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淳樸 更應適應社會

2024年2月5日 27点热度 0人点赞

早幾天去大悟,為一個親戚的老人,叩上禮節頭,為老人在世送上最後一程。葬禮上,二百多位鄉民參加葬禮,禮儀的隆重,無不顯現當地民風的淳樸和對逝者老人的敬重。

紅色大悟,革命的搖籃,多少仁人志士,曾經戰鬥在這裡,犧牲在這片熱土上,到現在,層層山戀,道道石墻,從山腳到山頂,留下的一道道戰壕的戰爭痕跡,更能看岀,先輩們抗擊倭寇,抗擊日宼的戰爭慘烈,他們的奮鬥犧牲,才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留下紅色的土地。

紅色根據地,國傢沒有忘記那裡,近幾年,國傢通過各種途徑,幫助那裡百姓脫貧,修公路,修高鐵,為老區人民要致富,先修了路,這不,當外地一村村,留下的全是老弱病殘時,這裡卻有幾百鄉民留下,為逝去的老人舉行葬禮,建設傢鄉,留下鄉村民風的淳樸,又一次顯現了,當地歷史文化遺產民俗的風彩。

老人下葬了,入土為安,這是活著的人為老人在世做的最後一件事。活著的孝敬,逝後的安祥,才是後人最好的孝道,其他一切形式,隻應是禮儀。不應過多顯擺和折騰,虛榮浪費更不可取,否則,對不起,在那保傢衛國,犧牲在那裡的先烈。

讓蘇區人民有更好的生活,是國傢和所有人的願望。跟上國傢的發展,也是當地人應努力的方向,用好國傢支持,用好紅色教育資源,開發紅色旅遊,讓曾經戰爭的痕跡,來教育我們的國民,培養他們努力奮進,為國爭先的熱情,讓封閉、落後的蘇區面貌煥然一新。跟上社會發展的認知,拋棄愚昧,學用科學,用新思想,新知識,武裝自己,建設好地方,為國傢建設美麗鄉村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