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黃河口 品大閘蟹

2024年2月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精品長文創作季#

大閘蟹

(一)坐遊船吃野蟹

第一次吃大閘蟹,是坐在看黃河口“黃藍交匯”的遊船上,首吃便終身難忘,顛覆了既往的認知!

一直以來,對這毛絨絨、醜巴巴的小生靈,沒多少好感、甚至不層一顧。再說了,兩隻大爪鉗上還黑乎乎、粘不拉幾、顯得臟兮兮的。

瞧它那張牙舞爪、橫行霸道的樣子,瘦骨伶仃的也難有幾錢肉?哪有德州扒雞、濟南把子肉、章丘黃傢烤肉、臨朐拌羊臉那些“吃貨”,大塊朵頤,過癮、解饞、舒服,還不那麼麻煩。

說到麻煩,吃大閘蟹還真算是一場挑戰,若不會整,會浪費那本就不多的幾錢肉,弄不好還會刺破手。倒是古人講究,竟發明了“蟹八件”來應對這一“挑戰”,儼然吃出個“食蟹文化”來,那是後話。

長河落日

先說說品蟹的奇妙與快感:船在渾宏的河道上航行,兩岸的蘆葦叢、檉柳林依依越過,我們在船上侃侃落坐。條桌上,一盆黃燦燦的大閘蟹,都被煮熟了、爪還伸展著,貌似演示著生前霸道的尊嚴(實則為在剛下鍋時、逃命掙紮時的“定格”)。我們六人酌著酒、剝著蟹,開啟了五花八門的自選動物,有的用手拽,有的用牙嗑,還有人把整個蟹殼貼在嘴上“嗞嗞”地狂吸著。岸上的灌叢,船上的食客,情景交融,一片笑語歡歌……

船行得很慢,因為坐有來自京城的貴客。飲的是東營名氣最大的“東茅”——欣馬老窖,吃的卻隻有那滿滿一盆的大閘蟹。

倒不是東傢“摳”,卻是妥妥的客人“刁”,非點名吃北方的大閘蟹,說法是比對下與南方陽澄湖出產的有啥差別。反正不到飯點非正餐,之前毫無準備,隻得順手在黃河這現行水道裡,甩手打了一網這蟹子。

吃下第一隻,貴賓開始點評了:“你們看,這殼比市場上的賣品硬,還特別有光澤;這隻母蟹的黃特飽滿、口感香甜,毫無海蟹的腥味感;你們幾個年紀大的老同志,我推薦還是首選公蟹,沒看見蟹黃口感類似雞蛋黃嗎?脂肪含量太高,而蟹膏卻低得多,是公蟹體內的精華所在,口感更細膩,但註意入口後要細嚼慢咽”。

蟹黃鮮 蟹膏美

好傢夥,妥妥的外地人給本地人“上課”!但人傢說的頭頭是道,不得不服啊。

又來了。他剝開另一隻又接著說:“我前幾天剛從陽澄湖回來,那裡蟹子的味道和口感,還是差了些,也可能是由於黃河的水是流淌著的活水,比湖區內養殖水質好、密度也低的緣故”。

我抓住機會,也給他“科普”了一課:“您可知道,陽澄湖的扣蟹(即小若衣扣的蟹苗),可大都是從俺們黃河口運過去的”?“為什麼”?俺興致昂揚的答道:“大閘蟹雖然在淡水中生活,卻隻能在海水中繁殖。再說這裡的氣候也適宜”。他答道:“這倒還是第一次聽說”。

談興正濃,船長湊過來說:“各位領導,馬上到黃藍分界線了,請準備好照機和手機,拍照留念”。不一會,那涇渭分明的河海分界線、難得一見的曠世奇觀,便呈現在眾人眼前………

河海交匯

(二)大閘蟹的前世今生

說到蟹,首先要區分海蟹和河蟹。海蟹種類很多,味道腥、咸,像黃河口出產的東方棱子蟹,肉質既肥又鮮;河蟹種類也不少,小河小溝出小蟹,隻有在像黃河這樣食源豐富的大河道,大閘蟹才“施展”得開,河蟹味道甘、甜、細膩。不管是海蟹還是河蟹,都是人們餐桌上的特色“水產”。

我的感覺是——吃肥美的梭子蟹像吃“雞鴨”,肉多過癮;而吃個頭相對較小的大閘蟹,則像是吃“鴿子”,肉精耐品。個中滋味,一比便明。海蟹、河蟹都可人工養殖,隻是像我們吃的野生那種,味道差別和市場價格,那可大了去了。

中華絨螯蟹

大閘蟹,拉丁學名

Eriocheir sinensis,

為弓蟹科絨螯蟹屬節肢動物,學名中華絨螯蟹。常棲息於水質好、水草豐盛的江河湖蕩岸邊,喜隱藏在石礫、水草從中,掘穴而居。以水生植物、底棲動物、有機碎屑及動物屍體為食。在淡水中生活,在海水中繁殖。每年秋季常洄遊到出海的河口產卵,3-5月份孵化,發育成幼蟹(俗稱扣蟹)後6-7月洄遊到淡水中。

大閘蟹是我國傳統的水產品之一,每年出口量也不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所含蛋白質與海蟹相等,比鯽魚要高;所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遠遠高於沼蝦、對蝦、帶魚等;維生素A非常豐富,含鐵質特別高,核黃素含量也多,屬高級營養食品。

吟詩賞菊人未醉,舞鉤玩鑷樂似仙

(三)食蟹文化學問大

對蟹文化,大傢並不陌生,並且耳熟能詳。諸如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比較其富冒險和創新精神;以“這人像隻螃蟹”,比喻其張牙舞爪、橫行霸道;還有“生吃螃蟹活吃蝦”的說法,特指水產類生態環保、即食求鮮的秉性;有畫蝦大師,也有以畫蟹出名的知名畫傢……足見,蟹們除了可以美食、還為人們的精神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就連大閘蟹的名字,也蠻具“文化范”。人們之所以喜歡把中華絨螯蟹叫大閘蟹,蓋因過去捕蟹者捕蟹(現在捕蟹手段倒是多樣化了),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於是便有閘蟹之名。竹閘上捕到的蟹統稱閘蟹,個頭大的即稱為大閘蟹。

考古發現,我國已有近五千年的吃蟹歷史,而那時西歐、北美的一些國傢,卻還不曾敢吃,這表明中國人吃蟹的歷史十分悠久,清 • 咸豐年間,就作為貢品敬獻朝廷。

古人在吃蟹方面非常講究。會根據螃蟹的不同部位選擇不同的食用方式,並且對於如何烹飪和享用螃蟹有一套傳統的習俗和方法。一是認為霜降前後的大腿部分,最為美味。二是除了蒸煮,還會酒制作醉蟹,還有醬醋蟹、法蟹、糟蟹等,以去除螃蟹的腥味並增加芳香。三是用餐禮儀考究,吃蟹時,先用特制的綠豆面凈手,之後再用熱水泡菊清洗,以保證手的清潔和菊花的清香。如果是多人聚餐,會通過柬札(邀請函)正式約定時間地點。

尤其是,用餐時使用專門的工具“蟹八件”來優雅地享用螃蟹。最常見的“蟹八件”包括蟹錘、蟹勺、蟹盤、蟹碗、蟹鉗、蟹桌、蟹針和蟹針架。“蟹八件”的基本功能,是便於把大閘蟹吃得幹幹凈凈,連蟹爪中的一點肉屑都不會剩下。吃一隻大閘蟹的標準時間是兩小時,而吃完了還能把蟹殼拼回去還原成一隻神似的螃蟹繼續趴在面前的白瓷碟上,那才叫“境界”。

通過“蟹八件”,把螃蟹的情趣吃出來,吃個盡興。富貴人傢的“蟹八件”極為講究,或以純銀打造,或鑲金帶玉,“蟹八件”業成為古代精致生活的象征。有詩為證:“錘敲蟹殼唱八件,金鋸剖螯舉觴鮮。吟詩賞菊人未醉,舞鉤玩鑷樂似仙。”

古人從各種角度總結了吃蟹的經驗,一隻蟹上來,要先吃蟹腳,再吃蟹整,最後才吃蟹殼裡面包著的蟹黃、蟹膏和蟹肉。食用有禁忌,由於螃蟹性寒,通常會配以性溫的調料如酒、芥、薑、醋等,以平衡食物的性質。

總之,古人在吃蟹的過程中,無論是食材的選擇還是烹飪方法,都充滿了文化和傳統色彩,反映了他們對食物的尊重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黃河囗大閘蟹產業園

(三)以吃揚名的旅遊目的地

“民以食為天”,吃行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中,吃也是排在最前。鑒於此,各地也打造了不少專門以“吃為核心吸引物”的旅遊目的地,如西安的袁傢村小吃、北京的烤鴨、南京的秦淮八絕、山東的淄博燒烤,等等。

黃河口的大閘蟹不但聞名遐邇,並且做成了大產業,還專門建有“黃河口大閘蟹體驗園”,開展研學遊、親子友和各類團建活動,遊人如織,異常火爆。

來我們山東黃河口過大年吧,吃大閘蟹,增大學問,長大見識。我在黃河口等您!

美味佳肴