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危害最大,是心血管病的元兇?提醒:真正應該戒的是這4種油

2024年2月5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提起豬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香”,平時炒個傢常菜,都會習慣性的放一勺豬油。

尤其是70、80後的人,小時候沒有吃的,就用一勺豬油拌米飯吃,滿滿的時代回憶。

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有很多人說豬油危害很大,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有人好奇,為什麼老一輩人經常吃豬油?為什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卻很少?

這裡提醒大傢,真正應該戒的是這4種油,長期食用對健康危害很大。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結尾

一、豬油危害大

我們平時吃的豬油,一般都是從豬肉中提取的油脂,是一種動物脂肪。

在80年代以前,中國城市化建設還不完善,幾乎傢傢戶戶都要養豬。

每到過年的時候,都會把養上膘的肥豬殺掉,作為新年的肉類來源。

但是豬和別的動物不太一樣,渾身上下都是肥膘,很多人不喜歡吃這麼油膩。

所以豬販子經常會剩下許多肥肉沒辦法處理,人們會把肥肉收集起來,放到鍋裡熬成油。

其中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讓高溫熔化動物脂肪,這個過程中,會殺死大量細菌和蟲卵。

鍋裡面的水分也會隨之蒸發,最後留下清澈的液體油脂,冷卻後就是我們看到的豬油了。

有的時候可能是火候掌控不到位,導致出來的豬油顏色發黃,甚至有發黑的跡象。

一般情況下,這是由於豬肉脂肪組織的其他有機物質被高溫加熱燒焦,染黃了豬油。

而這種豬油,往往存在致癌物質,而且味道也不會太好,是不建議吃的。

還有顏色發黑的豬油,吃起來都發苦了,建議全部丟掉,千萬不要貪小便宜丟了健康。

正常的豬油,應該是雪白色的,油脂融化後會散發淡淡的香氣。

豬油本質上就是一種動物蛋白,其中富含營養,還有維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平時偶爾吃一次,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影響,它可以補充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這是有益的。

我們到底吃了多久的豬油?

其實人類吃豬油的歷史還真不短,豬幾乎是最早被人類馴服的動物之一。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裡,豬還有十分獨特的地位,最開始叫“豕”,很多古籍都有記載。

一方面,豬身上的肉比較多,養殖起來也很容易,是古人的重要肉類來源。

不光是中國人吃豬肉,世界上有一半的國傢都在吃豬肉,市場價很便宜。

201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發佈了一份統計數據,中國境內的傢豬有4.72億頭。

在世界的占比是百分之四十九,是全世界傢豬養殖數量最多的國傢。

豬油富含列腺素、膽固醇,可以促進細胞的合成,修復人體皮膚組織。

也就是說,吃豬油不僅可以補充至關重要的營養和能量,還能起到一定的美容作用。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豬油還可以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

要知道,有一些脂肪酸構造比較復雜,人體不能自我合成。

所以隻能通過外界攝入,達到膳食營養均衡的狀態,從而維持人體健康生命體征。

當然油脂也能轉化為糖類,為人提供運動所需的能量。

以前經常聽到老一輩人說,一頓飯不吃豬油,感覺幹活都沒勁,看來是有科學道理的。

那時候,幾塊剛出鍋的豬油渣,一團兒豬油拌飯,簡直是那個年代的珍饈美味。

不過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了上去,很少有人這樣吃,比較忌諱油膩。

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豬油就是一種特別好的食用油,制作簡單,營養豐富,味道也好吃。

現在科學界已經證實,豬油本身並不是純飽和脂肪,其中含有大約40%~50%的飽和脂肪酸。

其成分和橄欖油是差不多的,行業裡一般都認為橄欖油是比較優質的油,所以豬油確實有很大的價值。

需要註意的是,豬油裡面大部分都是硬脂酸,具體含量和飼料、生長環境有這緊密的聯系。

而一般的植物有隻有15%~30%的飽和脂肪酸,豬油是它們的2~3倍。

油吃多了容易胖,這是毫無疑問的,另外動物脂肪和植物油比起來,通常還是植物油比較健康。

經常吃豬油,很容易導致一些營養物質攝入量過高,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每100克豬油有將近850千卡的熱量,長期過度攝入豬油,容易引起脂肪堆積,體重上升,而且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等發病風險。

此外,豬油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不應超過膳食總能量的10%。

老一輩的人經常吃豬油,但是他們很少有這方面的疾病,那是因為他們的運動量很大。

八九十年代的人大多都從事體力勞動工作,那時候物資匱乏,人勞動的多,攝入的營養卻不夠。

而那些豬油也被日常的勞動所消耗,從而達到膳食營養平衡,因此沒有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

但是現代人不太一樣,我們生活中攝入的油脂已經足夠多,不再需要豬油。

此前網上有流傳,豬油抗癌功效,一點科學依據都沒有。

早在幾年前,已有科學界人士辟謠,辟謠專傢正是信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可以說是絕對的權威。

除了豬油以外,還有四種油需要我們小心謹慎,千萬不能大意。

首先是劣質花生油,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花生油,平時我們炒菜,經常會用到它們。

花生油相對來說是比較健康的,它屬於植物油,富含大量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

專傢認為花生油具有防止皮膚老化,保護血管的功效,而且價格比較便宜。

然而總有黑心商傢為了利益,使用劣等甚至是過期的花生油欺騙消費者購買。

這些油的售價往往特別便宜,有時也會隨著活動附贈,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撿了實惠。

2010年3月10日,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市面上的花生油展開了專項抽檢行動。

經調查發現,很多食用油沒有達標,上了食用油黑名單。

這些食用油品牌商的登上了光明網報刊,希望給廣大市民避坑。

有人喜歡在傢裡囤放糧油,其實食用油也是有保質期的,通常是2~3年。

過期的油從外觀來看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很多人都會無視保質期,長期使用過期的油。

這時候脂肪分子可能發生氧化反應,部分營養物質流失,滋生黴菌等有毒有害物質。

如果發現傢裡的油出現變得渾濁,有怪味兒,一定要註視起來。

不建議使用過高溫的油,一些人炒菜,總是覺得油溫高一點炒的香,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油在高溫下容易發生氧化分解反應,不僅會導致營養元素大量流失,還會產生有害物質。

一般來說把手放在油鍋表面如果覺得燙,那就說明油溫合適。

最好不要等油鍋冒了青煙,再放入食材烹飪,這對健康危害很大。

炸東西往往比較費油,那些炸貨大戶,通常要用掉1~2桶油,為了節約成本,一些人選擇回收食用油。

我們把這種油叫做回鍋油,把它們放在容器裡,隨用隨取,非常的方便。

但是,通過多次加熱和食材接觸,回鍋油中的脂肪易發生氧化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這些物質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引發慢性疾病。

重復使用的油,可能會混雜食物殘渣,它們長期浸泡在油水裡,會慢慢變質。

其中一些成分會轉化為致癌物,比如丙烯酰胺和丙烯醛,增加食用者的癌癥風險。

回鍋油的脂肪酸由於重復加熱,會產生不利於健康的化合物,引發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性疾病。

為了安全著想,我們一定要避免使用回鍋油,哪怕是經常炸東西,也要定期更換烹飪油。

關於人類吃油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像古埃及、印度等,都有記載顯示人們在烹飪過程中使用各種油。

那時候的油主要來自植物,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橄欖、芝麻、棕櫚等。

中世紀歐洲,橄欖油已經在大規模使用,即便是在缺油地區,也會和航海族群做交易,換取橄欖油吃。

動物脂肪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盛行,人們將獵物脂肪組織割下來保存,用的時候再取。

後來工業革命解放了一部分社會勞動力,榨油的技術也是越來越成熟,效率和產油率翻倍。

可以說,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食用油。

希望大傢合理攝入油脂,永遠保持健康的身體。

文|渣叔羅影

編輯|渣叔羅影

參考資料:

光明網——《衛生部通知,20種不合格食用油名單公佈,別再買了!》2021.12.21

澎湃新聞——《別再吃豬油預防心血管疾病了!真正要做的是這6點》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