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人侯冬娥,恨自己長得太俊俏,美貌成了災難的源頭

2024年2月21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5年8月,日本簽下投降協議之後,位於山西省的日軍憲兵大隊,將一名瘦骨嶙峋的中國慰安婦給釋放了出來。

當婦女抬起頭的時候,她的面容令在場所有百姓都大吃了一驚。

眼前這個不人不鬼的女人,竟然是曾經的山西第一美人侯冬娥!她到底在日軍的魔窟里經歷了什麼?

侯冬娥出生在山西盂縣的一個小村莊內,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美麗漂亮這樣的字眼,就伴隨了她的整個人生。

小時候,不論走到哪裡總有人誇她長得漂亮可人,十分受鄉親們的喜愛。

到了十幾歲時,已經成長為少女的侯冬娥更是變得亭亭玉立,讓人心生憐愛,甚至還獲得了一個「蓋山西」的美人稱號。

可就算是頂着一張絕美的面孔,生在小戶人家,侯冬娥依然需要整日做活來補貼家用,年齡一到,便早早由父母做主嫁為人妻了。

起初,侯冬娥的婚姻生活過得還算幸福,她為丈夫誕下了一兒一女,一家四口的日子雖不富裕但也寧靜祥和。

1941年,隨着戰爭不斷蔓延,侯冬娥的丈夫也扛起槍走上戰場,成為一名英勇無畏的戰士。

在丈夫的影響下,加上共產黨的不斷號召,侯冬娥心中的革命信念也被成功點燃了。

她不顧緊張的時局,毅然選擇勇敢地站出來,擔當起了村里婦女救助會的主任。

那段時間,侯冬娥不僅要忙着拉扯兩個年幼的孩子,她的肩膀上還同時肩負着保衛村莊的責任。

為了應對隨時可能來掃盪的鬼子,侯冬娥領導着村民秘密挖掘用於躲避的地窖,又將水和食物陸續轉移到裡面,確保當災難降臨之時,能夠盡量保全村民們的性命。

一天,一個漢奸向日軍匯報了侯冬娥「蓋山西」的稱號,聲稱此人美艷至極天下無雙。

這樣的夸贊之詞立即引起了日本鬼子的興趣,垂涎美色的他們,很快率領部隊包圍了侯冬娥的村莊。

起初,侯冬娥反應很是迅速,她成功在鬼子到來之前躲進了提前挖好的地窖。

原本是可以逃過一劫的,可最終卻因為一個村民畏懼敵人的子彈,把她的藏身地告知給了小鬼子,侯冬娥就這樣被日軍抓走了。


如果生在如今的時代,侯冬娥的美貌的確是一個極大的優點,可偏偏生不逢時,在亂世之中,她的美麗卻成為災難的源頭

小鬼子們看到侯冬娥如此漂亮,眼裡的欲望再也掩藏不住。

一個個猶如惡狼撲食一般就朝着侯冬娥撲了過去。

僅一個晚上的時間,就有將近50多個日本鬼子對她進行了凌辱,身體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恥辱感受,讓侯冬娥覺得生不如死。

可面對這一切,她卻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連自殺的權利都無法擁有。

在日軍基地里被沒日沒夜地強暴了多日,侯冬娥已經變得如殘敗的落花一般隨時都要凋零。

但對於這難得的美色,鬼子卻並不打算輕易放過,看到侯冬娥虛弱不堪,日軍借着「療養」的名義,將她送回了村子進行養病,為了防止她逃跑,還派了士兵日夜監視。

幾個月之後,侯冬娥的病情終於有所好轉,這本是一個好消息。

但對於侯冬娥來說,卻更像是來自地獄的鍾聲。

果不其然,在聽聞侯冬娥的病情好轉之後,日軍再一次派人把她抓了回去,緊接着的,是比之前更加令人痛苦的凌辱。

當時的侯冬娥,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就再一次遭受了重創,可就算是在生理期,整個下身都是鮮血淋漓,敵人依舊變本加厲地折磨着她。

侯冬娥痛苦地慘叫聲,響徹整個日軍陣地,卻永遠換不回一絲來自敵人的憐憫。

在敵軍手裡的每一天對侯冬娥來說都像是度日如年,她想過逃跑,也想過一死了之。

可每當她有所行動時,總有小鬼子用她父母和村民的性命當作威脅,逼迫她不得不就範,繼續煎熬在那暗無天日的炮樓里,整日和恐懼與絕望為伴。

這一次的折磨,整整持續了三個月之久,侯冬娥很堅強地活了下來。

她親眼看到日軍投降撤離,自由的曙光終於眷顧了這個命運悲慘的女人,身體的傷痛終究可以痊癒,可心靈上的創傷,卻永遠無法恢復如初了。

在侯冬娥的心裡,她恨自己這張臉,恨自己生錯了時代,更恨小鬼子的殘暴。

受制於舊時代的迂腐思想,即便是恢復自由身,侯冬娥的生活卻再也無法回到以前了,她的悲慘經歷成為別人口中的談資。

所有人都怪她不干淨、不檢點,可卻沒有人心疼她曾經被同胞出賣、被敵人欺凌。

更讓人氣憤的是,戰爭結束後,侯冬娥的丈夫順利回家了,就在她以為自己終於等到了幸福到來的時候,命運卻再一次狠狠地給了她一巴掌。

與丈夫一起回來的,還有一個女人,那是他在外打仗時娶的小老婆,甚至在得知侯冬娥曾經被日軍抓走的事情時,丈夫竟然破口大罵,將她趕出了家門。

最終,這個曾經美艷無雙的山西第一美人,還是敗在了時代的洪流中,她一生都活在屈辱的陰影里,孤苦無依蒼涼潦倒。

老天給了她一張美麗的臉龐,卻讓她生錯了時代,最終美麗也變成了災難,實在是令人惋惜。


參考資料:

日訪客來晉尋日軍罪證:望日本人了解侵略真相《中國新聞網》2014-7-23

一把辛酸淚:「慰安婦」民間調查第一人張雙兵口述記錄《豆瓣網》2018-7-28

為了不再沉默的歷史:一位鄉村教師的「慰安婦」調查《中國軍網》20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