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年正月,趁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策劃兵變

2024年2月22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705年正月,趁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策劃兵變,問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說:「將軍今日的榮華富貴,是誰給你的?邊還站着宰相崔玄暐,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已,此行目的是謀劃殺掉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

在玄室之內,燭光搖曳,映照着李多祚遺憾而堅定的面容。他望着張柬之,雙目含淚,緩緩地開口,聲音中帶着一絲顫抖:「不瞞張大人,李某有今日的榮華富貴,全托高宗大帝給的。李某生平頗受厚恩,對高宗大帝賜予的恩賜,至今沒齒難忘。」他口中的高宗大帝,乃是武則天之丈夫唐高宗李治,一位被後世永遠銘記的明君。

張柬之的眼神中充滿了火焰般的決心,他緊緊地盯着李多祚,沉聲問道:「將軍既然知道今日榮華富貴乃大帝所賜,如今大帝仁孝的兒子,正遭受張易之和張昌宗那兩個小兒的威脅,將軍難道不想回報大帝的恩德嗎?」

環顧四周,李多祚似是下定了決心,他站直了身軀,語氣堅定:「只要對社稷有益,李某一切聽從相公安排,自身與家中妻兒的安危,李某概不顧忌。」

張柬之的嘴角微微上揚,贊許之情溢於言表:「好!有了將軍的堅定支持,我等也有了主心骨!」隨即,他與李多祚及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怒己一起,仰天長嘯,堅定地發誓,誓要鏟除禍國的張氏兄弟。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至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與崔玄暐等人率領五百羽林精兵直奔玄武門,而李多祚則被派去東宮迎接太子李顯,希望藉助其威望令武則天退位。誰知,當李多祚到達東宮的那刻,正是天將亮未亮之際,他發現了一個不祥的徵兆。借着朝霞的微光,他看到太子李顯臉上的驚慌失措。一聽說要逼武則天退位,膽小的李顯頓時嚇得面如土色,瑟瑟發抖,竟是踟躇不前。

李多祚若有所思,知道這件事不能勉強,便暗中嘆了口氣。他知道,革新這場政治風波對於國家、對於百姓而言,意味着怎樣的深遠影響。當即,他用盡巧言令色,費盡心機,終於說服了李顯出宮一同面對這場危機。

北朝鮮風起雲涌之日,王同皎含怒步入李顯的閨房。顯見其子婿氣勢洶洶,知必有大事。王同皎開口即激,言之鑿鑿:「先帝尚存時,賜殿下皇位,不料今被囚,廢黜淪落,二十三載,天下人皆感憤怒。如今神意昭顯,北門羽林軍與南牙朝臣同仇敵愾,誓要殺那些小人以正天下。陛下,請往玄武門,還我李家江山社稷,以遂眾望。」

李顯心中戚戚,擔憂當今聖上安危。重重嘆息之後,說道:「奸臣當誅,這自無疑問。但今天子未安,吾若出行,恐將擾亂聖心。此事還望他日。」

隨即,右羽林大將軍李諶來勸之:「殿下,臣子將帥忠於社稷,拋頭顱灑熱血,不顧個人生死。您難道願見他們就茹毛飲血之地步?若要止之,願陛下親往停止。」

李諶此言剛落,只見李顯躍然而起,身如龍驤。同皎見狀微笑,速將陛下扶上馬,踏破霜雪,直奔玄武門。途中集結,赴張柬之處整頓旗鼓。門前冰清玉潔,二賊張易之、張昌宗不虞有變,突見英武羽林,哪有逃路,被擒拿正中。王同皎斬釘截鐵:「奸邪滔天,休想喘息!」刀光劍影,兩顆罪頭橫地。

破曉時分,沖集仙殿而去。武後寢所,守衛森嚴,漢陣威武。武則天驚起,金聲玉振,疑雲重堆:「何人膽敢造反?此乃深宮大內,爾等還不速速退去?」

然而群臣如山,李顯出列,眉宇間已無往日愁雲。「武後須知,亂臣當誅,臣等非反,乃欲正道。」言罷,廊下鐵衣軍將近,集仙殿內龍心震懾,一局棋,漫漫長夜,終究塵埃落定。

張柬之,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在混亂的氣氛中快步走進了武則天的寢宮。他的面容嚴肅,眼中既有憂慮,亦有堅決。

「陛下,」他的聲音顫抖卻充滿力量,「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陰謀造反,臣等奉太子命令將兩人斬殺,因擔心走漏消息,所以沒向您稟報。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了陛下的安寧,臣等罪該萬死。」

這話一出,宮中士兵和侍從個個心驚肉跳,武則天的眉宇間亦是露出憂慮之色。她沒有立即回答,只是靜靜看向人群。視線最終定格在李顯,當年那個英俊的太子如今已氣質沉穩,武則天沉聲道:「這件事是你讓乾的嗎?張氏兄弟已經被誅殺了,你可以回到東宮里去了!」

話音未落,突然又有一人踏前一步,是司刑少卿桓彥范。他凜然直視武則天:「太子不用回東宮了,當初高宗把太子託付給陛下,現在他年紀已大,卻一直在東宮當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懷太宗、高宗的恩德,奉太子誅滅逆臣,希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

氛圍驟變,原來這是一場逼宮。武則天微微皺眉,望向他們:「你們是篡位!」在人群中,她看到李義府的兒子李諶,便質問:「你也是殺死張易之的將軍嗎?朕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變故。」

李諶站出行列,他沒有直接回答,面色復雜。武則天又見到了宰相崔玄暐,她的質問繼續:「你怎麼也在這里呢?別的人都是經他人推薦之後提拔的,只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今你跟他們一起逼宮又為了什麼?」

崔玄暐的回答無比堅定:「陛下,臣的所作所為全是為了報答您對我的大恩大德。臣生平唯一憂慮,即是天下未得安寧,陛下孤立無援。今日之舉,乃是為了國家將來着想,使皇室永續,國泰民安。」

聽了崔玄暐的話後,面前又有大臣和諸將在勸禪位給太子李顯,武則天已覺得大勢已去,對他們說:「你們暫且退下,明日朕下詔書將國事託付於太子」

事發次天,705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發詔書讓太子李顯代行國政並大赦天下,二十四日,又下詔書禪位給李顯,武則天被尊為則天大聖皇帝,李顯恢復了唐朝的舊制,助李顯重登皇位的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己五位功臣都被封王,但在次年706年,因得罪了韋皇後武三思,這五人均被李顯下詔削爵免官流放且在這一年同死在流放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