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散熱,極速傳輸:綠聯CM642硬盤盒,ASM2464主控真40Gps!

2024年3月3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 前言

四海哥最近朋友的視頻剪輯工作室新購置了一個傳輸的載體媒介工具:綠聯CM642移動固態硬盤盒。畢竟是四海哥我用過的第二款ASM2464主控方案了,之前我就已經在使用這個主控方案的移動固態硬盤盒啦。

感興趣的可以翻看之前四海哥寫的海康存儲MDS4移動固態硬盤盒的評測。這款綠聯產品主打的特點就是UASP/TRIM,強勁散熱主動式高性能小風扇,兼容macOSWindowsLinux系統

可以看到包裝盒右下角是有40Gbps高速傳輸的金色字樣,這哥移動固態硬盤盒的全稱:USB4 M.2 NVMe固態硬盤盒。

綠聯的產品型號:CM642,有一個USB-C接口,支持M.2 B M-Key / M-Key的NVMe SSD,最高理論最大傳輸速率40GBps。比較少見的是支持固態硬盤的尺寸規格很齊全,囊括了2230、2242、2260、2280,而且固態硬盤盒的電源規格為:5V-3A(15W),這也能充分保障固態硬盤的供電需求。

⭕️ 開箱展示

從包裝盒內取出來的附件還挺豐富的,有:質保卡×1,使用說明書×1,小號十字螺絲刀×1,固態硬盤散熱硅脂墊片×1,移動硬盤盒的硅膠保護套×1,USB Type-A to USB Type-C數據線×1,USB Type-C to USB Type-C數據線×1,綠聯CM642移動固態硬盤盒×1。

一如既往綠聯產品的說明書封面字體都是跟logo顏色保持一致的。

說明書終於換成了彩色印刷說明,基本上圖示一看就能弄明白。

綠聯的數據線材質不錯,不會偏硬柔軟度適中,我覺得比海康存儲附送的數據線質感好。

帶上硅膠保護套後的防護性更好了,硅膠材質較為容易附着上灰塵。

⭕️ 移動固態硬盤盒展示

全鋁合金材質機身質感肯定是要比塑料更好,深空灰搭配玫瑰金更顯得優雅和好看。

硬盤盒的左下角有一小長條透明的指示燈,這里會閃爍白色的燈光,在暗光環境下也不會覺得刺眼。

雖然是深空灰色,但是在光線充足的戶外看上去會帶點海軍藍色,所以顏色還是實物才更好看。

在綠聯固態硬盤盒的一側有開孔,主要是方便內部的小風扇提供散熱風道。

同樣的也是在Type-C接口的位置下方兩側也是有單獨的開孔,方便機身內部散熱風道形成對流。

綠聯採用了滑扣的方式,可以看到卡扣是塑料材質防止對硬盤盒本體造成劃傷,看樣子這個蓋板是有3層結構,第一層是深空灰的鋁合金外側板,內層是塑料導光板,第三層則是玫瑰金色的鋁合金板,可以看到蓋板就是用4顆十字小螺絲固定。

取下蓋板就能看到移動固態硬盤盒的內部結構了,通過對應M.2 SSD尺寸孔位的十字螺絲即可固定SSD,綠聯是支持2230、2242、2260、2280這四種尺寸的SSD。

其中靠近尾部方向的是有一個主動式小風扇可以提供強勁的散熱需求。

這里我使用了HP FX700 2TB SSD,作為一款M.2 PCIe 4.0規格的固態盤,使用了聯芸MAP1602A SSD主控方案搭配長江存儲TLC顆粒也能擁有不錯的讀寫性能,對於綠聯這款USB4移動固態硬盤盒來說在傳輸性能方面能夠完全滿足。

裝上硅膠保護套後是不是頗有萊斯LaCie硬盤的既視感。

⭕️ Windows 11 23H2系統測速

可以看到HP FX700是全新的固態盤,2TB容量還沒測速,通電時間和通電次數也表明了是新盤無誤,在硬盤盒上也已經是顯示UASP模式(NVM Express)。

1️⃣ 10Gbps 測速

用AS SSD Benchmark 軟件進行測速,連續讀取:997.85 MB/s,連續寫入:969.76 MB/s。

CrystalDiskMark軟件進行測速,連續讀取:1072.56 MB/s,連續寫入:1036.64 MB/s。

用TxBENCH軟件進行測速,在Sequential Max(512KB)QD32指標測試下,順序讀取速度:1072.433 MB/s,順序寫入速度:1039.980 MB/s。

ATTO Disk Benchmark軟件測試小文件的讀寫情況,傳輸大小從512 B到64 MB,文件大小:256 MB進行測速,默認是:直接傳輸,可以看到讀取速度維持最高在1023.70 MB/s,而寫入速度維持最高在991.77 MB/s。

用安兔兔SSD軟件進行測速,可以看到寫入速度:970.92 MB/s,讀取速度:999.58 MB/s。

用傲梅分區助手的磁盤測速,可以看到讀取速度:1072.71 MB/s,寫入速度:1029.36 MB/s。

用 AJA System Test 軟件進行測速,連續寫入:908 MB/s,連續讀取:901 MB/s。

實測GTA5游戲壓縮包(≈79GB),在Windows系統里直接從桌面復制到綠聯USB4固態硬盤盒(HP FX700 2TB)實時傳輸速度:762 MB/秒。

2️⃣ 20Gbps 測速

用AS SSD Benchmark 軟件進行測速,連續讀取:1868.76 MB/s,連續寫入:1862.55 MB/s。

用CrystalDiskMark軟件進行測速,連續讀取:2040.22 MB/s,連續寫入:1990.91 MB/s。

用TxBENCH軟件進行測速,在Sequential Max(512KB)QD32指標測試下,順序讀取速度:2037.686 MB/s,順序寫入速度:2027.732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軟件測試小文件的讀寫情況,傳輸大小從512 B到64 MB,文件大小:256 MB進行測速,默認是:直接傳輸,可以看到讀取速度維持最高在1.90 GB/s,而寫入速度維持最高在1.89 GB/s。

用安兔兔SSD軟件進行測速,可以看到寫入速度:1864.58 MB/s,讀取速度:1867.68 MB/s。

用傲梅分區助手的磁盤測速,可以看到讀取速度:2039.83 MB/s,寫入速度:1976.26 MB/s。

用 AJA System Test 軟件進行測速,連續寫入:1628 MB/s,連續讀取:1580 MB/s。

實測GTA5游戲壓縮包(≈79GB),在Windows系統里直接從桌面復制到綠聯USB4固態硬盤盒(HP FX700 2TB)實時傳輸速度:1.20 GB/秒。

3️⃣ 40Gbps 測速

用AS SSD Benchmark 軟件進行測速,連續讀取:3391.40 MB/s,連續寫入:3265.17 MB/s。

用CrystalDiskMark軟件進行測速,連續讀取:3795.72 MB/s,連續寫入:3654.24 MB/s。

用TxBENCH軟件進行測速,在Sequential Max(512KB)QD32指標測試下,順序讀取速度:3759.492 MB/s,順序寫入速度:3811.996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軟件測試小文件的讀寫情況,傳輸大小從512 B到64 MB,文件大小:256 MB進行測速,默認是:直接傳輸,可以看到讀取速度維持最高在3.52 GB/s,而寫入速度維持最高在3.37 GB/s。

用安兔兔SSD軟件進行測速,可以看到寫入速度:3091.72 MB/s,讀取速度:3399.78 MB/s。

用傲梅分區助手的磁盤測速,可以看到讀取速度:3792.23 MB/s,寫入速度:3540.34 MB/s。

用 AJA System Test 軟件進行測速,連續寫入:2115 MB/s,連續讀取:2897 MB/s。

實測GTA5游戲壓縮包(≈79GB),在Windows系統里直接從桌面復制到綠聯USB4固態硬盤盒(HP FX700 2TB)實時傳輸速度:3.56 GB/秒。

⭕️ macOS Sonoma14.3.1系統測速

就拿MacBook Pro M1筆記本電腦來說,看看在macOS Sonoma 14.3.1系統下的USB4接口性能怎麼樣吧?

用Disk Speed Test軟件測速,連續寫入:2838.0 MB/s,連續讀取:2875.7 MB/s。

用AJA System Test Lite 軟件測速,連續寫入:2891 MB/s,連續讀取:2943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軟件測速,連續讀取:3.30 GB/s,連續寫入:2.93 GB/s。

用SENSEI軟件測速,連續讀取:3094 MB/s(3.09 GB/s),連續寫入:2865 MB/s(2.87 GB/s)。

用Magic Disk Benchmark 軟件測速,在綠聯CM642移動固態硬盤盒上,連續寫入:2.79 GB/s,連續讀取:3.08 GB/s。對比在MacBook Pro M1筆記本電腦的512GB固態硬盤上連續寫入:3.42 GB/s,連續讀取:2.98 GB/s。

⭕️ 硬盤盒測溫


可以看到用測溫槍直接讀取綠聯CM642移動固態硬盤盒的體表溫度,可以看到散熱控制很不錯,最高熱度也就是在主控位置的33.9℃,在室溫24.7℃的環境下硬盤盒控制的平均溫度在33.4℃。

⭕️ 總結

體驗到這里就結束了,給一拉到底的小夥伴們做個總結:

綠聯CM642移動固態硬盤盒擁有內置主動散熱風扇,PCIe 4.0 SSD在高速傳輸工作溫度也能控制的很不錯。

綠聯CM642移動固態硬盤盒是目前綠聯旗下在硬盤盒品類里讀寫速度最高的旗艦產品,推薦使用PCIe 4.0 SSD,實測MAP1602A固態盤主控 國產長存3D TLC閃存顆粒就算是無緩存也能夠獲得不錯的讀寫速度體驗。

綠聯CM642移動固態硬盤盒在Windows系統下都能夠自動適應不同速率的USB接口,從10Gbps、20Gbps到40Gbps的傳輸速度實測接口的兼容性都非常好。

完全基本上將蘋果自研M1、M2芯片處理器的USB4性能極限挖掘出來了,在macOS系統下祥碩科技ASM2464方案下的傳輸速度峰值差不多就是PCIe 3.0 SSD的旗艦水準啦。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