的想法也有關。康熙三十七年,冊封為誠郡王,開始參與國家事務。但在康熙三十八年,因為在皇十三子胤祥母親敏妃百日喪期內就剃發,獲罪降為貝勒,並因此為其之後的悲劇埋下伏筆。康熙四十八年晉封誠親王

此外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廢後,心情郁悶的皇帝為了排解心中的憂愁,每年都會固定去兩個皇子的府邸賞花品茶,一個是胤禛,另一個就是胤祉。

然而雍正即位後,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皇子的悲劇就開始了,在此我想說一句話:胤祉啊胤祉,你得罪誰不好,非要得罪胤祥幹嘛!

雍正二年,誠親王世子弘晟獲罪,被削去世子之位,降為閒散宗室;

雍正六年,胤祉因向官員索賄被降為郡王,囚禁在自己家中;

雍正八年,復為親王。但是這一年胤祥去世,在胤祥葬禮上胤祉不僅遲到,面色還毫無悲傷。雍正大怒,奪爵,讓胤祉去給老爹守墳。

雍正十年,在禁所去世,喪事按郡王之禮辦理。

四、朕就是這樣漢子——四阿哥胤禛

可以講,但沒必要。

五、天選之子——五阿哥胤琪

康熙十八年(1680)出生,母親宜妃郭絡羅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里的那位。

他的親弟弟是皇九子胤塘,為什麼弟弟參與奪嫡,哥哥卻沒參加呢?

這就是胤琪幸運之處了:因為擔心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孤單(孝莊文皇後和孝惠章皇後,兩人都是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後是康熙嫡母,也是孝莊皇後的侄女),胤琪從小就被送給兩位太後撫養。

俗話說隔代親,兩位太後對這位孫子極其寵愛,胤琪從小不愛看書,加上兩位太後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到九歲時,胤琪不會說漢語,也不會看漢文。康熙對皇子教育特別嚴格,但是只要他一責罵胤琪,胤琪就跑到太後那去,康熙拿他也沒辦法。

快樂的胤琪就在曾奶奶和奶奶的庇護下快樂成長,兄弟都在各懷心思,他就不一樣,見到這個兄弟也樂呵呵的,見到那個兄弟也嘻哈哈的,大家也喜歡胤琪,因為不會漢文的他註定是不可能繼承這個漢人占人口大部分的帝國的皇位的(難道暗示污姿不行),只要沒有利益沖突,皇家也有親情。

這種情況下胤琪形成了敦厚的性格,康熙就評價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一次胤禵於言語間沖撞了康熙,康熙帝非常生氣,拔刀相向,欲誅胤禵。虧得胤祺跪抱勸止,眾皇子叩首懇求,康熙方才收刀,命諸皇子將胤禵責打二十板,逐出宮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場父子間的流血沖突。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章皇後病重,康熙非常傷心,胤琪勸慰康熙「臣自幼蒙皇太後養育。皇父聖體違和,一應事物臣可料理。」

康熙四十八年,賜封和碩恆親王。

雍正十年,五十四歲的胤琪在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和快樂中去世,雍正為其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六、除了和雍正一個老媽沒什麼可以講的——六阿哥胤祚

六歲去世。

七、因禍得福——七阿哥胤祐

康熙十九年(1680年)出生,母親成妃戴佳氏;

胤祐天生殘疾,所以和五哥一樣早早地退出奪嫡的斗爭,但也得此平安度過自己的一生。

康熙三十七年,晉封貝勒;

康熙四十八年,晉封多羅淳郡王;

雍正元年,晉封和碩淳親王;

雍正八年,薨,雍正詔褒「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八、雍正眼中釘——八阿哥胤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出生,母親良妃衛氏。

因為生母低賤,所以胤禩少時曾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教養,因此他與惠妃也感情甚親。雍正繼位伊始,允許部分母妃「隨子歸邸」而居,惠妃因親子胤禔已被圈禁,於是移居胤禩府邸。

在所有的清宮劇中,胤禩都是胤禛即位道路上最大的對手,事實也確實如此。胤禩深受父皇喜愛,在康熙三十七年首次冊封皇子時,胤禩與四哥、五哥、七哥一起受封貝勒,是當時所有受封皇子中年紀最小的。

此外胤禩廣結善緣,到處收買人心,在兄弟中,皇長子胤禔與其關系密切,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都是他的忠實支持者;宗室中,二伯福全也認為他「聰明能幹,有德有才」;至於大臣中胤禩更是不計其數,就連江南文人八阿哥也跑去結交。

在工作能力上胤禩也沒得說的,就連自己「辛者庫賤婢」的母親也因為自己受封良妃。

如果在公司上班,你越優秀領導越喜歡你,因為在怎麼樣你就是打工人。但是作為皇子,你要優秀,因為不優秀,皇帝會看不到你;但是過於優秀,皇帝就會忌憚你了。

而胤禩就是第二種,一味在朝堂上發展自己的勢力,引起本就多疑的康熙的猜忌。

首次廢太子時,眼見奪嫡無望的胤禔轉而推薦胤禩為太子人選,結果好心辦壞事。康熙認為胤禩心懷鬼胎,結黨營私,下令將胤禩鎖拿。皇九子胤禟邀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帶了毒藥前去阻諫,引起前文中的父子沖撞事件。胤禩革去貝勒,為閒散宗室(不久後恢復)。

在這種胤禩被康熙鎖拿隔爵的情況下,眾王公大臣多次聯名保舉胤禩為太子,甚至在康熙已經暗示不立胤禩的情況下,眾大臣仍然選擇違背皇帝的意志,八爺黨不愧是第一大黨,康熙對胤禩的態度也由以前的喜愛轉變為了刻意打壓。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前往熱河巡視,胤禩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這原也沒什麼,但壞就壞在他托太監送給康熙的海東青打開來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再責胤禩,並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史稱「斃鷹事件」。

此後雖然父子關系有所緩和,並仍有大臣推薦胤禩為太子,但胤禩徹底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

雍正即位後,考慮到八爺黨勢力龐大,一開始對胤禩採取拉攏政策,先是封為廉親王,讓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

但是雍正很快就開始翦除對曾經對手的羽翼,並在雍正四年徹底清算:

正月胤禩、胤禟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

二月,囚禁胤禩,將其囚禁於宗人府,圍築高牆,身邊只留太監二人。

三月,命胤禩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九月,胤禩病卒。

關於胤禩還有一點要說一下,胤禩可能懼內,他的福晉為郭絡羅氏,康熙曾於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於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當然也可能是夫妻關系和睦恩愛。然而在雍正四年正月,「(皇帝命令)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


九、被耽誤的翻譯——九阿哥胤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母親宜妃郭絡羅氏。

胤禟善於經商,是胤禩的忠實支持者。也為八爺黨經濟上的支持。胤禟不太受康熙的寵愛,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同時被封的皇十子胤䄉則為敦郡王。

胤禟有三個特點:

1.懂外語,胤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並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在被雍正監禁期間,他和兒子居然通過西洋文字拼滿文的辦法製作密碼聯系;

2.講義氣,胤禟善於結交朋友, 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義,比如康熙皇帝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當時他就極力為太子辯解。不但如此,他還讓大阿哥胤褆和四阿哥胤禛一起去為太子辯解。胤禩被康熙打壓懲罰時候,胤禟甚至帶上鏈條,表示要和胤禩同生共死。康熙就曾說胤禟是「梁山泊式的義氣」。但因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

3.結局慘,雍正即位,為了防止八、九兩個弟弟在一起密謀,派胤禟發配西寧。

雍正四年,命其改名為「賽思黑」,身縛鐵鏈,押往保定看管。雍正帝特降旨z李紱:「「一切筆、墨、床、帳、書、字、便冰一塊,湯一盞,亦不得給予。」時值酷暑,牆高房小,胤禟鐵鎖在身,手足拘禁,時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噴漬,逾時方醒。在被折磨了三個半月後,胤禟去世。

十、我外公是遏必隆——十阿哥胤䄉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母為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

學習不行,皇子倒數第一名,雍正說他「一無所成」。是忠實八爺黨,但是母親家族勢力大,老婆又是蒙古王公的女兒,雍正覺得沒有必要撕破臉。

驢脾氣,奪嫡失敗了,皇兄沒有處理你,你該滿足了吧。但是胤䄉倔啊,雍正蒙古活佛在為康熙吊喪的期間去世。雍正就讓他護送蒙古活佛靈柩回蒙古,他推託自己生病。在禱告鬼神的文書里連呼「雍正新君」,獲罪奪爵囚禁京師。

乾隆二年,釋放,封輔國公;

乾隆六年,去世,以品子禮下葬。

十一、沒什麼好說的——十一阿哥胤禌

十二歲去世

十二、送葬者——十二阿哥胤祹

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出生,生母定嬪萬琉哈氏。

胤祹母親定嬪出生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去世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熬死了三位皇帝,享年九十七歲,是清朝所有後妃里最高壽的,定妃九十大壽時,乾隆帝親至府邸祝賀。

繼承了母親優良的基因,胤祹也是所有兄弟里最長壽的,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8歲。

但是呢,定嬪沒有撫養胤祹的資格,胤祹是有蘇麻喇姑撫養的,蘇麻喇姑是孝莊太後的侍女,當初康熙的天花出宮養病,正是蘇麻喇姑照顧的他。蘇麻喇姑是胤祹的曾奶奶輩,老人家見識多,什麼都看淡了,於是教導胤祹「不爭」,同時他從小就喜歡研究宮廷禮儀,尤其擅長主持葬禮,這也成了他日後重要的一項技能。

胤祹本身也沒有這個能力,生母地位不高,養母雖然受到尊敬,但也只是個宮女,自己年紀也小,胤祹因此沒有參與奪嫡。值得一提的,養育他的蘇麻喇姑也高壽,活到了94歲。

康熙五十九年冬,康熙的嫡母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去世,悲痛欲絕的康熙自知已經無力主持葬禮,便想起了精於宮廷禮儀的胤祹,親自指定他全權負責皇太後的國葬。而胤祹也不負所託,將這場葬禮辦得豪華隆重,贏得了眾人的認可。

等到康熙駕崩之後,主持康熙葬禮的人選也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他的頭上。這一次也是辦得風風光光,可不曾想招來了雍正的不滿,原因就是:舉辦皇太後葬禮的時候虧錢了。

被逼之下,胤祹為了只能自己湊錢補虧空,拉着家產開始沿街叫賣,這可把雍正給氣壞了,沿街叫賣丟的可是皇家的臉。一氣之下,雍正錢也不要胤祹還了,直接將他貶為了鎮國公。

不過胤祹也看得開,該吃吃該喝喝,活着就行。雍正八年,雍正的好兄弟十三皇子胤祥去世,悲痛之餘,雍正還要指定一位主持國葬的人選,思來想去,只能又把胤祹升為履郡王,讓他來主持胤祥的葬禮。

雍正十三年,積勞成疾的雍正皇帝駕崩,胤祹又主持起了雍正的葬禮,因為此次葬禮十分風光隆重,乾隆直接將胤祹晉為了履親王。


十三、孝怡憲皇後——十三阿哥胤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出生,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雍正在給官員的批復中寫過:「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範。」

在雍正手下辦事,你可以得罪皇帝,只要你的建議是對的,只是沖撞了皇帝,怡親王會幫你勸皇帝。但你不能得罪胤祥,得罪胤祥的後果就是同時得罪皇帝,城親王事件歷歷在目。

雍正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給胤祥賞賜26萬銀兩,但是胤祥推辭不受,實在推不過,「只」收了13萬銀兩。還有一件事,封胤祥為親王後,雍正想再封胤祥的一個兒子為郡王,胤祥死活不要,雍正就說我十三弟高風亮節,賞賜給胤祥每年增加俸祿一萬兩。

雍正對胤祥有六大恩寵:

恩寵一:恩封鐵帽子王

除了開國時候因為戰功卓著的八大鐵帽子王,他們可以世襲罔替外,清朝的親王郡王在世子繼承爵位後都要降等襲爵。但是胤祥成為了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

雍正元年,雍正下旨:「怡親王所有王爵戶丁家產財物皆朕加恩賜錫除賞給永遠承襲怡親王冊書外,並將此旨密諭允祥,令其子孫世代尊藏大清億萬年代,繼體子孫將朕此恩永勿更動」。

怡親王病逝後,爵位由其幼子弘曉承襲,雍正再次提出:「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與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可任意稍減,佐領屬下等項亦不可那移更改。」

咸豐「顧命八大臣」之首愛新覺羅·載垣就是第六代怡親王,載垣慈禧殺掉的時候,可能雍正氣的要把棺材板掀開暴打不孝的後代子孫了。

給了一個鐵帽子還不夠表達雍正對胤祥的兄弟情,又封怡親王的另一個為弘晈為寧郡王,也下令世襲罔替(乾隆即位後覺得老爹實在的行為實在逾制,把這頂鐵帽子摘了)。一門兩個鐵帽子,加上雍正對胤祥庶長子、去世嫡長子的恩封,怡親王家一門共有一位親王、一位郡王、一位貝勒、一位貝子。

胤祥的母親在世時只是個嬪,去世後追封為妃。雍正即位後,愛屋及烏,章佳氏直接連跳兩級,追封為比貴妃還高的皇貴妃,還賜附葬景陵。

恩寵二:不避諱

古代皇帝是最為尊貴的,不要說常人了,就是神仙也得避開皇帝的名諱。觀世音菩薩因為避李世民諱改名觀世音;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死了一千多年了,因為康熙叫玄燁,改名為李元霸。

雍正即位後,所有兄弟為了避諱,都改名字中的「胤」為「允」。但是允祥去世後,雍正將允祥改回了胤祥,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這也是清朝唯一一個不避諱的例子。

恩寵三:互為子女父親

雍正的兒子弘晝小時候生病很嚴重,胤祥親自四處奔波尋醫問藥,才把病危的弘晝治好。於是胤禛當即和弘晝說:「你這條命都十三叔救活的,以後見到十三叔不要叫叔叔了,他就是你爹(王父)!」怡親王去世後,雍正命弘晝為其披麻戴孝,自己也輟朝三日,素服辦公一個月。

同樣的,胤祥的幼女也被胤禛養育宮中、封為和碩和惠公主

恩寵四:催促臣下與胤祥交好

皇帝最怕的就是手下結黨營私,一旦手下有結黨嫌疑,皇帝會感覺芒刺在背,再不出手就有翻車的風險。就是是兒子,威脅到皇權也不會留手,參考胤礽。

但是雍正是怎麼告誡手下臣下的呢?

這事問過怡親王了嗎,他什麼意見?

他在河道總督齊蘇勒和怡親王有來往,對他說:「保於爾有益無損也」。還雍正也鼓勵其他官員結交怡親王,更離譜的是,有次胤祥出差考察,但是身體不好,雍正不放心讓他去,胤祥堅持帶病去,於是雍正直接提拔了一個太醫為戶部侍郎隨胤祥出差,表面作為副手,實際是為怡親王安排貼身醫生。

恩寵五:想和胤祥葬在一處

皇帝即位後照例是要尋找一處風水寶地下葬的,這麼重要的事情當然是要交給信得過的人。胤祥不負皇帝信任,很快就找到一處「上吉之壤」,雍正很開心,就要在自己墓地旁邊給胤祥安排一個「中吉之壤」,死了也要和十三弟在一起玩,但是謹慎的胤祥認為不符合禮制,沒有接受,胤禛只好另賜福地。怡親王墓是清朝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唯一有望柱華表的王爺陵墓。

雍正死後,交代自己的泰陵里一定要擺三樣東西:孝莊太後賞賜給雍正的番菩提小扁數珠一盤。康熙皇帝賞賜給他的鳳眼菩提數珠一盤。最後一件是和雍正關系最好的兄弟,胤祥留下的一個玻璃內畫鼻煙壺。

恩寵六:大權總攬

如果說前面只是皇帝對弟弟的寵愛,這一項就能體現雍正對胤祥的信任。

胤祥開始擔任總理事務大臣,總管會考府、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後來除了繼續以前的各項兼職外,加議政大臣,總理營田水利,領圓明園的八旗禁軍。

雍正七年開始,全國正三品以上武職官員的任命權集於胤祥一人之手;甚至連吏部上呈的各地督撫、知府、道員等官員名單,雍正皇帝也會在朱批中提及「是否問及王意見」。

胤祥掌管了國家的財政、兵權、人事權,還負責宗室事務,同時也是雍正的大管家和侍衛領袖。可以說雍正把整個國家的一半事務和自己的性命全部交給了胤祥,雍正新政胤祥也有很大的功勞。

但是本來就身體不好的胤祥被繁忙的國事壓垮了,怡親王死後,他手中的權力被封給八個大臣,換句話說他一個人幹了八個人才能乾的活,可以說胤祥為了哥哥,為了清朝鞠躬盡瘁。

但是這位雍正朝的「常務副皇帝」在康熙年間卻倍受冷遇,年輕時受到父親喜愛,每次出巡都會帶上胤祥。

但是胤祥卻在第一次廢太子時受到牽連,被圈禁,在康熙四十八年封爵時所有成年皇子只有胤祥沒有爵位,前期的恩寵與如今的冷遇讓胤祥心理郁悶,還拉下的病根。

但是總之康熙後期不喜歡這個兒子的,他曾說:「胤祥並非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將其放縱,必將生事不得不防。」可惜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為了弟弟的形象,雍正把所有關於胤祥的記載都刪除了,上面那句話由於是滿文,所以才被漏刪了。

現在我們只知道胤祥是「自古無此恭忠體國之賢王。」

十四、相煎何太急——十四阿哥胤禵






(後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