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智能手機?消費級AI原生硬件漸成風口

2024年2月5日 28点热度 0人点赞
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道
誰能“幹掉”智能手機成為下一代主要的智能終端?
如果以2007年蘋果第一代iPhone發佈為起點,智能手機迄今已經歷17年的發展歷程,iPhone到2023年已迭代至15代,而開源的Android系統憑借不同品牌大放異彩,智能手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間,五花八門的各類智能傢居、智能可穿戴、虛擬現實設備等,都曾試圖挑戰過智能手機的統治地位,然而卻一一敗北。當然,與此同時,智能手機行業也步入了存量幾近飽和、產品創新遲緩的瓶頸期。IDC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降至11.7億部,成為近十年來最低的全年出貨量。
在過去的一年,憑借“大力出奇跡”的AI大模型火爆全球,一方面給智能手機的創新打開了新的思路,“AI手機”“AI PC”等概念流行起來並開始落地;而另一方面,業界又一次提出了“下一代智能終端是什麼”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從可穿戴的AI Pin到AI掌機Rabbit R1成為現象級產品來看,產業界的探索已然拉開了序幕。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多位來自創投領域、行業內的專傢,共同探討AI原生設備的未來發展前景。大多數專傢認為,盡管短期內智能手機的主導地位仍難以改變,但包括AI手機以及各類AI原生設備在內的各類AI Agent(AI智能體)繁榮將是大勢所趨。
AI原生“現象級”產品出現
“我認為Rabbit操作系統和設備的演示非常棒,我必須說,繼史蒂夫·喬佈斯發佈第一代iPhone以來,這可能是我見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講之一,它捕捉到了以AI Agent為中心的操作系統界面的未來可能願景。”這是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對於Rabbit R1的點評。
Rabbit R1是一款在CES 2024(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走紅的AI新產品,由初創公司Rabbit研發,創始人為華人呂聘,其於2014年創立的渡鴉科技於2017年被百度收購。在發佈Rabbit R1之前,該公司已完成了三輪融資。R1一經發佈的24小時內,預售即達到1萬臺,售價為199美元。截至2024年1月19日,Rabbit公司在社交媒體X平臺宣佈,前五批總共5萬臺的預售已售罄,最早在2024年3月份發貨,同時第六批總共5萬臺開啟預售,預計交付日期為2024年6月至7月。
從Rabbit R1的官方介紹來看,R1搭載了Rabbit OS系統。需要指出的是,該操作系統並不是基於ChatGPT之類的大型語言模型,官方稱之為“大型動作模型”,無須使用手機即可執行播放音樂、網絡購物、發送信息等功能,還允許用戶訓練R1設備與某個應用程序進行交互。
事實上,在Rabbit R1之前,2023年11月9日,由蘋果前高管創立的初創公司Humane發佈的AI Pin同樣在創投界引發了高度關註,該公司獲得了OpenAI的投資支持以及微軟的合作。根據官方介紹,AI Pin是一種別在衣服上的微型投影設備,用戶可以使用軟件連接到基於OpenAI的GPT-4開發的專用語言模型上,投屏在手掌上進行交互。設備售價為699美元,使用蜂窩網絡數據和AI大模型服務還需要每月支付24美元的訂閱費。
風投True Ventures合夥人、科技博客GigaOm創始人歐姆·馬利克認為,AI Pin帶來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個人計算理念”。正如iPhone剛推出時,人們對於觸摸屏界面持懷疑態度,甚至強烈抗拒虛擬鍵盤,未來人們將不再需要應用程序,而是將通過與機器直接對話的形成交互,以完成現在需要通過各類App才能完成的動作。
除了Rabbit R1、AI Pin之外,記者觀察到,無論是美國市場,還是國內廠商,已經有許多圍繞AI大模型的硬件創新探索,比如深圳時空壺在美國發售的AI同聲傳譯器X1 AI Interpreter Hub,以及各種“AI-in- a- Box”概念的產品。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把Rabbit R1、AI Pin等稱為AI原生設備,是因為首先從外觀形態上,與智能手機或者既往的產品形態並不同,比如R1大小隻有iPhone的一半,配有2.88英寸屏幕,配有旋轉攝像頭以及可用於導航或與內置助手交談的滾輪和按鈕;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從交互方式上利用了AI大模型的特性,改變了傳統習慣的手指觸控、物理鍵盤輸入、應用圖標、視窗操作等,試圖從自然語言交互、去App化等方式尋求創新。
全聯並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傢安光勇指出,AI Pin和Rabbit R1的成功預售表明市場對於與AI結合的新型智能設備具有顯著的需求。當前,手機和PC作為成熟的智能終端,正在不斷融合更多的AI功能和應用,這使得它們在中短期內仍將保持市場的主導地位。隨著AI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創新,新型AI設備的出現可能逐漸改變智能終端的形態,未來或將在特定場景上提供更優的體驗,從而逐步蠶食傳統智能手機和PC的市場份額。
天使投資人、AI領域專傢郭濤也表示,圍繞AI大模型做終端創業的前景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方面AI大模型可以提高終端設備的智能化水平,能夠去“革新”的領域和產品空間很大,但另一方面提醒創業者、投資人註意,硬件終端面臨高成本、技術復雜且迭代快、兼容性及標準化、數據安全及隱私等挑戰。例如,硬件產品的研發周期往往較長,而AI技術的迭代速度則很快,預售中的產品到上市時很有可能落後於最新的技術趨勢。
從智能手機向AI智能體的演進趨勢
根據The Verge的報道,呂聘表示,Rabbit R1“不想取代你的智能手機,至少不是馬上”,而是“似乎認為它在某個時候會逐步取代手機”,隻是還沒有完全實現。
對於端側的AI大模型應用場景,謙詢智庫合夥人龔斌觀察總結了三種可能出現的類型,首先是端側原生集成AI模型,類似當下如蘋果Siri之類的語音助手,幫助用戶調用其他應用軟件,成為智能手機之類硬件設備的新入手;其次是將大模型作為獨立App,比如將開源大模型集成在手機端做一個獨立應用,能夠使用多種AI模型提升準確率和推理能力;最後,將大模型接入即時通信軟件作為聊天機器人。總之,端側的大模型將會成為未來終端交互的新入口。在他看來,大模型正在加速從雲端向端側轉移,AI推理將在手機、PC、耳機、音箱、XR、汽車、機器人,以及其他可穿戴式新型終端上運行。端側大模型優勢很多,比如本地數據處理效率更高,節省雲端服務器帶寬和算力成本,對用戶數據更好地進行隱私保護,開啟更多交互新方式、新體驗等。“可以想象,未來AI手機、AI PC、AI虛擬現實設備、AI可穿戴等產品都是AI智能體。”同時,龔斌也提醒,AI的投資與生產力往往並不是同步的,生成式AI或許也免不了會出現“炒作曲線”。
在受訪的專傢中,不少人對圍繞AI大模型做終端創業的前景持樂觀看法。北京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AI大模型作為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突破,為各類智能終端設備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智能化支持。這使得終端創業領域湧現出許多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如智能音箱、智能傢居設備、智能機器人等。這些設備和解決方案通過集成AI大模型,能夠實現更加智能的交互、更加精準的識別、更加高效的處理等功能,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體驗。手機作為當前最普及的智能終端設備之一,其在AI功能應用方面的融合已經越來越深入,未來手機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通過不斷升級和擴展AI功能應用,提供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也有可能會出現更加先進、更加智能的AI新設備來替代手機,成為新一代智能終端形態。而AI手機與AI新設備在未來智能終端形態中的角色將取決於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無論是手機還是AI新設備,其最終的目標都是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生活體驗和工作效率。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則指出,當下圍繞AI大模型進行終端創業探索,有望推動整個終端設備行業創新與發展。未來是手機繼續融合AI功能應用,還是AI新設備出現替代手機成為新一代智能終端形態,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未來智能終端形態將呈現多樣化趨勢,手機和AI新設備都可能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為此需要保持開放心態,積極關註新技術發展與應用,從而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期待看到,更多創新者和創業者在該領域中湧現,為人們帶來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