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拆遷」來了?已明確,2024年開始,這兩類房子或通通拆遷

2024年3月14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資料顯示,我國從2013年開始推進棚改。然後由於2015年開啟的全國戰略去樓市庫存需要,棚改進入大規模爆發期,平均每年保持600萬套以上的改造速度。因棚改而補償建設的安置房就達到近5000萬套,這還不包括大量現金補償的。可以說,在這期間被棚改的居民無疑是最幸運的,很多人因此而改變了家庭幾代人的命運。

不過,隨着最後3年棚改攻堅計劃的推進(2018年-2021年),實際在2020年底就已經提前超額完成了所有計劃,棚改幾乎等同於拆遷,意味着大規模的拆遷暫告一段落。這個時間點,基本與2019年7月住建部黃艷副部長宣布「即將告別大拆大建」相吻合。雖然說現在還有棚改,但都是零星的了,比如2022年棚改開工了134萬套,2023年也只有159萬套,攤到每個省份、每座城市、每個小區,其實就很少了。

是不是意味着未來就沒有再拆遷造富的機會了呢?

老實說,房子都會變老變舊,無論是房型,還是品質等,都會逐漸變得與不斷發展的居住需求不相適應。這樣的房子,賣不好賣,為了改善居住條件,即便賣掉,還得貼一大筆存款才能置換,辛苦工作一輩子都給房子「霍霍」了。

所謂時也命也,沒想到這兩年房地產市場下行太多。不僅恆大、碧桂園等大型房企債務相繼違約,連萬科這樣的「優等生」也因龐大的債務到期的理由,而不斷向債主們申請還款展期。可以說,大部分房企因銷售下滑而不得不面臨更嚴峻的形勢。更為重要的是,債務問題蔓延到上下游產業鏈,危及的是整個金融系統。

可以說,救房企就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不過,雖然國家已經採取了多種措施,包括最為重要的金融支持—融資白名單對接,但效果從現在看來,可能並不是此前想象的那般美好,數據顯示:

根據中國經營報的信息,2024年2月份,典型房企的融資規模同環比均出現明顯下滑,均接近-50%的降幅,65家房企218億的融資額,也創造了近3年的單月新低。看到沒有?現在房企不僅沒有因為政策而獲得更多資金,反而減少了。原因很簡單,喊話是一回事,但銀行為了自保,總能找到理由不向房企「輸血」。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其實大家都知道,萬科優等生的「劫數」表明,不是房企本身經營不善,而是房地產市場確實太差了,如果沒有銷售回款,即便再優秀,能堅持1年、2年,還能長期堅持下去?對此,國家自然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情於理,說救房企維護金融安全也好,說救樓市保經濟增長目標實現也罷,救是自上而下的信念。如何救?能出的招幾乎都出了,必須出屢試不爽的「絕招」才管用,那還得是「拆遷」二字。

關注相關信息的應該知道,筆者也撰寫過相關分析,從今年開始,國家新啟動「三大工程」,這項被視為房地產新模式的工作已經在重點推進了,其中城中村改造,從地方公開的報道看,把拆遷都列為優先級,像深圳都有40%的城市界面納入改造之列,可以想象一下未來將有多少房子被拆遷重建。但今天我們說的是另一項與拆遷有關的信息,與大多數人都有關。

根據中央住建部日前的表態信息顯示,住建部倪部長說了這樣一段振奮人心的話:

穩定市場的任務依然艱巨,而從我國城鎮化發展進程看,城鎮仍有300多億平方米存量住房需要更新改造,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今年再改造5萬個老舊小區,建設一批完整社區。

這兩句話的信息量很豐富,但如果僅從字面意思,你會感覺不到什麼。如果結合當下的環境,以及前後政策的聯系,或讓我們豁然開朗,明白其中的奧義,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現在樓市確實困難,既然說「穩市場任務依然艱巨」,直白地說,現在市場還沒穩嘛,絕不是一些媒體夸張的報道,說什麼樓市又火了,官方掌握最為真實的大數據,說沒穩就是沒穩,而且想穩住也不容易。怎麼辦呢?

接着就是第二句話,從城鎮化進程看,我國城鎮還有300多億平米存量住房需要更新改造。這里有兩層意思:

一是提城鎮化進程,啥意思?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6.2%,差不多已經過了整個進程的4/5,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將越來越少,越來越慢;

二是96%的城市人已經有房了,但說房地產還有很大空間,這空間就來源於對存量房的更新改造。300多億平米什麼概念?按一套100平米算,那就是1億多套房子,差不多20萬個小區體量。算下來,大城市有上千個、小城市也有上百個老舊小區要更新改造,今年一年要更新改造5萬個老舊小區。一句話,大面積的拆遷又來了。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更新改造如果僅僅是塗塗抹抹,那才能產生幾個GDP,怎麼能說房地產還有巨大發展空間呢?看人看心,聽話聽音,雖然不能把更新改造完全等同於拆遷,但如果要產生大量GDP,帶動多個行業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要盡快拯救房地產於水火,只能盡快且最大限度地拆遷。「三大工程」已經肩負了一部分拆遷任務,而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又必須承擔更為艱巨的任務(消除存量舊房的同時,以釋放更多的購房需求)。

但考慮到財力,不可能把所有小區同時都拆掉,凡事有輕重緩急,講究個優先級。從目前釋放的信息看,這兩類房子很可能列入優先拆遷之列。

一類是,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發現不太適合居住的危房。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出現地基下沉,牆體開裂,房屋嚴重損壞,承重件已經屬於危險構件等等,已經影響居住安全,按照住建部的意思,這類房子肯定是優先拆遷的。道理很簡單,如果通過外力作用再修繕,很可能對原房屋造成更多損害,再改造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只有拆遷一條路可走。

另一類是,預制板房。按照住建部的要求,住房發展以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為目標,要建設適合大家需求的好房子,很顯然,預制板房主要是上個世紀的產品,年代久遠,保溫、隔熱、綠色、低碳和科技屬性基本都不具備,而且安全性也存疑,自然應被列入優先拆遷之列。目前,全國唯一「共富示範區」浙江省,已經將預制板房列入全拆重建之列,有了住建部的定調,作為經驗推廣,相信其他地方也會相繼跟進實施。

當然,沒有列入優先級的也不用焦慮,按照住建部倪部長的話說,住房發展歸根結底是要讓人民群眾住上好房子。隨着時間推移,只要有財力,那些居住舒適度不高,具有拆遷價值的房子也是會拆遷的。

一般來說,優先拆遷記住兩個原則就行:

一是從算經濟賬的角度考慮。房子總樓層低,地段也可以,總戶數少,同樣的地塊,補償總額相對較少,如果還還位於市區核心地段,政府、開發商都能賺,自然會搶着拆遷的,你不急,他們都會急。

二是被房地產和城市發展需要。像這輪樓市出了那麼多支持政策,但效果不明顯,最終只能通過拆遷來激發市場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前面所言,城市化已經進入後半程,剛性需求已經不那麼多了,要想保持行業健康平穩發展的話,未來拆遷可能會成為常態,就像抽水池一樣,放一點水出去,就必須補一點,否則,水池就會乾涸。

所以,從發展趨勢來說,拆遷有先後之分,但確實是一個永恆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