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北京"鬧鬼",公安部破案無果,文盲老漢出手降服,後開先河

2024年2月28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1972年,北京海淀區大學校出現了「鬧鬼」事件。

那段時間,學生們常常被突然現身的「鬼」嚇得毛骨悚然。

這世界上自然是沒有鬼的,有的是心懷鬼胎的人。

公安機關在上面的指示下加班加點破案,可就是束手無策。

就在這時,他們找來一個老漢。

此人是放羊出身,大字不識,竟然一出手就幫忙找到了作案人。

這是怎麼一回事?

馬神仙捉鬼

北京海淀區大學「鬧鬼」,是這樣傳出來的。

那是1972年4月的某天,兩個外國女留學生在校內散步,享受徐徐晚風吹拂。

「那是什麼!」一人突然花容失色,顫抖着問身邊女生。

只見黑漆漆的夜色中,一張白慘慘、陰森森的臉正朝她們詭異地笑。

「啊啊啊啊——」女留學生們立即驚叫着跑開,等她們驚魂甫定,鬼又沒了蹤影。

面對此情此景,兩人更加確信這就是「鬧鬼」。

於是,校園撞鬼的說法就在學生之間瘋傳,一傳十、十傳百。

甚至經過一些文學加工,說得有鼻子有眼的。

尤其是留學生都不敢晚上出門。

這對我國的國際形象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然而,事情遠沒結束。

不久後,「鬧鬼」事件接連發生。

而這一次,「鬼」不僅出沒在校園,還現身幼兒園、商場等地。

一時間人心惶惶,新中國破除封建迷信20年,一朝就回到了解放前。

事情鬧大後,公安機關終於介入處理。

經過初步調查,專案組發現,每一起「鬧鬼」事件之中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受驚群眾的財物都不翼而飛了。

顯然,這就是一起利用「鬧鬼」的偷竊案。

只可惜,當時公安的辦案手段還十分落後,哪兒像現在到處遍布高清攝像頭,也沒有追蹤科技。

很長一段時間內,專案組費盡力氣也一無所獲。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把「馬神仙」請來,搞追蹤他在行。

聽到這個外號,一些年輕警員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畢竟他們正在破除迷信,用科學給老百姓一個真相。

誰能想到,做這件事的卻是一個如此迷信偽科學的「神仙」。

但本着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他們還是很快就在案發現場見到了此人。

這下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馬神仙」真是神了,一到案發現場,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地上,腰就像折了一樣,滿臉專注嚴肅。

然後沒過多久,他樂呵呵地站起來,說從地上的腳印能推斷出這只「鬼」是有兩個人。

更神奇的是,他連對方的身高、年齡都「算」到了:一米七多、20歲出頭,還說他們應該是一對親兄弟。

得到關鍵信息,「馬神仙」天天蹲守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觀察行人和他們留下的腳印。

他甚至拍着胸脯打包票,只要嫌疑人出現,就會立馬被自己鎖定。

馬玉林

只不過,守株待兔終究不是辦法。

直到嫌疑人再次犯案,公安根據「馬神仙」的推斷,才在現場發現了可疑人物。

經「馬神仙」鑒定現場足跡,確定可疑人物就是嫌疑人。

隨後,他帶着警方沿着足跡一路追蹤,可算在郊外抓到了「鬼」。

令人意外的是,嫌疑人是兩個紅發碧眼的外國青年。

而身高年齡和「馬神仙」描述的別無二致,並且真是一對兄弟。

他們曾經就因為偷竊坐過牢,出獄後重操舊業,利用「鬧鬼」來嚇人,企圖在混亂中趁人不備,實施盜竊。

「鬧鬼」案水落石出,「馬神仙」聲名更甚。

看到這里各位一定很好奇,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羊倌到警察

「馬神仙」本名馬玉林,綽號還有「神蹤」「神眼」,是我國刑事偵查步法追蹤」第一人。

說起來,可能有人不信,那出神入化識腳步追蹤的本事,還是馬玉林當羊倌時練就的。

1909年,馬玉林出生在內蒙古赤峰一個貧困農民家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10歲那年就去地主家做了羊倌。

放羊的人最怕什麼?丟羊。

馬玉林小小年紀沒少因此遭到主人的打罵。

為了少受罪少吃苦,他開始研究怎麼不丟羊,怎麼找回羊。

也許是他聰明,有這方面的天賦。

很快,馬玉林就從羊留下的腳步印子中琢磨出了一些門道。

其可以大言不慚地說,看一眼羊蹄子印,他就曉得這是哪只羊。

此後,馬玉林果真再沒有弄丟一隻羊。

「尋蹤」也成為他枯燥的牧羊生涯中唯一的樂趣。

只是這一入迷,就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在那時候,不少馬倌、牛倌、羊倌都掌握了這一技術,並沒什麼可稀奇的。

因此,能從羊倌到「馬神仙」,離不開馬玉林對「尋蹤」技術的不斷追求。

16歲那年,他拜師顧之財。

此人是當地有名的「神蹤」,其追蹤技術不限於動物,還能識別人的足跡。

寒來暑往,春去春歸,馬玉林的功夫日益精進,終於可以出師了。

隨着他一次一次利用「尋蹤」幫助大家找回牲畜,或是被偷盜的財物,馬玉林成為當地的名人。

由於他出身貧苦,在生活上習慣了低調樸素,幫人追蹤還分文不取,因此很受人尊敬。

不過,隨之而來的,也有災禍劫難。

馬玉林壞了作惡之人的好事,無可避免地遭到了報復。

當地土匪頭子王老疙瘩曾放話說「挖掉馬玉林的眼睛」。

日偽警察也誣蔑他通匪合謀破案,對他實施抓捕。

為了保命,馬玉林不得不帶着兒子四處奔逃。

那是一個嚴寒的風雪天,他們藏身山林深處,飢寒交迫,兒子硬是被凍掉了十個腳趾。

這是馬玉林心中永遠的痛。

可即使如此,他也依然迷戀「追蹤」,冒着風險也繼續堅持這項事業。

新中國成立後,馬玉林終於可以盡情施展才華,名氣也越來越大。

就連外地也有人登門拜訪,求助破案。

直到1959年,50歲的馬玉林迎來職業生涯的春天。

公安機關聘請他成為一名刑偵技術人員。

從牧羊人到民間的「追蹤」者,再到光榮的人民警察,馬玉林發誓一定要對得起這份神聖的榮譽。

步法追蹤大師

公安部門之所以聘請馬玉林,就是看中了他獨到的「追蹤」技術,來填補偵查手段中的空白。

剛進入公安,馬玉林靠足跡尋蹤破了許多案子。

比如,他從刑事案發現場一路順着足跡,追了20餘里找到嫌疑人的家。

再比如,有一次赤峰打糧溝門鄉發生搶劫案,馬玉追蹤十多個小時,翻了四座大山將兇手緝拿歸案。

經此一事,同事和兇手都驚呆了。

甚至他的大名很快就響到,有嫌疑人一聽是他來破案,就主動自首。

盡管備受贊譽,馬玉林仍然十分謙虛。

他覺得光是足跡尋蹤,還遠遠不夠。

於是從1960年起,馬玉林開始研究從足跡辨別性別、年齡、身材、步行姿勢、職業、心理狀態等特徵。

那段時間,他廢寢忘食,不分晝夜,沒事就蹲在路邊觀察各種足跡。

一開始,同事們見其這個樣子,還會打趣地說:「馬老爺子又犯病了。」

只是時間久了,大家也就見慣不怪,反倒開始好奇成果。

很快,他的這番苦功便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

1962年秋,鄰縣寧城汐子鄉發生了一起命案,破獲未果,只好請馬玉林出馬。

這一次,他的本領再次震驚眾人。

哪怕等他趕到現場都是案發18天以後了,依然能從足跡推斷出嫌疑人是個約35歲、身材瘦小的人。

然後,其順着蹤跡在二台梁村里找出了嫌疑人李某。

到1963年,馬玉林已經總結出18種步態、12種步幅。

在此基礎上,內蒙古公安又總結出一套「步法追蹤」材料。

要知道,把馬玉林幾乎全靠個人實踐總結出來的民間追蹤技術,變成既有理論根據,又易於推廣的刑事偵查技術並不容易。

馬玉林的不斷完善、收徒教學,以及公安人員的辛苦付出都立下汗馬功勞。

1964年,公安三局對赤峰公安這套追蹤技術進行考察後,將之正式定名為「步法追蹤」。

馬玉林成為首開刑偵足跡研究先河之人,由此聞名遐邇。

此後,他的「步法追蹤」技術,在各級公安部門的組織下,通過一期期培訓班被推向全國,成為各院校刑偵技術科目的必修課。

而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馬玉林和他的學生們並沒就此滿足,他們對步法追蹤的研究仍在深入,即使因時局被擱置七年也沒放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1981年,馬玉林走完了孜孜以求的一生,他的傳奇並沒有結束。

他帶出來的學生,如葛有忠、苗春青等公安科技工作者,仍然如他一樣用心血澆灌步法追蹤技術,使之更上一層樓。

90年代,「平面足跡計算機自動檢驗系統」面世。

馬玉林的「步法追蹤」經歷了半個世紀後,終於登上高科技的舞台。

他的故事也被改編為電視劇《神眼》(1992年)。


參考資料

孫麗萌著. 生死瞬間:女警官手記[M].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