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後才明白,公立和私立幼兒園差別有多大,千萬別選錯

2024年2月5日 27点热度 0人点赞

對很多父母來說,為孩子選擇幼兒園,實在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選公立幼兒園,優點是便宜、正規、孩子輕松,但聽說公立不怎麼學習東西,上小學後會跟不上。

私立幼兒園,質量又參差不齊,有的會兇孩子,這樣的園每天上學的路上,都是哭聲一片。有的不兇孩子不罵孩子,課程雖然不快,但也比公立上的多。

所以焦慮的傢長們,往往選擇私立幼兒園,這樣上小學時,孩子才能不掉隊。

那麼,選擇私立幼兒園真的比公立幼兒園好嗎?

孩子上小學後才明白,公立和私立幼兒園差別有多大,千萬別選錯。

絕大多數公立幼兒園,都是按照國傢規定的課程來上課的。這些課主要的方式就是玩。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們之間幾乎沒有競爭,最多就是小爭吵。

而私立幼兒園完全不一樣,這是一個崇尚競爭的地方。私立幼兒園每天會有半小時到2個小時不等的上課時間。

在上課的時候,每個孩子都要乖乖坐好,認真聽講,根據表現,競爭老師對自己的表揚。

顯然,私立幼兒園如此緊張的競爭氛圍,是為了迎合我們的焦慮。因為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大傢更願意讓孩子從小多學一點東西。

然而,大傢不知道的是,過於強調競爭的環境,會削弱孩子的合作意識,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3-6歲的孩子,如果玩遊戲總是在意能不能不到第一名、能不能得到小紅花,他無法體會到遊戲真正的樂趣,他隻能認識到競爭的殘酷。

持續不斷的競爭訓練,讓孩子從有秩序的合作文明的意識蛻化到了叢林社會的弱肉強食。集體對他來說,隻是一個競技場、鬥獸場,而不再是安全感和歸屬感的來源。

對抗從來沒有勝利者,今天的第一名,不能永遠保證第一名。想要獲得肯定,就必須把別人踩在腳下。在這種焦慮的競爭中,孩子們總是會不滿意自己,從而產生自卑,對他人沒有友善,充滿敵視。

過早地承受競爭的壓力,會損害孩子的健康。而對孩子最友好的環境,永遠是和善、溫暖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大傢雖然會有一定程度的競爭,但更多的是友好的合作。

而且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孩子,往往是不會把“競爭”放在心上的孩子,他會把精力放在自我的成長上。

這樣的孩子,你看不出他跟任何人有競爭的傾向,但你知道沒人能比得上他。這就是那句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我們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兒園,除了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以外,往往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孩子養成一種在嚴肅認真地環境下學習的習慣。

甚至有時候,我們並不在意孩子是否學到了知識,而是孩子是否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相較於公立幼兒園的放羊式教學、私立幼兒園的嚴肅環境更加契合大傢的焦慮心態。

然而習慣的形成,首先是源於內心的接納。

3-6歲的孩子,正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年紀。他的心靈是遊弋在天空、樹木、泥土的快樂精靈。

過度的束縛,嚴重損害了孩子的天性,他們不是機器人,不需要我們來設定某種習慣。習慣的養成,首先是要孩子接納,要讓他在這種習慣中,體會到快樂。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講到,在幼兒園被管束過度的孩子,上小學後會表現出更嚴重的註意力渙散,在幼兒園被作業奴役過的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就會出現厭學的癥狀。

私立幼兒園為了緩解傢長的焦慮,往往提前設置大量的課程,為了趕進度,沒辦法讓孩子以有趣味的方式學習,所以往往是填鴨式的。

所以,盡管孩子看起來學會了很多東西,但是這種學習違背了孩子大腦發展的規律,造成了前面雖然跑得很快,但是後勁不足的現象。

有時候雖然孩子一年級表現得能跟得上,卻總是在三年級的時候掉隊(三年級現象)。

我們往往有一個誤區,就是玩耍和學習是對立的。學習就應該是正襟危坐的,而玩耍肯定是玩物喪志的。

其實,我們應該對玩耍和學習進行重新認識。玩耍,如果是成癮性質的,那確實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比如手機),但是孩子正常地玩耍,確實是一種學習。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孩子最好在6-7歲再開始進行系統化的學習,6歲以前孩子的學習則等同於玩耍。

孩子天生就喜歡學習,他們有很強烈的好奇心。隻是這種學習和我們認知裡的學習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孩子發現螞蟻在樹下爬來爬去,於是認真在那裡看了起來。他們趴在那裡很久很久,小腦瓜裡會閃出各種各樣奇妙的想法。

這樣的場景,不僅鍛煉了孩子的想象力,而且鍛煉了孩子的專註力。

如果孩子的童年是遵循著天性在玩耍,那麼等孩子6歲以後,他的各方面能力,比同齡人隻會更強,而且這樣的能力會維持一生。

當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可能會落後,因為他學習的是別的孩子幼兒園學過的知識。但到了三年級,大傢一起學習新的知識時,他的能力會讓自己脫穎而出。

所以,不管是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最好讓孩子能夠在這個階段能夠在玩耍中學習。我們則要放寬心,避免過度焦慮。

你傢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兒園,還是公立幼兒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