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生修建6大「世界級」工程,4個屹立至今,都是世界級遺產

2024年3月8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文丨博恩話史

編輯丨博恩話史


作為「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雲,諸侯盡西來」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一生無疑是極其輝煌的。

可對於秦始皇來說他的功績卻不僅僅是橫掃六國、統一華夏這麼簡單。

他在一統天下後的諸多功績,也在後世幾千年留下了深刻印記。

尤其是他那6個「世界級」的建造工程,不僅有4個屹立至今,而且造福了無數後世兒孫,至今仍然發揮着重要作用。

那麼他的六大「世界級」建造工程分別是什麼?又有哪四個屹立至今呢?

鄭國渠

鄭國渠是公元前246年建造的,當時韓國人鄭國受到韓王指派,前往秦國游說當時還是秦王嬴政,在涇水洛水之間開鑿一條灌溉溝渠。

表面上修建這條灌溉溝渠的目的是,通過引來涇河水灌溉秦國的大片土地。

但實際上的目的卻是通過修建這條大渠,削弱秦國的整體實力,減慢秦國攻打韓國的腳步。

因為這條渠需要跨山過坎,是一項工程非常浩大的工程,韓國人想要藉此耗盡秦國國力。

可嬴政在聽完鄭國的提議後,卻欣然答應了他的修渠計劃,並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雖然後來秦國人發現了鄭國的陰謀,可鄭國只為自己辯解一句「這座渠修成後,對韓國來說只是延緩了幾年滅亡時間,但對秦國來說卻是萬世之功。」

此話一出,也是成功打動了嬴政,並繼續對其委以重任。

為了修建這條渠,秦國動用了超過十萬民工,花費了整整10年時間才修建成功。

因此從表面來看確實達到了韓國削弱秦國國力的目的。

但這條渠卻讓秦國的土地實現了灌溉、肥田、改良鹽鹼地等多個目的,糧食畝產更是比之前翻了6倍,確實做到了鄭國所說的為秦建萬世功[1]。

之後秦國人為紀念鄭國,把這條渠命名為鄭國渠,如今的鄭國渠成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靈渠

這又是一條由秦始皇修建的水利工程,不過不同於鄭國渠是為了灌溉關中平原的田地。

它卻是一條運河性質的渠,而且還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古老的運河之一。

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打算招安百越歸於大秦版圖,但百越卻認為和秦國在文化以及地理位置方面都大相徑庭,因此他們拒絕歸降大秦。

得知消息後的秦始皇大怒,於是在公元前219年發兵50萬南征百越。

盡管秦軍實力遠超敵人,但因為交通不便導致後勤補給成了大難題,第一次由屠睢帶兵出戰時在廣西遭遇大敗。

對此秦始皇非常氣憤,但他很快意識到是秦軍大敗是因為當地地理環境,導致戰線拉的非常長,秦軍很難一戰而定乾坤,

為了解決秦軍補給的後顧之憂,於是公元前217年秦始皇就派出了數十萬民工在桂林境內,開挖了一條長70里、寬10米的運河[2]。

歷經三年時間才順利挖通此渠,之後秦軍的後勤補給可以通過水路快速運達前線,得到充足後勤補給的秦軍很快就征服了百越地區。

靈渠的作用遠不只是後勤補給線這麼簡單,它還溝通了長江珠江水系,為當地的灌溉、漕運以及城市供水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幫助,也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

盡管近些年靈渠已經開始堵塞,卻依舊在世界上得到了「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光榮稱號。

2018年8月13日,靈渠也順利入選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遺址名單。

萬里長城

既然是秦始皇留下的世界級建造,又怎能離得開那座盤踞於北方群山峻嶺之間的萬里長城呢?

這是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後,被始皇帝下令將此前秦長城趙長城燕長城進行連接和修建,用以抵禦匈奴騎兵的南進的防禦型建築。

自古以來描寫萬里長城的故事和詩都非常多,對於長城的評價同樣褒貶不一。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很長的一段歷史當中,萬里長城都為中華民族抵抗着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

盡管現如今的萬里長城已經不再是防禦敵人的陣地,但對於無數中國人來說卻也是值得驕傲的文化象徵。

1987年12月份,萬里長城也被正式列維世界文化遺產

秦直道

秦直道始建於公元前212年,一直都被認為是當年輔助長城的國家級「高速路」,主要用於軍事用途,畢竟這樣的通道對於運兵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當年也是由大將蒙恬負責修建的,因為這條道路需要翻山越嶺,所以修建的時間非常長,甚至蒙恬被賜死之後仍然沒能修築成功。

秦直道的寬度一般是在15-30米之間,最寬處甚至超過了50米,而距離則是從秦都咸陽北面的秦林光宮直達九原郡

這條秦直道也在之後的很多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朝代都通過這條道路向邊境地區運輸兵力。

但近些年來根據專家的考證得知,秦直道不只是一條軍事大道,而且還兼具着軍事、貿易、文化等功能的交通大道。

但隨着清朝入關之後,秦直道的軍事作用慢慢消失,於是也被逐漸廢棄。

阿房宮

「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一宮之內,而氣候不齊」,這是杜牧在經過阿房宮舊址時所作的文章。

盡管用了夸張手法來描述阿房宮的雄偉壯麗,但也足以證明了這個宮殿的豪華程度。

阿房宮本來是秦始皇作為政治中心而修建的宮殿,他認為咸陽的秦王宮面積太小,而且咸陽地區人口急劇增加導致城市人滿為患。

於是秦始皇就產生了修建新宮殿的想法,並在公元前210年親自選址並監督宮殿建立。

但可惜的是兩年後秦始皇在東巡途中不幸駕崩,阿房宮尚未建成;

後來秦二世為他修築皇陵時暫停了對阿房宮的修建,這也導致了阿房宮直到秦滅亡都沒建成。

項羽進入咸陽之後更是一把火就把這個超級宮殿付之一炬。

如今的我們只能通過阿房宮遺址以及古人的詩詞,來想象這座由秦始皇親自選址並監工修建的宮殿。

1991年時,阿房宮遺址就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於世界奇跡。

始皇陵

這又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超級工程,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始皇陵,是我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和第一批4A級旅遊區。

始皇陵的修建時間是六大世界「建築」中最早的,公元前247年就開始正式修建,直到公元前208年才正式修建完成。

總計耗時40年的時光,才建立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墓,這其中的豪華程度也是不言而喻。

根據史料的記載,無數奇珍異寶都在始皇陵中沉睡着,此外還有無數的陪葬坑和墓葬。

人們所熟知的兵馬俑坑,也只是其中的陪葬坑之一。

始皇陵中究竟隱藏着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還是值得人們的期待和想象。

但因為有了發掘兵馬俑坑的錯誤經驗,在技術進步到足夠高水平之前,始皇陵最好的選擇還是繼續沉睡於地下。

結語

秦始皇創造的這六大世界級「建築」,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無與倫比的歷史財富。

它們不僅向我們訴說着大秦帝國的強盛和偉大,也透露着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因此這些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歷史古跡,值得我們認真保護,從而保證它們可以繼續流傳下去。


參考資料:

[1]鄭國渠,治水佳話今更佳;鄧暉 張哲浩 李潔.光明日報/2023年/7月/28日/第001版

[2]秦始皇的靈渠決策;楊柄.<期刊>·經濟與管理科學;·哲學與人文科學·中國古代史;

·《決策與信息》,2014年.Z2期


原創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究

#文章首發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