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的實權皇帝,為何英年早逝?荒唐如此,能活31歲已屬不易

2024年2月22日 31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時至迄今,當記憶爬上那撮撮往事,心中不免惋惜感慨——這個男人,他出生於一個趨向衰敗的帝國中,背負的使命與責任,似乎遠遠超過了他年輕的身軀所能承受的重量。然而在短短的人生中,他毅然在內憂外患的旋渦中前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執拗地選擇了與自己的使命共存亡。

他,就是晚清帝國的第八位皇帝——咸豐帝。一個承載了太多而不幸夭折的男人,一個與這個國家共生共死的象徵。

內憂外患頻繁襲來,岌岌可危的清朝

咸豐這頭蕞爾小兒,生來便註定要背負的,遠不只是皇位與王冠。時光追溯至1856年,這一年的秋天似乎格外冷清,正如大清王朝正日漸式微的命運。剛剛即位為帝的咸豐,面對的第一個噩耗,就是他的生身母親,也是父親道光帝最寵愛的妃子之一的那拉氏皇貴妃被宮女害死的消息。

年僅25歲的他從未想過,自己剛登基就要承受如此沉痛的打擊。他失去了這個世界上最疼他的人,失去的還有作為兒子對母親的哀慟與心中的悲涼。

他不得不在宮中進行了簡短的喪事,而後便要馬不停蹄地處理朝政大事。外面的世界對一個剛剛即位的新君主而言毫不留情,他別無選擇,只能忍痛將那沉甸甸的悲傷深深埋藏。

如果只是如此或許還能勉力承受,但很快,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當太平天國的戰火從南方一路燎原而來,幾乎將整個江南數省吞沒的時候,這位年輕的君主感到自己似乎要被那無力感所淹沒。

他日夜端坐在太和殿,面對大臣們前來奏報的沉重捷報和南方戰線的慘狀,心中五味雜陳。太平天國,不過只是一個農民起義軍,他們憑借着怎樣的力量,走南闖北幾乎要推翻這個存續了二百多年的帝國?而他這位新君,又怎會如此無力阻止?

咸豐帝夜不能寐。他不住地想象着前線將士的慘狀和百姓的塗炭,那樣真實而又血腥的畫面似乎每晚都會穿過千里之外的距離攫住他,折磨他,讓他在夢中也難以安眠。

他明白,這一次的事態似乎並不比鴉片戰爭時的情形好上太多。這個國家正如他先祖一般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可他又能做什麼呢?當太和殿內哀鴻遍野,朝野郁結不已之時,西方的炮火似乎也適時響起,為這已經嚴重失血的國家雪上加霜。

西方列強蓄意睥睨,箭在弦上

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便對清帝國這塊易推倒的「病榻之國」虎視眈眈。終於,他們找到了最好的藉口——天朝的海禁政策。

1856年秋,英法聯軍以所謂的「維護利益」為名,再度合兵攻打大清。這一次,他們打算直接借機瓜分天朝的土地。為此,清廷已然傷痕累累的國庫,只能再次忍痛支付賠款。然而西方列強的欲望似乎永無止境。清廷的讓步換來的,只有暫時的喘息機會。然而下一波的侵蝕,已然在所難免。

與此同時,俄國亦虎視眈眈,連年侵占我國東北領土。那曾經遼闊的疆土,正在一點點萎縮瓦解。而這個國家的新主人,正是25歲的咸豐皇帝。他還能奈何呢?

英法聯軍的大炮穿過山海關轉瞬已至京師鄰近之時,咸豐再次整夜難眠。他恨不得親自奔赴前線督戰,哪怕以一敵百,也要力挽狂瀾,可無奈身份所限,他最終還是忍痛派出了恭親王前去應敵,自己則選擇了北逃避難。

天妒英才,讓如此盛世如此短暫。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劫難,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要如何扭轉乾坤?他雖是天子,卻也無能為力拯救這個已經四分五裂的國家。這種沮喪與無力感幾乎要將這個年輕的靈魂擊垮。

朝野動盪,嘉興出亡避難

在這內憂外患頻發的環境下,這個25歲的年輕人登基稱帝。他似乎成為了這個動盪時代的一個總結符號——帝國暮色蒼茫,他又豈能倖免於難?

果然,西方列強的炮火很快開到了北京城下。1860年夏,天津淪陷。不久,聯軍已逼近紫禁城,明顯意圖直接推翻這個本已搖搖欲墜的王朝。

在此危急時刻,咸豐帝作出決定——舍棄京城暫避風頭。他留下恭親王於京城鎮守,自己則倉皇向北逃往熱河,投奔承德避暑山莊

這座年代久遠的行宮,是他先祖康熙皇帝當年為躲避炎夏所建。如今卻成為他最後的避難所。他帶着一雙尚未完全褪去稚氣的眼睛遠眺,曾經的京城已然被煙塵籠罩。他的臣民,他的國土,正處在劫難之中——然而他,這個國家的主人,卻在命運的洪流面前如此軟弱與無力。

這一刻,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肩頭的重任與使命。可無論他再怎樣掙扎,大清這艘破敗的大船似乎終究要就此沉沒。他想要挽救,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力感幾乎將他整個靈魂的底板都在崩塌,讓他在 一夜之間衰老了十歲。

遠逃山莊,荒淫無度墮身亡

來到避暑山莊的那一刻起,這位被時間難題與使命壓得喘不過氣的年輕君主,似乎終於鬆了一口氣。在熱河行宮的終年時光中,他囂張而肆意的生活終於拉開了序幕。

每每日暮送寢,他耳畔仍然回響着京城與前線陣亡將士的哀嚎。然而當那陣陣宮廷樂曲與歌女嬌笑聲飄盪於耳際,他便可以從又一輪的狂歡中,暫時抽離出來。

美色,美酒,佳餚。這仿佛成了他在這亂世中的唯一寄託。對於一個生於亂世,在重壓下成長起來的男人而言,這無疑是另一種解脫。然而這卻也在悄悄地消耗着他的心與身。由最初的小小放縱,到後來幾乎荒廢朝政不問,咸豐帝的生活在這一年時間里愈發頹廢墮落。

不只是美色,鴉片煙霧也時常縈繞於他的寢宮。那縷縷迷幻中似乎充滿了令他迷醉的快感與遺忘。所有煩惱,憂愁,戰火硝煙,仿佛都在這迷霧中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日復一日空虛麻木的歡愉。

他似乎忘卻了自己身為一國之君的重任;忘卻了那些與生俱來的抱負,以及青年時那顆想要救這個國家於危難中的赤子之心。一切都化為烏有,他只想在這困頓的塵世中再多享受幾日。

可惜,這世間的美好都是短暫的。任何事物的極致都意味着另一種傾覆,這對咸豐帝的一生同樣適用。恣意的縱欲與放逸最終使他迅速衰弱——一個他力保的帝國也同樣日漸式微。

1861年夏,年僅31歲的他在承德病死。最後的實權帝王就此西去,跌入塵土。而他一力拖延的那場災難,也在他逝世的那一刻真正來臨。

繁華落幕,山河破碎

隨着咸豐帝的夭折,隱藏在岌岌可危帝國表象下的深淵終於徹底崩塌。太平天國的反抗軍幾乎要直逼北京;日不落帝國的戰艦則在沿海盤旋徘徊,隨時准備對這個瓦解的帝國來個最後的肢解與瓜分。

幾乎在他的靈柩遠離熱河的那一刻,清朝這個站立了二百多年的王朝仿佛就此走到盡頭。它的輝煌榮耀,那遼闊的疆域與天朝上國的尊榮,全部一去不復返。它的主人已經離去;它的臣民正飽受內憂外患蹂躪與摧殘。這是它自打建立以來面臨的最致命的打擊。

然而即便在它最破碎的那刻,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的靈魂,也從未真正熄滅。沉重而倔強的生命在剝離一切表象後赤裸裸的展露出它獨有的氣度,以它自身的方式高傲地面對着命運的無常與殘酷。

它在近代最黑暗的歲月里經受過苦難的洗禮,也曾在戰火與硝煙中一次次死而復生。直到它終於重新煥發光彩,重新像最初的樣子那般巍峨聳立。

太平天國和西方列強的戰亂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創傷能讓任何人望而生畏。然而中華文明經歷了一次次洗禮,依然堅韌不屈。這或許是這個古老民族最先天而偉大的精神光環——即使萬劫不復,它也終將涅槃重生。然而這已經是很多很多年後了的事了。

結語

也許歷史的長河終會沖刷一切,可它卻沖不走那些烙印於此的傷痛與折磨。我們無法更改過往,只能從中汲取教訓,不斷完善自身。

而對於那個短暫一生風波不斷卻依然與使命搏鬥至死的男人,我們亦只能深致緬懷之情——縱有千古,他亦將與這方土地與命運緊緊相連。正是有了他們的犧牲奮斗,這古老文明才能在風雨後重新綻放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