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豪」劉禹錫:一首詩笑傲全唐,盡顯灑脫,人生竟能如此看得開

2024年3月4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圍一爐煙火,捧一卷詩書

01.



公元805年,李唐王朝發生了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這一年的正月,空氣中煙花的味道還沒散盡,身為監察御史劉禹錫忙碌了一整天,早早就睡下了。

夜半時分,清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接着就是「咚咚咚」的砸門聲,一個報信的小吏扯着嗓子喊:不好了、不好了,快開門啊……

長期出入朝堂的敏感性,讓劉禹錫從夢中打了一個激靈,他心裡想,這肯定是出大事了,於是一骨碌就爬了起來。



果不其然,密使話音剛落,劉禹錫臉色就變得鐵青。

這天夜裡,唐德宗李適駕崩,一場血雨腥風即將到來,於是劉禹錫趕緊備好車馬,直奔會寧殿,與等在那裡的柳宗元會合。

當時劉禹錫、柳宗元同在御史台為官。

一般皇帝崩逝,太子早就候在寢宮外等待宣旨,但是這個皇太子不同,他已經20多天沒有見到自己的父皇了。

02.



當時身為太子伴讀的王叔文,急匆匆找到劉禹錫和柳宗元,讓他們分頭去請太子。而自己則聯合宰相韋執誼等人守在會寧殿外封鎖消息。

太子李誦不是不孝,唐德宗病重期間他也得了中風,無法入宮侍疾,因此依附東宮的人都慌了手腳。

中唐局勢復雜,藩鎮割據、宦官專權,一旦消息走漏,逼宮之事不是不可能發生,畢竟皇太子已經病重失語,無法打理朝政。

最重要的是,御史中丞武元衡、起居舍人裴度等重臣是不挺東宮的,各揣心眼。



好在王叔文行動迅速,劉禹錫和柳宗元也及時用車馬把李誦接來,當即宣讀遺詔,於三日後登基,為唐順宗

但唐順宗是個短命的皇帝,他即位時已經病入膏肓,朝內大權由寵妃牛美人、王叔文把持。因此一向頗有志向的王叔文開始推動革新,主腦人物就是劉禹錫和柳宗元等八個人。

這期間,革新派極力打壓武元衡,甚至罷了他的官。

革新初衷是好的,目的就在於抑制藩鎮、解除宦官的權利,這與武元衡、裴度的政見是相同的,畢竟他們都知道朝廷的問題出在哪,而且勢不容緩。



但問題就在於,武元衡覺得皇帝無法親政,權力旁落會使朝堂大亂,藩鎮節度使若趁機起兵,李唐江山危矣。這是一種遠見。

劉禹錫、柳宗元是實幹家,都有治世之心,糟就糟在王叔文似乎更想把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裡,所以「永貞革新」半年後,就再也推行不下去了。

因此,又一番血雨腥風馬上到來。

03.



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8月,宦官俱文珍發動宮廷政變,逼迫唐順宗禪位太子李純,史稱「永貞內禪」。

於是,李純即位,為唐憲宗

值得一說的是,李純登基後的第二天,唐順宗就崩了,死得很蹊蹺。因此有朝臣猜測,唐順宗或許早被挾制,崩後秘不發喪而已。



這件事,也成了中唐歷史上又一個謎團,而這背後有沒有太子老師武元衡的推波助瀾,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李純稱帝後,「永貞革新」被叫停,武元衡得重用,於是將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全部貶為司馬,後賜死王叔文,王伾也死在了任上。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劉禹錫遠貶朗州,此時的他已經34歲了,而這一去就是23年整。

這期間,劉禹錫創作了大量的詩歌,還寫了《天論》三篇,這是他唯物主義思想的凝華。

原本,劉禹錫是中山靖王之後,祖上出了很多高官,他父親劉緒為了避安史之亂,從洛陽遷居蘇州,並在那裡為官。


當時詩僧皎然靈澈吳興,因此青少年時期的劉禹錫曾跟他們學詩,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到了19歲時,劉禹錫出遊長安、洛陽,憑借過人的才華很快就出了名,他和白居易同歲,成名卻要比白居易更早。

22歲的時候,劉禹錫和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兩年後劉緒過世,劉禹錫歸鄉丁憂。



公元800年,29歲的劉禹錫入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任掌書記,後隨杜佑揚州,出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就升監察御史了。可以說劉禹錫早期仕途很順利,幾乎沒什麼波折。

當時韓愈也在御史台,但他和劉禹錫、柳宗元相愛相殺,惺惺相惜,但陣營不同。韓愈和裴度是同窗,後來也多受裴度恩惠,而劉、柳則屬王叔文陣營。

實際上,在劉禹錫長達23年的貶謫生涯中,是有過一次復官機會的,但是他這個人憤世嫉俗,懟天懟地懟空氣。

04.



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5年,中唐幾位頂尖詩人的命運都有所起伏。

首先,劉禹錫、柳宗元被召回朝,由吏部考核,復官有望。當時元稹也被貶官在外,同樣收到了召令,所以三個人在藍橋驛站偶遇。

此時距離劉禹錫、柳宗元被貶,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因此元稹出於同情,就給他們倆寫了一首詩,安慰他們倆一下。



劉禹錫很開心,因為終於回京了,於是就去玄都觀溜達。10年巨變,物是人非,當劉禹錫看到盛開的桃花時,就想起了自己的遭遇,因此作詩諷刺新貴: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當時武元衡為宰相,正當權,讀到這首詩後自然就不開心了,於是又將劉禹錫、柳宗元貶走,元稹因為贈他們倆一首詩,也受到了牽連,貶去了通州,你說倒霉不倒霉。



不久後,武元衡遇刺,白居易也被貶江州司馬。

劉禹錫這一次,原本是要貶去播州的,那裡很遠很偏僻,而且劉禹錫母親年邁,所以柳宗元就上表請求與劉禹錫互換,因此劉禹錫改貶連州刺史

五年後,柳宗元客死柳州,臨終託孤劉禹錫,劉禹錫將他的孩子視為己出,一直撫養到長大成人,並為柳宗元整理了詩集。劉、柳之情,為千古美談。

柳宗元去世這一年,劉禹錫的母親也病逝了,因此從連州遷夔州刺史,此時的他已經入知命之年。



雖然官場沉浮,半生淒苦,但劉禹錫總是能保持豁達的心態。比如824年貶和州時,劉禹錫被地方官員刁難,屢屢忍讓,最後還是被排擠,故意給他安排簡陋的房間住。

因此劉禹錫就請人把一塊大石頭搬到了縣衙門口,在上面寫下了那篇著名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不僅如此,文人墨客一到秋天就開始傷感,而劉禹錫卻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05.



公元826年,劉禹錫在裴度的幫助下復官回朝,任職東都尚書省。途經揚州時,偶遇白居易,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因此白居易為他接風洗塵,席上作詩贈劉禹錫,為他這些年的遭遇鳴不平。

因此劉禹錫回酬了那首流傳千古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盡管此時的劉禹錫已經56歲了,而且經歷了那麼多,可內心依舊是個「刺頭」,剛回京,他就又去游玄都觀,並寫下了: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武元衡已經去世,裴度為相,所以他不但不會再貶官,反而穩步上升,官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等。

晚年,他和白居易、裴度一起隱居洛陽,常常把酒言歡、吟風弄月。

某種程度上來說,劉禹錫和裴度數不同陣營,為政敵,但因為有白居易的關系,劉禹錫決定棄暗投明、良禽擇木而棲,因此得到了裴度的保護。

當初白居易貶江州時,正是劉禹錫的堂兄劉十九資助了他許多銀錢,才讓白居易能安然度日。因此白居易晚年有詩《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晚年身體不好,多感慨,劉禹錫就勸他: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半生風雨,歸來仍是少年,用這句話來形容劉禹錫再恰當不過。他始終樂觀、豁達,因此有「詩豪」之美譽,就像他貶夔州時所寫的一首詩,笑傲全唐、盡顯豪氣: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人生溝溝坎坎,誰都會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但只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好運總有一天會來。



公元842年,劉禹錫安逝於洛陽,終年71歲,追贈戶部尚書。他和白居易是李唐詩壇上,少數長壽又能善終的人,這源於他們有共同的理念: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