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開國少將攜妻子回鄉祭母,卻發現家裡還有一位妻子在等他

2024年3月21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文| 昭明

編輯| 昭明


「你,還活着!」

1953年的一天,易耀彩將軍在母親的墓前看到了曾經的妻子,內心五味雜陳,他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感嘆造化弄人……

本以為她死了

1929年5月,年僅12歲的易耀彩就成為了一名共青團員,他興奮地跑到家中,將消息分享給了父母,還有那個家裡找來的童養媳張鳳娥。

張鳳娥的父母在戰火中失去了生命,兩年前,易耀彩父母見她可憐便把她領到了家中收養,也就是說,易家對她有照顧之恩,後來,易家父母覺得兩人一起生活將來也好有個照應,就讓張鳳娥當了易耀彩的童養媳。

當時,易耀彩還小,對這樁婚姻並沒有什麼概念,而且易耀彩早早就投身革命,兩人聚少離多,更是沒有太多的感情。

1930年,反動派集結重兵鎮壓了當地的農民暴動,易耀彩跟隨部隊突圍了出去,敵人就拿着易耀彩家人開刀,易耀彩的父母慘遭敵人殺害。

易耀彩誤以為張鳳娥也被敵人給殺了,殊不知是好心的鄰居向敵人聲稱張鳳娥是他們的女兒,她才躲過了一劫,就這樣,張鳳娥在鄰居的照顧下一天天長大,而易耀彩為了給家人報仇,為了給全天下勞苦大眾搏出路,一直跟隨部隊堅定地參加革命斗爭。

1934年10月,易耀彩跟隨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此時年僅17歲的他就當上了紅23師69團組織幹事,也是當時師里最年輕的幹部。

湘江一戰過後,易耀彩所在的紅八軍團萬余名戰士只剩下了一千餘人,易耀彩望着剩下的戰友們,內心悲痛不已,但他沒有放棄,繼續咬着牙前進,他相信革命終有一天會勝利。

後來,紅八軍團並入了紅五軍團,長征期間主要承擔殿後的任務,屢屢面臨強敵,易耀彩也英勇奮戰,始終緊跟着隊伍。

紅軍順利抵達陝北後,黨中央為了培養年輕幹部將來投身革命,隨即創建了抗日軍政大學,年紀輕輕的「老革命」易耀彩就成了第一批入學的學員。

抗大畢業後,易耀彩跟隨聶榮臻到了山西五台山地區開辟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在這里,他更是不畏艱險,帶領部隊積極發動群眾,與日寇作戰,到了1939年的時候,易耀彩就憑借軍功當上了第五軍分區的參謀長,此時他才22歲。

而也正是在敵後抗戰期間,易耀彩結識了一生摯愛范景陽。

新的革命伴侶

范景陽是河北阜平人,出身貧苦,一家人都積極參加生產勞動,是當地的模範家庭。

1938年春,范景陽和兩個姐姐一起應招入伍,到部隊文工團當了一名文藝兵,當時,本着組織哪裡需要到哪裡去的態度,由於部隊缺乏醫護人員,范景陽就主動轉到了白求恩學校學習。

學成之後,范景陽便來到了易耀彩所在的第五軍分區司令部門診部實習,也正是在這里,她和易耀彩見了面。

說起兩人的第一次碰面,多少還有些緣分在。

原來,當時部隊領導不少單身的,組織上考慮到他們的生活,便經常找人說媒,易耀彩自然也不例外。

當時,軍分區組織科長肖時任給易耀彩介紹的是醫院的張醫生,兩人年紀相仿,張醫生也是堅定的革命戰士,易耀彩雖然無心談戀愛,但因為是組織的安排,也不好說什麼。

1940年的一天,張醫生和易耀彩見了面,張醫生自然對易耀彩很是滿意,畢竟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參謀長,還是參加過長征的老革命。

只是,易耀彩卻沒有相中她,肖時任看到這個結果也很是無奈,本以為易耀彩的愛情還會晚些到來,誰知,第二天一早,易耀彩就找軍分區司令員鄧華談話說:「我覺得跟在她後面那個不錯。」

原來,張醫生和范景陽關系很好,當晚前去相親的時候,張醫生有些緊張,便拉着范景陽一起去了,易耀彩一眼就看中了范景陽。

鄧華聞言非常高興,當即叫肖時任說和,范景陽一聽易參謀長看中了自己,內心又激動又有些猶豫。

畢竟兩人只是見了一面,范景陽也不知道易耀彩的脾氣秉性、興趣愛好,她覺得應該先相處一段時間再說。

肖時任笑着對她說:「小范啊,現在正在打仗,哪有功夫談戀愛,一般都是先結婚後戀愛,你就帶個頭,也好給大家當個榜樣嘛!」

范景陽也就沒有再推辭,就這樣,兩人結為了夫妻,婚後,易耀彩一直對范景陽言聽計從,范景陽也一直用心地照顧着易耀彩的生活,讓他可以毫無顧慮地指揮戰斗,夫妻倆的幸福生活在部隊中流傳開來。

當時,有戰友問易耀彩為何總是聽范景陽的,易耀彩樂呵呵說道:「我是耀彩(藥材),她是司藥員,我當然得聽她的。」范景陽聽後也笑個不停。

隨後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兩人一直默契配合,都在為革命的最終勝利做着貢獻,兩人還有了孩子,感情一直十分深厚。

轉眼間,就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看着革命勝利了,夫妻倆都很興奮,但他們沒有閒着,繼續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建設出力。

1950年10月,中央軍委任命易耀彩擔任青島海軍基地司令員兼青島警備區司令員,負責膠東半島的海上防衛,易耀彩對海軍建設缺乏經驗,但組織上需要,他隨即赴任,並且一有時間就專研海軍相關的理論。

在他的帶領下,膠東半島沿海地區的岸炮陣地很快就被修建完成,海軍裝備也在加快建造。

易耀彩離家20多年,一直在為革命服務,始終沒有找到回家的機會,直到1953年的時候,他要到蘇聯海軍學院學習,出發之前,這才有了一個月的休假。

易耀彩想着回家鄉到父母墳前祭拜,想着看看家鄉父老,革命勝利了,他也想看看家鄉的建設情況。

於是,易耀彩便帶着妻子范景陽一起回到了故鄉江西泰和。

再重逢,終團圓

回到老家後,易耀彩對眼前的景象感到十分困惑,按理說易家當年遭到反動派的破壞之後應該十分破敗才是,可走進屋裡卻發現裡面卻十分整潔。

難道是好心的鄰居幫忙打掃了?易耀彩如是想到。

不過,他沒有直接驚動鄰居,而是先帶着妻子到了父母的墳前祭拜,「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易耀彩想把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告訴被反動派殺害的父母。

也就是在母親的墓前,易耀彩見到了他以為遇害的妻子張鳳娥,雖然時過境遷,張鳳娥滿目滄桑,但易耀彩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她,畢竟兩人從小一起生活。

「你,還活着!」

張鳳娥也很是驚喜,如實地和易耀彩講述了這些年的經歷,為了等他回來,她一直未曾改嫁。

易耀彩不知道說什麼是好,他沒想到張鳳娥還活着,更沒想到張鳳娥還是孤身一人,內心頓時充滿了愧疚,畢竟這麼多年她一個人生活肯定不容易。

只是,易耀彩如今已經結婚,和妻子范景陽感情也很深厚,他一時也不知該如何處理,他想勸張鳳娥改嫁,可怎麼也說不出口,因為張鳳娥但凡有這想法,也不用等到今天。

張鳳娥得知易耀彩娶了妻子,也沒有抱怨什麼,只是嘆息,感嘆命運的捉弄。

這時,一旁的范景陽拉着張鳳娥回到了家裡,她早就聽易耀彩講起過張鳳娥的故事,現在見張鳳娥還在守候,她也很是感動。

張鳳娥不願意打擾易耀彩夫婦的生活,說會一直留在易耀彩的老家,守候易家父母,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范景陽則每個月都會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資寄給張鳳娥,幫她改善生活,還托人給她在當地找了一份工作,張鳳娥晚年生活也安定下來。

1955年,易耀彩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他繼續為海軍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范景陽也繼續在醫院盡着救死扶傷的責任,而張鳳娥則一個人默默生活,始終未曾改嫁。

1990年10月,易耀彩將軍病逝,按照他的遺願,范景陽把他的骨灰分成兩份,一份灑向了青島海域,那是他工作過的地方,另一份葬在了泰和老家母親的墓旁。

六年後,張鳳娥病逝,范景陽對她一生的堅守很是敬佩,便將她的骨灰與丈夫易耀彩合葬在了一起,這也是張鳳娥一生的心願。

而像這樣的故事,在整個革命年代還發生了多次,為了革命的勝利,很多人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也正是無數革命先輩的前赴後繼,我們才能有現在和平安寧的生活。

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