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這傢鄉村小餐館,憑啥火了30年? 池州味道

2024年2月5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近期

《池州味道》專欄推出

第一期

《爐火“突”鍋子,

池州人的冬日情懷 | 池州味道

第二期

媽媽的味道,

池州人的兒時記憶 | 池州味道

第三期
《那些紅棚子大排檔,
如今“藏”在池城的大街小巷 | 池州味道》
今天
我們繼續
陪您一起去尋訪
特別說明:本專欄不收取任何費用

對建築飯店的好奇,源自豬心肺這道菜。這傢位於東至縣堯渡鎮查橋村的小飯店,把不常端上餐桌的豬內臟,烹飪成遠近聞名的“招牌菜”,每到周末,店裡都會擠滿各地的食客,常有人願意開車幾十公裡,專程去吃這道菜。

從航拍圖片上看,206國道穿過查橋村,美味的誘惑加上較好的地理位置,讓建築飯店30多年來一直生意興隆、門庭若市。

1992年,老板嚴愛玉剛三十出頭,迫於生計,她在傢門口的國道旁租下一間門面,取名建築餐廳。“都是柴火灶燒的農村傢常菜,客人想吃什麼,我就做給他們吃。”嚴愛玉不識字,但做事細致講究,食材新鮮。靠著口口相傳,小小的餐廳很快成為過往旅客的駐足點。

建築餐廳資料圖

“結四海朋友,聚五洲精英。”2003年,嚴愛玉在建築餐廳原址上建起建築飯店,嚴愛玉始終覺得,開門做生意,要有人情味,於是便托人在大門上寫了這副對聯,一直沿用至今。

“豬心肺這道菜被推上主打菜單,實屬意外。”嚴愛玉說,原來建築飯店沒有菜單,顧客在後廚現點現做。2006年的一天,一位顧客在後廚點菜,看見嚴愛玉做給孩子們吃的豬心肺,色澤誘人,鮮香撲鼻,嘗過之後,便建議當做菜品出售。沒想到,這道菜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成為建築飯店的招牌。

2008年,兒子陳超回到傢鄉,接手嚴愛玉的生意。這些年來,伴隨著小汽車的普及,過往車輛逐日增多,以及新媒體短視頻的快速傳播,建築飯店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餐館。

被大眾認可,嚴愛玉和陳超母子感到很榮幸,更鼓勵著他們要把菜的品質牢牢把住。今年35歲的陳超,話不多,幹事利索。提及豬心肺這道菜,他有著特殊的情感:“豬心肺不是什麼昂貴的食材,能做出名堂,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母親的經營態度,給顧客做菜,要當做給自傢人做菜一樣認真,最大的技巧是在清洗和制作過程裡,需要極致的耐心。”

“清洗豬肺,要按照血管的紋理把豬肺全部剪開,氣管上不能留有任何雜質;篩選豬肺品質時,看顏色是否為粉紅色,有紫色的不能要,手感觸摸有硬度的部位要舍棄……”陳超和記者聊著天,手卻一刻不停,剪刀在手中如行雲流水,不到五分鐘,便完成了一個豬肺的清洗流程。他告訴記者,烹飪過程中對每一個環節的嚴格把控,是成就這道招牌菜的關鍵。

與豬心肺同時“出道”的還有殺豬湯:大火燒水,撒入大量的薑沫,豬血和裹著淀粉的豬肝下水翻滾,出鍋前的辣椒粉和蒜葉是增香的關鍵。在豬心肺“出圈”,客人建議殺豬湯就不要放辣椒粉了,於是陳超就進行改良。如今,在建築飯店,豬心肺和殺豬湯是必點的“搭檔”菜品。

建築飯店的後廚,廚具設施幹凈整潔,做菜的一群大姐均是村裡的廚藝好手,她們站在爐灶前,顛勺、出鍋,以一分鐘就能出一盤炒菜的速度,配合陳超精準計算出鍋的豬心肺,來滿足前廳的翻臺頻率。一盤盤帶著濃烈鍋氣的菜品,仍如30多年前嚴愛玉開店時的味道,沒有因為歲月的流轉而改變。

眼下,伴隨著城鎮發展,建築飯店的樓房即將迎來拆遷。飯店新址已經選定,位於火車站附近漢唐商城,面積更大,停車更便捷。“現在不僅有當地人來吃,還有許多周邊城市的遊客遠道而來,於我來說,壓力更大,希望我能保持母親當年的初心,無論在哪,做生意除了賺錢,更要有人情。”陳超真誠地說道。

▲新建築飯店效果圖



記者手記
在池州,像建築飯店這樣的小餐館還有很多。在鄉村集市、在小巷深處,總會有一傢這樣的小館子存在。飯店雖小,卻在煙火氣中包裹著濃濃的人情味,簡單卻飽含感情的食物,很容易觸碰到我們內心柔軟的地方,那份食物不再是為了基本的飽腹,更是一種人情味的存在和延續。

歡迎大傢留言
聊聊你們鄉愁記憶中的那些小餐館


來源:池州市傳媒中心 記者:汪玉

通訊員:王癸靜、梁超、王超


編輯:徐雯 責編:汪玉芳

審稿:姚成潤 監制:周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