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票就一張紙,為何沒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麼造假

2024年3月14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文 | 稻述

編輯 | 稻述

古代銀票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在元明清時期盛行於市。

一般只有在一些大型的交易上才會見到它的身影,比如購買房屋、田舍……為古代商人提供了不少便利。

銀票不僅能夠代替金屬貨幣進行交易,而且數額也比較巨大,那麼為什麼沒有出現造假的情況呢?或者說為什麼沒人敢造假?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想過造假,而且還真有人那麼做過,不過下場可不是很好。

因為古人也有着自己的防偽技術,他們的智慧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高。

貨幣的演化過程

《鹽鐵論·錯幣》中記載:「夏後以玄貝。」

所謂的玄貝也就是海貝,這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

那個時期,中國內陸沒有貝殼這樣的珍稀物品,秉持着「物以稀為貴」的原則,海貝逐漸演變成了貨幣。

這也不是後人的猜測,在早期的古墓中,考古學家不止一次地發現海貝的身影。

等到了商朝時期,海貝已經普遍流通,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之前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也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直到周朝滅亡,群雄爭霸,那個時候貨幣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時代,每個諸侯國都有着自己的貨幣。

最出名的就是齊國刀幣這種貨幣跟貝幣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容易保存,貝幣雖然看起來精美,但更多的是一種華而不實,磕碰一下就容易碎。

而這種青銅打造的錢幣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也側面反映了當時的古人冶金技術已經初見成效。

緊接着秦國實現大一統,除了統一度量衡還頒布了關於貨幣的法律,廢除了所有貨幣,全部使用方形圓孔的貨幣。

這是貨幣改革的第一步,對於之後的貨幣制度有着極大的影響,之後歷朝歷代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這種圓形貨幣。

到了漢朝依舊沿用秦國的貨幣制度,還是原本的圓形方孔,唯一不一樣的是上面的花紋不同,基本上大差不差。

因為其重量為五銖,所以乾脆也就叫做五銖錢了。

宋朝時期,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因為當時的貿易發達,導致貨幣不夠多,不足以支撐市場流通的需求。

於是人們就開始生產一些鐵幣,開始用鐵幣代替銅幣交易,也算是推動了市場的活力。

不過鐵幣相比於銅幣其實有着不小的弊端,就是相同樣式的錢,鐵要比銅重得多,使用的時候不是很方便。

可即便如此,鐵幣依舊大受歡迎,畢竟重一點不算什麼,總比沒有要好太多了。

這對於百姓來說是無所謂,但對於當時大宗的商戶來說,還是非常麻煩的,於是他們想到一個辦法——銀票。

從此銀票正式進入歷史舞台,代表着中國古代的貨幣制度基本得到完善!

銀票的發展史

當時的銀票一般都是民制的,只能到特定的錢莊兌錢,這就導致出現了很多問題。

很多錢莊為了空手套白狼,開始造假,不僅坑了商戶,而且還讓官府頭疼不已,畢竟沒有一條律法是約束銀票的。

既然銀票的發行已經不可阻擋,於是官府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那就是壟斷銀票的發行。

雖然當時還有私人錢莊,但只不過是一些有權有勢的人才能玩得轉,更多的是流通官府頒發的銀票。

於是銀票的使用開始爆發式增長,凡是大宗生意都會用到紙幣,不僅便於攜帶,而且「財不外露」一舉兩得。

而銀票跟大家理解的紙幣還是有一點區別的,銀票相當於一張簡易的銀行卡,或者說是存摺。

雖然可以交易,但必須去錢莊裡面取錢,不可能吃飯的時候掏出一張銀票結賬,這只是電視劇里演的「狗血劇情」而已。

但在官府發行銀票之後,麻煩就來了,很多地方又開始出現了造假的現象,於是官府就開始升級了銀票的工藝,從多個方面杜絕了銀票造假的情況。

造假根本不現實

第一點,頒布了嚴苛的律法,一旦發現有人偽造銀票 就會受到嚴重的懲罰,不僅是他的本人,就連他的九族都有可能受到牽連。

這極大地震懾到人們的僥幸心理,畢竟再喜歡「富貴險中求」的人,也會考慮自己的妻兒老小。

但這也只是能約束住普通人而已,可有些人沒有家庭,他們為了富貴還是願意去涉險,這個時候該怎麼辦?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當然不是,官府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專門找了技術精湛匠人,這也就是銀票的第二重保險。

這些工匠個個身懷絕技,給銀票畫上復雜的花紋和專屬的文字,放在那個時代幾乎就杜絕了仿造的可能性。

畢竟那個時代有文化的人少之又少,繪畫技術精湛的更是沒幾個,一群五大三粗的人想去模仿銀票細膩的紋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還不算完,為了防止「文化人犯罪」,官府頒發的銀票都是以比較珍稀的木材製作的,民間能夠接觸到的機會微乎其微。

而且還會在銀票上面加一些特殊的材料,除了製作銀票的工匠知道是什麼,其他人一概無權知道。

最後在銀票上面還會有着專門標志的防偽小字,類似於當代的二維碼,就比如說「假票軍法究治」,還起到了一定的震懾效果。

為了更加萬無一失,官府發行的銀票也會設置兌換期限,從半年到三年不等,想在這麼短的時間里偽造出來銀票幾乎是不可能的。

剛把各方打點好,將原材料都買到手,結果還沒開始製作,發現官府發行的銀票到期了,到時候虧的不還是自己。

天天提心吊膽,結果忙活到最後什麼都沒有撈着,只要那個人不是傻子就不會這樣干。

畢竟下一次銀票到底會使用什麼材料,誰都說不清楚,沒有人去賭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就算真有天才能夠滿足上面的所有要求,技藝精湛得一塌糊塗,而且又懂技術,還能預判官府下一次會使用什麼材料製作銀票。

但他依舊造不了假,或者說造假的意義根本不大,註定還是白忙活一場。

既然選擇了銀票造假,他必然就是奔着掙大錢去的,但每次發行的銀票官府都是有定數的。

舉個例子原本發行了100萬兩銀票,結果兌換了120萬兩,那麼官府肯定會一查到底,查到就是九族不保!

所以想要仿造銀票就是痴人說夢,完全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也許現在大家才知道僅僅是一張小小的銀票竟然有這麼多學問。

有時候不佩服古人還真不行,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