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了大學、進不了職業隊,青少年運動員的出路在哪裡?

2024年3月2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本文為《半月談》2024年第3期內容

在2023年舉行的成都大運會上,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上高居頭名。在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中,既有成長於普通學校、在業余時間參與訓練的高水平學生運動員,也有取得出色競技成績、再到高校就讀的現役或退役運動員學生。學生運動員和運動員學生相得益彰,標志着體教融合工作展現出階段性成果。不過,半月談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教育和體育部門的賽事系統彼此不能「互認」,高中生通過體育特長升學的渠道收窄,深化體教融合、建設體育強國工作仍存挑戰。

學訓矛盾仍難協調

受訪人士表示,近年來各地推進體教融合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臨不少問題,體育和教育部門之間存在「隔閡」,相關體制機制有待打通。

學訓矛盾首先體現在升學政策上。目前,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政策有了大幅度調整。據相關規定要求,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要為大運會奧運會提供人才支撐,因此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入學門檻也由二級運動員提高到一級運動員以上。

同時,運動員文化水準的要求也在提高,招收高水平運動隊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其他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80%。

受訪專家認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入隊「門檻」提升後,基層青少年運動員將更加難以調和學與訓之間的關系,部分青少年擔心「高門檻」不好過,可能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

12歲退役,源於擔心「看不到未來」

陝西省籃球協會主席、西北工業大學男籃主教練王立彬表示,現在籃球和足球小隊員普遍存在「12歲退役」現象,不少潛力新星在小學畢業後改以學業為主,不再進行訓練。

「到高中時,只有少數孩子還在堅持訓練,每周最多隻練兩到三次,這樣的訓練強度,很難指望他們能打出什麼名堂。」陝西省一家常年負責青少年足球培訓課程的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如今能夠拿一級和二級運動員證的比賽太少,以陝西省為例,每年只有兩個賽事能拿二級運動員證。沒有二級證,青少年學生就不能靠「單招」上大學。

部分政策制定不科學,也讓青少年運動員在成長環節面臨阻礙。「比如目前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L的政策要求,一名運動員最多隻能參加5屆比賽,這意味着他一旦考上研究生,在學業的後兩年就沒法參加比賽。」王立彬說,「很多籃球運動員的球技都是在22歲到25歲時才有質的提升,這個時間段如果不打高水平比賽,成才之路就會被徹底斷送。」

一些不規范的招生要求和「潛規則」也影響到體育特長生的成長成才。「有的高校高水平籃球隊每年最多隻能招5人,排球隊每年只能招6人,足球卻因為領導關注,反而可以多招幾人。」一位受訪高校教練表示,部分招生政策既不透明、也不穩定,讓青少年運動員感到迷茫。

「上不了大學、進不了職業隊,還會有出路嗎?」調研中,有受訪青少年運動員擔心堅持下去可能「看不到未來」,不如改以學業為主,「至少有個基本保障」。

協調好學訓矛盾,豐富並優化賽事設計

「體教融合能不能出成果,還是需要通過賽事來體現。以足球項目為例,體育和教育部門要打造好從大學到小學的四級足球聯賽,調動更多普通學生參與。兩部門還要攜手做好統籌和組織工作,避免賽事之間的時間沖突。」西安有誠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濤說。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主任錢俊偉建議,優化高校體育特長生招生政策,結合當地優勢運動項目的實際情況決定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名額,為更多有體育夢想的孩子鋪平成才之路。

半月談記者:姚友明 王恆志 許仕豪 馬鍇 / 編輯:徐寧

原標題《「上不了大學、進不了職業隊,還會有出路嗎?」學訓矛盾難調,好苗子退役早》

來源: 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