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湖南工人挖出了一枚竹簡,揭露關羽之死實非大意

2024年3月2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關羽,中國社會中極富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

歷史尊為「關公」,清朝雍正時期,尊為與「文聖」孔子地位等同的「武聖」,《三國演義》中,為「五虎上將」之首。

歷史上的關羽之死,為「大意失荊州」所致,但是1996年,湖南工人挖出了一枚竹簡,揭露關羽之死並非是大意那麼簡單。

關羽之死

關羽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從「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人白手起家開始,關羽或許就是羅貫中眼中「最亮的新星」。

其武力有,「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之後「過五關,斬六將」。

其智謀有,「鎮守荊州」「單刀赴會」、「湘水劃界」,「水淹七軍」。

其忠義有,「降漢不降曹」「掛金封印」「千里尋兄」「忠肝義膽」。

關羽幾乎是滿足了古往今來所有現實英雄特點,將所有名將的優點與一身,卻如月滿則虧。

最後的關羽,是「江東鼠輩」的「白衣渡江」和「侵襲荊州」後的「敗走麥城」,一生傲骨後的身首異處。

關羽兵敗,千年來有許多的爭議,其中是關於自身原因還是外部原因為主,一直以來爭論不休。

一直到「吳簡」的出土問世,給這位華夏英雄之下,給出了一個「官方的解釋」。

吳簡的發現

1966年10月的一天。

在長沙走馬樓附近,建築工人在為建設高樓而挖地基的時候,無意之中發現了大量發黃的竹簡,其中還有大量的漢語文字。

當時的施工人員覺得這應該是這是挖到文物了,便第一時間打了報警電話。

考古人員立即趕到了此地,並隨後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考古人員挖掘了十幾萬枚竹簡。

經過專家鑒定,該批竹簡其文字記錄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吳國的檔案資料,並將其命名為「走馬樓簡牘」,簡稱「吳簡」

吳簡不僅僅有竹簡,也有簽牌、木牘、封檢等,總共有10萬多片。

其中文字更有2000萬字,對於吳國早期的經濟、文化、政治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在其中文字記載之中也不乏有關「荊州之戰」前後的記載。

其中文字對關羽稱,關羽在荊州徵兵困難,強行組織起來的荊州三萬人的軍隊,在關羽落敗之前就已經叛逃了一萬之眾。

可以從「吳簡」記載中看出,關羽丟失荊州的失敗不僅僅是個人軍事疏忽上的失誤導致,更是荊州當時的情況及蜀漢有關荊州軍事部署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關羽自「溫酒華雄」在中原地區名聲大噪,當世梟雄曹操更是表現了對於關於的極大贊賞。

在關羽跟着劉備顛沛流離的時候,曹操多次對關羽拋出橄欖樹,想講這位當世武將收歸自己帳下。

起事以來,關羽在備受周圍人的吹捧。

尤其是劉備占據荊州,入主蜀地以後,這位開國元老,更是講除去大哥劉備和三地張飛之外,看誰都是「插標賣首耳」「土雞瓦犬」之流。

在內來說,當聽說老將黃忠被任命為將軍之時,就覺得這老頭年過半百沒什麼本事,「垂垂老朽,不堪大用」,不願接受同等封上,稱「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當聽到名冠東漢末年馬超被劉備器重之時,就想着去單挑這「多主庶子,可敢與吾等比肩」。

諸葛亮曾名言告誡劉備對上不低頭,對下不殘忍,擔心關羽的性格會破壞自己的荊州大計。

在劉備任命關於為「漢中王」鎮守荊州之時,就很不放心,對於其反復叮囑:

「據此之地,北當曹操,東敵孫權,非小可之事也,公宜勉之。」

在外而言,成為「荊州之主」的關羽之後,東吳孫權為了加強與蜀漢之間的政治軍事同盟,也可能是為了拉攏關於曾派出自己的高級幕僚,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前往荊州,向讓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

這原本是吳蜀兩國加強同盟的最好的手段,可關羽當時自視甚高,不但不給自家軍師哥哥、吳國高級別外交使節諸葛瑾的面子。

而且出言「吾虎女安肯嫁犬子哉?」來侮辱孫權,給吳蜀聯盟的破裂,吳國偷襲荊州又添了一把怒火。

同樣,在襄樊之戰中期,關羽對於吳國大都督呂蒙也蔑稱為「江東小子」,並對陸續寫給自己的一份麻痹大意用的「歌功頌德」的書信展現的「大為受用」。

荊州的地緣是增加了戰敗的因素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當時的荊襄九郡最先被劉表所統治,在襄樊之戰開始之前,劉表集團是通知荊襄九郡最長的時間,這邊區域的氏族臣民也是認定劉表集團為其主。

後來,曹操在官渡之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率領大軍南征,開始着手攻打荊襄九郡。

在占領了北方三郡和江夏北部之後,接受當時的荊州之主劉琮的投降,占據了除江夏南部區域外的荊襄九郡。

之後,沒過多長時間,孫劉聯盟在赤壁打破曹操神話。

此後荊州之地一分為三,劉備占領5郡,曹操3郡,孫權1郡。

可以說,當時交到關羽手中的荊州大部分,這些地盤的防守難度遠比劉表在的時候要高得多。

最重要的是,正如吳簡記載的那樣。

荊州經過幾度易主,民心幾乎是四分五裂。

而且,短時間內劉備外來集團對於荊州統治,如同公司的空降領導,荊州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尤為凸顯。

在關羽征伐襄樊的軍隊之中,「十有七八」為荊州本地人,駐守襄樊的曹軍之中也有許多荊州士兵,魏蜀雙發對於荊州統治時間短,軍隊上層對於普通荊州士兵的感召和執行力低。

等到關羽被呂蒙「偷家」之後,荊州士兵聽說呂蒙善待自己荊州城中家眷之後,就無心戀戰,關羽所率軍隊士氣大減少。

蜀漢的荊州戰略部署的失敗

除了荊州的地緣原因之外,駐守荊州的各級官吏分布是導致關羽身死麥城最大的原因。

首先來說,關羽作為蜀漢「第一把刀」,其排在三國時期第一梯隊的武將毋庸置疑。

但是,關羽的偉大之處,是在其武力值、是在其殺將工程的能力。

對於守城、治理、收攏人心、城防建設等類似「盾」的能力,關羽卻是略顯不足。

正如毛主席說過的,關雲長大體上是不懂統一戰線的,這個人並不高明,對待同盟軍搞關門主義,不講政策。

劉備將一個出色的先鋒將軍定為一域之主,而且給他配備的並不是怎麼團結完備的治理團隊,明顯就是人事匹配不當。

當時,關羽之下,除去關羽自己帶的關興周倉廖化等人外,其他人包括劉備的小舅子糜芳駐守南郡,創業骨幹傅士仁駐守公安等,這些人早在關羽統領荊州的時候就和關羽不和。

而且這些不和之人,占據蜀漢荊州之地的一半,這無疑給關羽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而且,加之關羽自視甚高,在這些人成為自己的直屬下屬之後,並沒有加以籠絡,反而因為糜芳、傅士仁運送糧草不利,直接在戰前就表示之後要重罰。

對於劉封,關羽更是早就結下仇怨。

當關羽聽說蜀中的劉備想立義子劉封為「世子」之時,堂而皇之的發表公開書信,例數劉封「不堪大任」,直接這個「侄子」得罪的死死的。

之後,就是關羽久攻襄樊不利,呂蒙白衣渡江後,糜芳、傅士仁直接開城投降。

敗走麥城之時,劉封更是見死不救。

此外,上層的蜀漢統治和下層的荊州軍民由於時間短並沒有進行有效的磨合,關羽主政荊州的根基還沒牢靠,就貿然進攻曹魏的襄樊。

戰爭如果順利到底或許沒有什麼,有着勝利的加持下,可以維持內外的團結。

但是,一旦作為主力的關羽失敗,那將產生一系類的連鎖反應,使得荊州戰局全線崩盤。

之後的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給劉備的關於荊州的建議是: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後期取得荊州讓關羽鎮守的時候,給出的戰略指導方針是:「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方針確實沒什麼問題,但是具體的執行之中,劉備集團卻將「借來的荊州」長期占據不還。

之後對於孫權的多次索要也是一推再推,熬走了東吳的兩任大都督,什麼和親、聯姻卻不見任何作用,反而遭至多次侮辱。

這些欺辱對於睚眥必報的孫權來說,終將是難以忍受的。

這也就決定了,在共同的敵人不存在的時候,孫劉聯盟的政治基礎和戰略信任將不復存在。

在關羽自生狂背的性格,劉備的荊州戰略的執行失敗,蜀漢對於荊州本身的水土不服,以及來自「利益盟友」孫權的背刺之下。

使得荊州五郡再度易主,蜀漢第一虎將身首分離。

可在網絡上,還有一種觀點是「關羽之死是諸葛亮的算計」「關羽之死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陽謀」

其解釋核心原因是關羽一生是的政治理想是為了「匡扶漢室」。

其和劉備桃園結義市如此,在下邳城破之後「約三誓」中「降漢不降曹」是如此,終其一生自己常常掛出的是「漢壽亭侯」原因也是如此。

關羽之死和荀彧之死的原因是一樣的,阻礙了劉備的進一步發展。

劉備被擁護「稱帝」,是在關羽不在的情況之下,劉備自封「漢中王」,是關羽不在的情況下。

劉備很早就看出了關羽的政治抱負與自己的三分天下不合,且在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更是觸動了劉備的核心利益。

劉備讓關羽駐守荊州是無奈之舉,是當時的形勢所迫。

這些從後來,讓自己的老鄉骨幹傅士仁、小舅子糜竺、干兒子分別在關羽駐地的周年,自己入蜀之時,把蜀漢的核心謀士都帶走的部署可以看出。

劉備不願意看到關羽「水淹七軍」,奪得襄樊之後,直搗許都,迎回漢獻帝,讓自己的半生基業拱手讓人。

這也就解釋了後面,傅士仁、糜芳不戰而降,劉封、孟達拒絕救援。

至於後面的孫權俘獲關羽,即使關羽寧死不降,可以用關羽去跟劉備,乃至曹操去換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完全不必簡簡單單的一殺了事。

關羽生死已經過去了千年,當時的真相也已被歷史的塵埃所掩蓋,今天的解釋也僅僅是各家對於過往的一斑窺豹,目前沒有誰能給出讓任何人信服的事實證據。

但是,關羽的「忠肝義膽」被百家所公認的,儒家尊為「文衡帝君」佛教尊為「護法伽藍菩薩」,道教尊為「協天大帝」、「翔漢天神」等,在民間更有「財神」「武神」「義神」之稱。

關羽的這種認可在我國的歷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的,關羽的一生都在踐行着他時常拜讀的《春秋》中的仁、義、禮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