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願軍順利打過三八線,因何彭德懷下令停止追擊:我害怕了

2024年2月5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我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有害怕過,可是當志願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三七線’後,我環顧左右,確實非常害怕……”

1952年,彭德懷受命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在一次作戰會議上,彭德懷回憶起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時,仍心有餘悸。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結束後,遭到沉重打擊的“聯合國軍”全線崩潰。盡管如此,以彭德懷為首的志願軍領導,仍在緊鑼密鼓地研究第三次戰役的問題,以全殲美國和南朝鮮軍主力。

在運輸線每天遭受轟炸,部隊急需休整、補充的嚴峻形勢下,彭德懷提出將部隊停在“三八線”以北數十裡的地方,讓敵人先占著“三八線”,等我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明年春天一舉將敵人主力殲滅。

同時,彭德懷對前兩次戰役產生的輕敵、速勝思想,指示要將其扼殺下去。按照過去十多年的戰爭經驗,往往兩次勝仗之後,就要打一次敗仗,問題就出在了輕敵上。

會議結束後,彭德懷立刻將對形勢的估計,以及我軍下一步行動的意見,電告毛主席。五天之後,彭德懷收到了毛主席的回電,表明不同意志司的計劃,要求志願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否則將在政治上帶來很大的不利。

原來,就在彭德懷發出電報的前一天,印度駐華大使提出,如果中國不越過“三八線”,將得到印度等13個國傢的歡迎和支持。而周總理則當場指出,既然美軍可以越過“三八線”,為什麼志願軍不能?越不越,何時越,那是志願軍的自由。

政治和軍事發生了沖突,毛主席在收到彭德懷的電報後,謹慎思考多日,決定還是讓軍事服從政治。彭德懷也沒想到毛主席不同意他的意見,立即召開黨委成員討論,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進行了比對分析。

這是入朝以來,彭德懷第一次遇到政治和軍事對立的情況。在與洪學智、韓先楚等人反復研究之後,決定放棄原本的計劃,各部隊克服困難,發動第三次戰役,打過三八線。

志司向各部隊下達了命令之後,志願軍急需向三八線以南挺進。為了慎重起見,彭德懷提出堅決突破三八線,但不要打得太遠、太深,否則將對我軍不利。隨後彭德懷致電毛主席和中央軍委,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很快毛主席復電,同意彭德懷的作戰方針。

至此,政治和軍事再一次達成了共識。

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的支持,彭德懷立即同洪學智等人研究起第三次戰役的作戰部署,確定了作戰時間和作戰計劃後,彭德懷再一次為部隊中的輕敵、速勝思想感到焦慮。

為了以防不測,彭德懷命令韓先楚還是到前線指導,解方催促19兵團趕快入朝,避免出現後方空虛的情況,而洪學智則馬上落實兵員和後勤保障問題,必須在戰役發起之前,恢復部隊的戰鬥力。

戰鬥打響之後,三個主力軍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徒步渡過了臨津江和漢灘川,隻用了三個小時就突破了敵人的前沿陣地,向敵人防禦縱深迅速推進。遺憾的是,有的部隊堵截不嚴,造成了缺口,導致敵人大部逃脫。

盡管如此,志願軍還是圓滿完成了戰鬥任務,彭總和洪學智、解方都十分滿意。

李奇微看到士兵大規模潰逃,擔心志願軍實施深遠包圍,便下令從漢城撤退,還親自站到漢江大橋橋頭指揮。彭德懷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下令向漢城發起進攻。

就這樣, 志願軍和朝鮮軍很快占領漢城,控制了漢江大橋,繼續向敵人縱深推進,大有摧枯拉朽之意。

“怎麼樣?”彭德懷站在地圖前,久久盯著各部隊的進展情況。洪學智和解方表示不淺了,不能再繼續深入下去。彭德懷“嗯”了一聲,下達了部隊停止追擊的命令。

就在彭德懷下達命令,幾十萬大軍在三七線停止前進的時候,蘇聯駐朝大使開始向彭德懷興師問罪,質問他為什麼要下令停止追擊,結束第三次戰役,如今美軍望風而逃,漢城也收復了,應該一鼓作氣將美軍趕出朝鮮半島。

彭德懷面對駐朝大使的質問,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志願軍在蘇聯不出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將敵人打到了三七線,贏得了如今的態勢,他有什麼資格在自己面前指手畫腳。於是,彭德懷堅定地回敬道: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錯了,我彭德懷承擔責任,用不著你們過多幹涉,難道你們還想重蹈‘九一五’仁川登陸的覆轍嗎?”

彭德懷的一番話,讓蘇聯大使徹底無言以對。回去之後,蘇聯大使立即狀告到斯大林那裡。作為一名偉大的軍事傢,斯大林同樣密切關註著朝鮮半島的局勢,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看,斯大林也贊同彭德懷及時停止追擊的想法。

於是,斯大林嚴厲批評了他的大使,不允許對朝鮮作戰指揮指手畫腳。同時他還給毛主席回電,對彭德懷大加稱贊。不久,蘇聯大使就被斯大林召回了國內。

其實不光是蘇聯大使,就連國內的報紙以及志願軍內部,也開始滋生出輕敵速勝的思想,認為彭德懷叫停追擊是錯誤的,甚至有的幹部幹脆連胡子都不刮了,就等朝鮮戰爭勝利之後再刮。

為了統一思想,準備春季攻勢,彭德懷決定召開一次軍級幹部會議。金日成得知此事後,要求自己和朝鮮黨政軍主要領導都來參加,慶祝中朝軍隊聯合作戰取得的偉大勝利。

彭德懷欣然同意,兩軍共同總結作戰情況,統一思想,是個好方法。

會議開始後,彭德懷首先發現,對三次戰役作了總結,重點向中朝高級將領解釋了為什麼沒有追擊敵軍,強調第三次戰役雖然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但絕不能實施過遠追擊,否則要上大當吃大虧,有弊而無益。

彭德懷的講話,讓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事實證明,彭德懷的判斷完全正確。在我軍追擊至三七線的時候,敵人已經從日本和國內抽調了4個師的兵力,又從歐洲抽調老兵補充部隊,集結在預備防線上。敵人的戰術就是要誘我軍繼續南進,不斷攻堅,消耗我軍實力,然後再從正面發起反擊,從側翼切斷我軍的退路。

而那時我軍的減員已經接近部隊的半數,而且沒有空軍掩護,幾天幾夜的戰鬥讓指戰員們十分疲憊,急需休整和補充。

就在彭德懷下令追擊後,韓先楚給志司發來電報,說三八線以南的群眾早已經跑光,敵人將房屋燒毀,糧食搶光,部隊吃飯休息都很困難,再加上後勤供應跟不上,再發動大的攻勢,顯然是不可行的。

就在敵人誘中朝聯軍南下未成之後,隨即開始試探性反攻,而當時中朝聯軍已經休整了17天,立即投入第四次戰役,打退了敵人的大規模進攻,殲敵近8萬人。

如果當初一味向南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